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中型氮肥
省内大中型氮肥企业共有4户,其中大型1户,即大庆卧里屯化肥厂,年产合成氨30万吨,
尿素48万吨;中型3户,即黑龙江化工厂、大庆龙凤化肥厂和浩良河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能力
都是5万吨/年。化肥品种,黑化、龙凤厂各为硝酸铵11万吨,浩良河为尿素8万吨。4个厂合
成氨总能力45万吨,占全省氮肥产量的94%。
黑龙江化工厂起步最早,建成最晚。从1958年开建,经历几上几下,最终于1983年建成
投产。该厂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国家“156”个项目中与“齐齐哈尔钢厂”、“富拉尔基
电厂”同时上马的配套的工程。生产规模为年产焦炭60万吨、合成氨5万吨、硝酸铵1万吨、
副产硫酸7.5万吨、回收焦油3万吨、粗苯1万吨及纯苯、粗酸等26种化工产品。整体构成一个
大型煤化工联合企业。从1958年到1961年间为第一期工程,投资1 754万元,土建全面铺开,
设备成批进货,整个工程进入中期时国民经济实行调整,于1963年停建。1967年又经批准续
建,到1970年6月,投资达3 795万元,建成年产30万吨焦炉1座并投入生产。但因“备战”,
化肥工程于1969年再次停建。1971年至1979年是二期工程基本建设时期,完成化肥装置土建
工程,主要设备就位,铺设部分设备管线,二号焦炉于1979年4月29日点火烘炉,7月5日生产
出合格焦炭。化产回收部分装置投产,1979年7月17日生产出合格硫酸铵,9月29日生产出合
格粗苯。但是由于一号焦炉质量存在问题,焦炭产量不能达到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合成氨和
化肥产量。据此又在1980年决定化肥工程缓建。经过组织专门小组,对工程进行深入调查测
算,认定化肥建设是必要的和有利的,1981年又决定续建。这样,整个二期工程共完成投资
9 682万元,1983年8月23日化肥装置建成投产,生产出合格的硝酸铵。到1984年即盈利390万
元,结束了项目欠拖不完,企业长期亏损的被动局面。
大庆龙凤化肥厂是附设在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的一套装置,是经石油部批准的石油气综
合利用项目。1965年开始建设,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干扰,合成氨1970年2月25日建成投产,
硝酸和硝酸铵1980年8月21日建成投产,建设总投资为4 197.2万元,形成合成氨5万吨、硫酸
8.8万吨、硝酸铵11万吨、浓硝酸2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浩良河化肥厂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直接为农垦服务的化肥企业。1969年开始建设,
1974年2月建成。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设计和建设上及主要设备长期达不到设计能
力。1978年1 000多名知识青年职工返城,造成工厂生产瘫痪,被迫停产。为了扭转被动局面,
农垦部和化工部在1980年进行“三炉六机一变”的设备改造,改造投资730万元。同时招收职
工,进行岗位培训,当年10月恢复生产,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尿素。原设计合成氨5万
吨、尿素8万吨的年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大庆卧里屯化肥厂是197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美国和荷兰引进的现代化年产30万
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的大型化肥项目。1974年5月13日破土动工,1976年6月19日建成,同
年9月6日生产出合成氨,9月13日生产出尿素。建设投资为2.59亿元,到1982年共生产合成氨
175万吨,尿素282万吨,实现利税3.988亿元,相当于建厂投资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