第八章 民用爆破器材工业
黑龙江省民用爆破器材工业,建国初期是为适应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而建立
和发展起来的。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矿山的开发建设,促进了民用爆破工业
的快速发展。40年代到60年代末,省内爆破器材仅有工业导火索、铵梯炸药和工业雷管3种产
品。进入70年代,经科技攻关,先后研制开发了乳化炸药、水杨酸、密度震源药柱等15个新
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1976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爆破器材的需求大量增加。
黑龙江省爆破器材生产企业迅速增加到36户,铵梯炸药的年产量达到5.8万吨,工程雷管的产
量为7 600万发,工业导火索为6 600万米。工业总产值达到7 345万元。职工总人数7 084人。
1977年,大庆石油射孔弹厂在仿制苏式产品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了WD73-400型中深井无
枪身射孔弹、WD48-20型射孔弹,这些产品使中国的射孔器材在系列化上有了新发展。经过150
余次的试验,于1982年9月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1年,第五机械工业部、公安部和国家物质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民用爆破器材
调整、整顿的通知》。黑龙江省先后关停了25个厂点,封产1个厂点。保留了10个企业。即齐
齐哈尔化工厂、牡丹江奋斗化工厂、青冈化肥厂、明水五八三厂、大庆射孔弹厂、鸡西矿务
局三五一厂、双鸭山矿务局材料总厂三五一化工厂、木兰化工厂、大西林铁矿化工厂、鹤岗
矿务局十三厂。经过调整,工业布局趋近合理,产品系列配套。1985年产品由最初单一型号
3个,发展到8个类别43个品种。铵梯炸药产量36 864吨,工程雷管产量5 952万发,石油射
弹867万发,实现工业总产值6 477万元,利税750万元。牡丹江奋斗化工厂、大庆石油射孔
弹厂、青冈化工厂、木兰化工厂、鹤岗矿务局十三厂被评为“大庆式企业”和省级先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