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腐植酸肥料开发生产

  黑龙江省腐植酸肥料生产开始于1972年。当时,从大搞肥料入手,在宾县召开了“腐肥” 推广的现场会议,开始用草炭65%、人粪尿20%、硝铵15%混合,称草炭混合肥。到1973年,扎 来诺尔矿务局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依托煤炭部煤科院在扎来诺尔煤化工试验厂开始搞再生 腐植酸的中试。1974年湛江-南宁会议时,该中试已确定了氧化温度和时间,在会议后又搞了 氨化腐植酸复合肥腐植酸铵,规模500吨/年。同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在宝泉岭农场开始 应用草炭改造土壤和生产氮、磷、钾腐植酸复混肥。到1977年黑龙江省共建成县以上国营腐 肥厂12户,总投资约400万元。品种有腐植酸铵、腐植酸磷、提纯腐植酸等。其中大量为腐植 酸铵,吨成本为100~120元,经营较好的企业有东宁化肥厂、青冈腐肥厂、穆棱化肥厂、泰 来腐植酸钠厂和鸡西化工六厂等5家。1976年省化肥所和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协作,在全省范 围开展了200多处肥效试验,以草炭为原料用氨水或碳酸氢铵经氨化制成的腐植酸铵,一般增 产10~20%,斤肥增产粮食0.62斤;以风化煤和褐煤为原料用氨水或碳酸氢铵经氨化制成的腐 植酸铵,一般增产10~30%,斤肥增产粮食0.91斤。此后,由于销路不好和氨水、碳酸氢铵等 供应不足而停产。进入80年代后,一些市县企业从腐植酸精加工出发,生产油田钻井助剂等工 业用品,以及腐植酸氮、钾复合肥等农用产品。到1985年先后建立了鹤岗市腐植酸厂、尚志县 腐植酸肥厂、鹤立林业局腐植酸化工厂、八五七农场泥炭制品厂、牡丹江海浪化工厂、牡丹 江红旗化工厂等,对腐植酸进行了开发利用。
    鹤岗市由于风化煤资源丰富且质量好,1983年以来腐植酸行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全市共 有腐植酸厂23家,其中国营4家、集体16家、个体3家。拥有固定资产246万元,从业人员696 人。生产产品4 800吨,产值415.3万元,利润49.1万元,创汇30万元。产品销往大庆、通化、 辽阳、大港、日本、台湾。主要厂家是鹤岗市腐植酸化工厂,鹤岗市二轻局腐植酸化工厂和 鹤岗化工四厂。其中鹤岗市腐植酸化工厂生产的腐植酸钾、磺甲苓腐植酸铬合物(SMC)、高郊 腐植酸复合肥料等15种腐植酸系列产品,由于建厂初期土法上马,设备简陋、产品质量不高。 从1984年开始建设机械程度较高的腐植酸类车间,采用分步式反应,离心雾化干燥,风磨分 离等工艺,使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该厂自行设计的喷雾干燥器居国内领先地位, 能力为每年每台5 000吨,解决了国内腐植酸喷雾干燥的难题。该厂生产的SMC,在12项检验 指标中,有8项国内领先,6项超过美国和日本同类产品水平,产品从1981年开始出口到日本 和东南亚国家。
    鸡西市腐植酸化工厂,始建于1984年6月18日,原为鸡西市恒山区综合化工厂,是由25名 待业青年在一个15平方米的小院内利用简陋设备干起来的。当时只生产腐植酸钠,工厂稍有 发展后鸡西市职工大学接收了该厂,并更名为鸡西市职工大学化工厂。1985年工厂有了较大 的发展,经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协助与山东省化工所挂钩,开始生产鸡用饲料添加剂。
    鹤立林业局腐植酸化工厂从1982年开始从事腐植酸生产,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拨给开发经 费12万元,在桦南、集贤、牡丹江、长春搞过陶瓷添加剂试验,同黑龙江省烟草公司、汤原 县农业局搞过农肥试验,同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搞过工业方面的试验, 也同华东化工学院、东北师大、哈尔滨科技大学合作过,效果很好。但未抓住时机形成固定 产品。以后只是把原料卖给长春石油钻井助剂厂、辽阳第三化工厂、辽河油田、长春春城化 工厂、新兴化工厂文教助剂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