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钙镁磷肥

  一、产品性质及生产方法
    钙镁磷肥是灰白色、灰绿色、灰黑色粉末。含有效磷(以五氧化二磷计)12~20%,除磷以 外还含钙、镁、硅等可以被植物吸收的有效成份。它的肥效期较长,呈微碱性,适用于酸性 或中性土壤的各种农作物,一般用作基肥。
    钙镁磷肥的生产方法是将磷矿石(块状)和蛇纹石混合,按比例加入含镁、硅的矿石后, 在高温下(1350℃以上)熔融。熔融通常在电炉内(称电炉法)、平炉内(称平炉法)或高炉内(称 高炉法)进行,经熔融的磷矿石结构被破坏,转变为无定型玻璃体的熔融物,然后用有压力的 水把它淬细,同时使它骤冷。冷却后的无定形玻璃体,捞出后经沥水、干燥、磨细后即为成 品。
    二、钙镁磷肥的生产
    黑龙江省的钙镁磷肥生产是由国营农场红兴隆管理局的笔架山钢铁厂转产钙镁磷肥开始 的。后定名为笔架山磷肥厂。用于生产钙镁磷肥的高炉是由7立方米炼铁小高炉改进的,年生 产能力1万吨。由于投资等条件的限制,该厂采用的是冷风入炉的生产方法,炉顶排出含大量 一氧化碳(CO)的烟气。1974年汤原县磷肥厂利用本县停产钢铁厂的13立方米高炉转产钙镁磷 肥,采用热风入炉的生产工艺,回收炉顶排出烟气的热量及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燃烧热,提 高入炉空气的温度,其生产能力为年产3万吨。两厂从高炉中排出的高温熔融物均用高压水水 淬并冲入沉渣池,沉渣池中水淬后的无定形玻璃体半成品用回转捞渣机捞出,堆积沥去附着 的水,用滚筒干燥机烘干,用球磨机磨细后即为成品,包装出厂。
    1980年由于进口化肥的冲击,钙镁磷肥滞销,两厂被迫下马转产。
    三、钙镁磷肥的产量、质量及消耗
    黑龙江省仅有两座钙镁磷肥厂,生产时间7年,所产钙镁磷肥(折100%五氧化二磷)1万吨, 1975年至1977年每年产钙镁磷肥(折18%五氧化二磷)约1.5万吨。
    钙镁磷肥的质量执行部颁标准《钙镁磷肥》HGI—294—65。黑龙江省生产的钙镁磷肥, 1975年质量达二级,1976年质量为三级,1977年以后质量降为四级。质量下降是由于生产中 使用的磷矿含磷量降低造成的。
    钙镁磷肥的消耗定额,按化工部推荐的每吨标准(折含五氧化二磷18%)消耗磷矿石(折含 五氧化二磷30%)680公斤,消耗焦炭300公斤。由于笔架山磷肥厂采用冷风入炉的方法生产, 热能利用率低,加之两厂进厂的磷矿石中所含的大量粉矿没法处理,而肥用混矿(块状及粉状) 入炉的方法生产,致使部分粉状磷矿从炉顶吹出而损失,所以这两厂的原料消耗都比较高, 基本上均未达化工部推荐的消耗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