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高等教育

  1958年前黑龙江省化工高等教育,除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学院等普通高校设化学系 外,没有专门培养化工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1958年至1963年先后筹建了黑龙江化工学 院(1959年停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系、齐齐哈尔化工学院、哈尔滨化工学院、齐齐哈尔 化工专科学校。在此期间经调整合并,只保留了齐齐哈尔化工学院,也于1963年停办。1974 年化工部提议在黑龙江工学院建立化工系,1976年停办。1977年7月建立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设立分析化学、轻化工机械专业,1985年5月又增加精细化工、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截至1985 年末,黑龙江省虽然没有专门的化工类高等院校,但在黑龙江省内的有关国家部委院校、省 属院校、地方院校都根据地方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开设了一些化工类专业,培养了一批化 工高级专业人才,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了黑龙江省地方化工行业。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设应 用化学系,哈尔滨工程大学设化学工程、电化学工程专业;黑龙江大学设应用化学、精细化 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大庆石油学院设化学工程、精细化工、化工设备与机械 专业;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设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分析、精细化工、化工设备 与机械专业;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设精细化工专业;鸡西大学设化工专业;哈尔滨工业高等 专科学校设精细化工专业。
    一、黑龙江省化工学院
    1959年1月,黑龙江省化工轻工业厅党组向黑龙江省委提出了在齐齐哈尔化工学校的基础 上成立黑龙江化工学院的报告,并分两次,投资80万元,齐齐哈尔化工学校筹资50万元开始 基本建设。同年9月教学主楼7 312万平方米基建竣工。学院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机 械三个专业;学制4年,规模为1 200人。此后未及招生,学院于1959年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工 作会议整顿全省化工院校的精神停办。
    二、齐齐哈尔化工学院
    齐齐哈尔化工学院是根据1959年黑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整顿全省化工院校精神,将已建 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系、哈尔滨化工学院、哈尔滨医学院、齐齐哈尔化工专科学校等4所院 校合并,在齐齐哈尔化工学校的基础上建成的。1959年9月1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院设无机物 工艺、有机合成、化工机械3个专业,当年招生142名。由于齐齐哈尔化工学院是在齐齐哈尔 化工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从学院成立便是齐齐哈尔化工学院、齐齐哈尔化工学校 合办,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合办后在校生总数达1 198名,其中本科生309名。设有化学分析、 硅酸盐工艺、化工机械、无机工艺、有机合成等5个专业,学制为4年。学院建立后,正值国 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学院的工作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陷入严重困难局面,1963年黑龙江省 委决定学院停办。学院成立后大学共招生547名,毕业470名。
    三、哈尔滨化工学院
    哈尔滨化工学院始建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1959年整顿时停办。1980年在哈尔滨 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基础上又复办。
    哈尔滨化工学院在“大跃进”中建校,办学条件不充分,1959年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工作 会议整顿化工院校的精神停办。148名在校生,9名教师合并于整顿后成立的齐齐哈尔化工学 院。1973年12月根据毛主席“七二一”指示,哈尔滨市化工局与哈尔滨市科学院联合创办了 哈尔滨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学,设化工工艺、化工机械2个专业,学制二年半。1974年在校生53 名。1980年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改名为哈尔滨化工学院,设有化工机械、化工工艺、化工仪 表及橡胶工艺4个专业。同年招生120名,每专业30名。1982年8月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国家 教育部确认基本符合办学条件并予以备案。
    四、黑龙江工学院化工系
    1974年黑龙江省石油化工局与黑龙江工学院协商,由化学工业部投资20万元,在黑龙江 工学院增设化工系,为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培养高等技术人才。化工系下设无机工艺、有机工 艺、化工机械等3个专业。1974年暑假期间面向全省招生。1977年学院改名为哈尔滨科学技术 大学,化工系停办。共招收4期197名学生。
    五、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是根据教育部1977年7月27日教育计字219号文件《关于将齐齐哈尔轻 化工学校改建为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的通知》精神而建立的。学院开设化学纤维、化学分析、 轻化工机械、硅酸盐工程等6个轻化工类专业,学制4年,规模为1 600名。1985年5月,黑龙 江省高教局同意增设精细化工、化工设备与机械两个专业。至1985年末学院开设的专业增加 到10个,招生规模有了扩大。其专业结构属轻化工工程类专业有5个,轻化工类的机电专业3 个,另设有轻化工类的工业分析与企业管理工程专业。为建设一所以化学、化工学科为主体, 以轻化工专业为基础,学科比较齐全,专业比较配套的高等院校打下了基础。此外,在1981 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成立了夜大学,开设有机化工、工业分析、化工机械等化工类专业。学 制本科为5年,专科为3年,规模为120人。1981年开始招生,此后3年共招收3期92名学员。自 学院成立后,至1983年教师中评定晋升职称,副教授11名,占教师的3.15%;讲师、工程师103 名,占教师的32.6%;教员9名,占教师的2.8%;助教192名,占教师的61.1%。职称结构偏低。
    六、桦林职工橡胶学院
    1959年6月,牡丹江桦林橡胶厂接收了牡丹江工业大学一个化工系专科班30人和两个预科 班70人,建立了桦林橡胶学院。1962年6月,随着企业整顿,桦林橡胶学院停办。1974年,工 厂为适应生产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经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桦林橡胶厂七二一工人 大学。1980年6月,经黑龙江省政府以黑政发(1980)27号文批准(教育部(80)教工农字014号文 备案),恢复了桦林橡胶学院名称。1981年11月,根据牡丹江市编委编字(81)117号文通知, 经牡丹江市委讨论决定桦林橡胶学院为处级单位。橡胶学院开设橡胶工艺、橡胶机械、自动 控制与电子技术等3个专业,学制3年。毕业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职工大学 毕业生若干问题请示的通知》以及国办发[1983]7号文件规定,承认大学专科学历,享受大 专毕业生待遇。
    橡胶学院共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职教员21人,其它人员11人,另外还有兼职教师30余 人。学院设有为各专业教学活动服务的化学综合实验室、分析天平试验室、机械综合试验室、 物理电子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及计算机房。有藏书万册的图书馆和阅览室。
    桦林橡胶学院的学生来源主要以招收本厂职工为主,同时招收省内其它橡胶企业职工。 学院开办以来,截至1983年末,共毕业8期,计163名,绝大多数留本厂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1975年教师王景琦研制成功“外胎硫化机电子时序控制装置”、“大皮 压出电子定长控制器”、“四联压延机可控硅供电装置”、“钢丝卷成机断丝检测器”、“ 胶帘布定长控制器”、“胶帘布测厚仪”;1983年,教师王景琦研制成功“轮胎硫化信息微 型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教师王景琦、朱国君、刘汉滨编制成功“轮胎成本BASIC语言计算 程序”,朱国君编制成功“工资结算管理程序”,刘汉滨编制成功“档案检索程序”。
    主要著作:1976年6月《橡胶工业》发表了教师王景琦的论文《外胎硫化时序控制装置及 其应用》,1979年1月《橡胶工业》发表了教师韩宝怡的论文《浅谈橡胶塑炼工艺》,1982年, 教师王景琦为本院自控专业编写教材《橡胶工业中的电子技术》,1983年6月,王景琦在牡丹 江市职工高教教改会议上发表了论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迎接新技术革命的到来”,1983 年教师韩宝怡的论文《日本埃克森公司关于丁基胶内胎生产工艺》在国内橡胶行业中散发, 1983年8月,教师王景琦发表了科研报告《轮胎硫化信息微型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