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磷矿采掘

  黑龙江省磷矿资源更为缺乏,实际能生产磷矿石的只有鸡西磷矿一个企业。鸡西磷矿位 于鸡西市区西南35公里梨树区东北12公里的山区。鸡城铁路从矿区南端通过,在石磷东站有 磷矿自建的站台库,穆棱河流经矿区,可常年供应生产用水。磷矿设有3.5万伏高压输电线路, 与梨树麻山保安线路T接,属甲级供电。还有自建小煤矿1座,年产原煤近万吨,可满足生产 和生活用煤需要。矿区范围为7.3平方公里,工业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矿床为一小山岭,矿石 埋藏距地表平均在3~5米,矿床长1 300米,宽约250米,矿体共分6层,最大厚度为58米,最 小厚度2米,埋藏深度平均在200米左右。磷是低品位易选晶质磷灰石矿,含五氧化二磷平均 品位3.01%。总储量为2.535万吨,是一座采选配套、可同时生产磷精矿和石墨两种产品的中 型化肥矿山企业。
    鸡西磷矿是1970年从柳毛石墨矿的柳毛万吨磷矿建设开始的。省和鸡西市共投资120万元, 当年5月,从柳毛石墨矿抽调人员组成400余人的磷矿建设队伍,在柳毛石墨矿成立了磷粉浮 选、磷矿石采掘、基建等车间和单位,迅速开展了筹建工作。当时,柳毛磷矿的采矿点设在 离柳毛石墨矿约8公里的柳毛公社新开大队,选矿厂设在原柳毛石墨矿闲置的二选厂内,利用 积压设备拼凑安装了磷精粉生产系统。同年下半年,在鸡西市梨树区石场进行地质普查勘探 的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和化工部第二勘探队,经过勘探发现石场磷矿床的储量较为可观,而 且水源、交通等条件都比柳毛磷矿好,据此柳毛磷矿于1970年10月28日提出了《鸡西市石场 磷矿设计任务书》。黑龙江省革委会于1971年初同意在此建设年产3万吨磷精粉、2万吨石墨 的鸡西磷矿。4月26日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召开鸡西磷矿建设方案审核会议,决定将柳毛石墨 矿万吨磷矿的人员、设备、资金等划归鸡西磷矿,并以龙革生字(1971)142号文对该矿建设方 案作了批复。根据省的批示精神,鸡西市即组织磷矿及市各有关单位的技术力量组成鸡西磷 矿联合设计组,于1971年7月到1972年6月全面开展了设计工作。在化工部矿山设计院的指导 下,及黑龙江地质局第七地质队提交的《鸡西市石场磷矿床的地质勘探报告》的基础上,整 体设计完成,确定该矿分期建设、分期投产的方案。
    整个矿山建设,大体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年到1974年为筹备和基本建设阶段。1971 年国家投资269万元,实际完成163.3万元。主要项目有筑路8.5公里,架设64米钢桥1座,架 设高低压输电线路23.9公里,通讯线路28.5公里,建设砖木和简易房屋6 554平方米,矿山建 设铺设轻轨800米,路基2 000米。1972年国家投资400万元,实际完成350万元。当年7月选厂 土建工程破土动工,矿山建设、水、电、机修等辅助工程亦全面铺开,并于1973年陆续竣工。 1973年9月,选厂磨矿及设备安装完毕并进行试车,10月开始试生产干磨磷矿粉。第二阶段1975 年至1978年为边生产、边建设阶段。4年来共生产磷矿粉83 728吨,磷精粉8 068吨。从1971 年到1978年国家对磷矿建设共投资1 314.1万元。矿山和选矿已经形成年采矿石2万吨和年产 磷精粉1万吨的生产能力 。由于磷矿石品位低,生产成本高,而且销售价格偏低,因此从生 产磷精粉开始,每年都有亏损,1974年到1978年共亏损601.3万元。第三阶段1978年到1980年 为矿山建设和生产的转折阶段。由于企业连年亏损,市财政越来越无力承担。同时,生产建 设材料供应困难,生产不能正常进行。鸡西市于1977年底向省提出报告,建议将磷矿由省化 工局上收直管。根据这一报告,省计委于1978年4月29日与省各负责部门和鸡西市的领导共同 研究决定,为有利于鸡西磷矿的生产建设,同年将该矿上收为省化工局直属企业,并于同年 7月24日由省计委、省工交办联合以龙计字(1978)268号、龙革工(1978)53号文件作了正式通 知。隶属关系改变后,虽给企业带来一些有利条件,但对磷矿石品位低,开采、加工成本高 这一根本性矛盾仍然难以解决,企业亏损局面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因此,1979年3月省政 府决定鸡西磷矿关停。为贯彻省政府的决定,并深入研究磷矿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省化工局 从4月上旬由领导带队到该矿进行调查,按照化工部对化学矿山要实现“采选配套,矿肥结合, 综合利用,以副养主”的方针,对照研究,并结合分析国内外市场情况,确认该矿在伴生石 墨上大有文章可作,可以开拓国内市场,把矿搞活。据此又于同年6月12日由黑龙江省化工局 党组向省领导提出《关于鸡西磷矿调整意见的报告》,省领导对此十分支持,经省政府决定, 拨给该矿石墨改造资金54万元,由省化工局负责到底,把这个企业搞好。1980年11月25日石 墨选矿建成投产,改善了生产结构,加强了企业管理,形成采矿20万吨/年,磷精粉1万吨/年, 石墨1万吨/年的生产能力。1981年即扭亏55万元,1982年实现利税32万元。1984年创利税200 万元,创汇200万美元。1984年底,全矿固定资产原值达1557万元,净值为1 226万元,职工 人数已达159人。矿区布局分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建筑总面积达38 677平方米,其中生产区 18 306平方米,行政和生活区20 371平方米。
    一、生产工艺
    采矿。采用露天开采的开拓方式,剥离工作量为30万立方米/年,采剥比1∶2,采矿和剥 离的凿岩爆破采用潜孔钻机打眼,挖掘机装载,自卸翻斗汽车将矿石和剥离物运到选矿厂及 排土场。
    选矿。采用二段破碎,将原矿石破碎到30毫米以下,进行磨矿分级,加药搅拌,然后采 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六次精选,四次中间磨矿的工艺流程,分出磷矿和石墨,将石墨富 集到90%以上,然后脱水、烘干、筛分、包装;石墨尾矿经再磨之后,加入选磷的药剂,经过 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二次精选的工艺流程,将磷富集到28%以上,然后放至露天沉淀池沉淀, 待水份小于35%后挖运出厂。经过石墨和磷的浮选以后所剩尾矿排到尾矿排放场(尾矿坝)内, 经沉淀到符合环保要求后再排出。
    二、产品
    该矿有磷精粉、鳞片石墨两种产品。磷精粉,主要用于磷肥生产工业,是生产磷酸钙的 产要原料之一,产品含五氧化二磷28%以上,主要销往省内各磷肥厂。石墨,规格有+32目、 +50目、+80目、-100目、-200目、-325目等7种,含碳量分别在80-97%之间。可应用于铅笔、 电报、坩埚、炼钢保护渣、电碳制品、高温耐火材料等,也可加工膨胀石墨,做各种密封圈 垫,具有导电性、耐酸耐碱、耐高温的特点。可广泛应用在冶金、航空、轻工、化工、国防 工业上。石墨产品通过外贸、冶金等部门出口,已销往美、日、英、德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三、装备情况
    全矿共有各类设备467台,总重为981.69吨,价值414.68万元。主要生产设备200多台,其 中提升设备5台、工业泵36台、压风设备7台、通风设备13台、采掘设备17台、动力设备5台、 破碎及浮选设备66台、汽车及起重设备28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