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篇 化工科技与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黑龙江地区的化学工业起始于19世纪20年代末期。当时在哈尔 滨有用石磨生产低级颜料和玻璃腻子的手工业作坊,个体经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1935 年牡丹江市出现了以轮胎内胎为基本原料的朝鲜民族胶鞋生产。1938年工商业者利用德国人 技术,以兽骨为原料,生产骨胶。部分地区利用当地土碱生产民用面碱。这一时期,化工技 术发展缓慢。
    东北地区解放后,1948年,哈尔滨市实业总公司接管了一个化工厂的实验室,成立了哈 尔滨市实业总公司中心试验室(即哈尔滨化工研究所的前身),开始承担化学分析、化学试验 任务,开创了黑龙江省化工科技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黑龙江地区没有建立培养专业人 才的专门学校。化工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依靠解放前留用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大部分企业 还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言传身带传授技艺,正规的化工教育基本上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兴起和发展,石油化工科学技术和化工教育事 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科学技术队伍、装备、研究水平、成果推广和教育设施、规模、人才 培养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