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黑龙江省化工中专教育起步较早。1952年黑龙江省政府就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
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学校的指示》精神,创办了黑龙江省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以下称高职)
和黑龙江省初级职业学校,“高职”设化工科。随后于1953年8月“高职”改称黑龙江省齐齐
哈尔工业学校,1953年8月定名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1957年改称齐齐哈尔化学
工业学校(以下称化校)。1964年后,先后建立了桦林橡胶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黑龙江
省化学工业学校、哈尔滨化学工业学校、牡丹江市石油化工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佳木斯市
石油化工局中等专业学校等普通化工中等专业教育与成人化工中等专业教育体系。到1985年
末,省内保留了黑龙江省化学工业学校(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化学工业学校、桦林橡胶厂职
工中等专业学校、牡丹江市石油化学工业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佳木斯市石油化学工业局职
工中等专业学校等5所中专学校。
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工业学校
黑龙江省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于1952年10月10日开学。11月初,根据中央教育部颁发的“
中等技术学校名称的规定”精神,改称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工业学校。1953年6月,根据黑龙
江省委技术教育会议精神,学校设机械、化工、电机三个学科,学制为3年。其中化工科以硅
酸盐、钢铁工业分析为主,为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培养工业分析人才。1953年8月,东北地方
工业局第四次调整工作会议确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工业学校改名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化学
工业学校,由东北地方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工业厅双重领导,以省工业厅为主。学校开设以硅
酸盐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化学分析和造纸工艺两个专业。学制为3年,每年招生250人,规模为
750人。这次调整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首先使学校从一所多学科性的
工业学校变为一所专业性质很强的单科性的化学工业学校,而且集中了东北地区5所学校的化
学、化工方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物质条件;第二,奠定了
学校发展的基础,明确了办学的方向;第三,东北地方工业局投资110亿元(东北币)为学校进
行基本建设。1954年中央大行政区机构撤销,学校隶属关系多次变动。1965年秋更名为第一
轻工业部齐齐哈尔轻工学校,增设电化学生产工艺专业。专业设置由2个专业发展到3个。1955
年至1957年,经过基本建设,学校建筑面积达11 150平方米,固定资产144万元,为进一步办
学打下了初步物质基础。
二、黑龙江省化学工业学校
1978年7月1日经省计委、省教育局批准,1978年5月,黑龙江省化学工业学校建于齐齐哈
尔市榆树屯。同年10月23日正式举行开学式,首批学生120人。开设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
工机械3个专业。由于学校地域较偏僻,交通不便,影响了发展。1979年6月,省石化局领导
经与嫩江军分区教导队协商并同意,双方互换地址。同年11月末省化校搬至齐齐哈尔市龙沙
区明海路114号嫩江军分区教导队营房。
搬至新校址后,学校开始了建设,先后建起了教学楼、试验楼,改善了学习、职工生活
环境。学校占地面积97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 83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 210平方米,实验
楼2栋2 776平方米,学生宿舍3 200平方米,公用设施用房770平方米。另有运动场2处,计15 000
平方米。
至1985年,在校生514人,教职工105人,其中教师50人,党政管理人员37人,工勤人员
18人。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先后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机械、有机合成、
环境监测、橡胶加工工艺、工业分析、化工工艺、财务等专业。7年来共有毕业生678人。
三、哈尔滨市化学工业学校
1977年5月经黑龙江省教育局批准成立,1977年8月正式筹建哈尔滨化学工业学校,同年
11月正式开学。首批面向全省招生62人,开设化工机械、有机合成2个专业。
校址位于哈尔滨市东郊太平区化工路150号,占地面积15 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 260
平方米。学校编制105人,行政上隶属哈尔滨市化学工业局,招生计划和业务指导由黑龙江省
高等教育局中专处统一协调。至1985年建校以来共设有机合成、无机工艺、化工机械、制药、
橡胶工艺等5个专业,学制2年。共有毕业生589人,其中化工机械专业196人,有机合成专业
273人,无机工艺专业39人,制药专业44人,橡胶工艺专业37人。
四、桦林橡胶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
1964年,桦林橡胶厂根据生产的需要,建立了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当年招生2个班50
人;1965年,招生3个班100人。共计150人。学制3年,设橡胶工艺专业,课程设置18门。学
习方式为半天学习半天到生产车间固定岗位劳动。教职工总人数24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教
师14人,勤杂人员6人。校舍面积1 500平方米,理化试验仪器价值7万元左右。办学经费每年
15万元,学生助学金每月15元。
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1972年复办。1973年至1983年面向省内招生8期计840
人。同时还为省内同行业和丹东橡胶厂代培橡胶工艺专业人员57人。办学经费由黑龙江省石
油化学工业局每年拨款20万元。1978年以后,根据黑龙江省财政局有关文件精神,由工厂上
交利润中直接提留。毕业生由省石化局分配到省内29个橡胶企业。
1984年4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在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桦林橡胶
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5年,面向省内招收学生30人,学制3年,专业设橡胶工艺。
五、牡丹江市石油化工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3年3月,牡丹江市石油化工局报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牡丹江市石油化学工业局
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主要开设化工工艺、橡胶工艺2个专业,学制3年。学生来自局属各企业
的职工,经黑龙江省成人统一考试录取。第一批共录取新生60名,其中化工工艺专业34名,
橡胶工艺26名。1984年又招收了化工工艺班,学员32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7人,其中管理
人员7人,专职教师10人,另有兼职教师7人。
六、佳木斯市石油化工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3年6月,佳木斯市石油化学工业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学
校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校舍面积为1 200平方米,设有6个教室,1个电化教室,1个教具室,
1个资料室。各科教学器材价值1.5万元,藏书8 000册。全校教职工29人。学制为3年,设有
化工工程、化工仪表、化工分析3个专业。在校学生268人,生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职
职工考入,一部分是社会青年考入。各专业均按化工部颁布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选用普
通中专教材教学。学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每年由财政局下拨一部分,其余由学校办学收入
作为教育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