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工教育
黑龙江省化工技工教育开办较早的单位是哈尔滨化工总厂。1958年,哈尔滨化工总厂以
文化补习为主的文化夜校改为以技术培训为主的相当技工学校的初职班。牡丹江桦林橡胶厂
为给新建的合成橡胶厂培养人才,1960年办起了技工学校,当时招生270人,总计5个班,后
因合成橡胶厂停建,技工学校也停办。1973年5月,根据黑龙江省劳动局指示精神复办,同年
招生80人,至1982年共有毕业生724人。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省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相继办起了技工学校,特别是198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等5个部门联合
发出的《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下发后,省石化系统全面
开展了青壮年职工的以补文化、补技术为主的“双补”活动。为适应“双补”形势的需要,
厂办技工学校在哈、齐、牡、佳等市石化系统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内普遍建立起来,各单位加
强了学校场地建设,完善了办学条件,配备了师资力量,顺利地完成了“双补”任务。“双
补”工作结束后,为解决石油化工系统管理干部、特别是多数各级领导干部文化技术水平低,
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在对各级领导班子调整结构的同时,加强了干部培训工作。技工
学校多数都开展了职工培训工作,对各类管理干部、技术工人进行多门类、多专业、多层次
培训。同时成立了“七二一”职工大学、电视大学等高职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