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建国初期至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黑龙江省化工企业少、规模小,一些小碱厂、
小橡胶厂虽然也建了一些保证产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和检查办法,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但
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检测手段不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1958年开始的“大
跃进”运动,由于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大搞“多、快、好、省”,只看数量,不讲质量,使
本来不够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更加受到削弱。当年的哈尔滨化工总厂过磷酸钙肥料生产,
为了创高产,竟在铁路专用线两侧挖地槽子,用从火车上卸下来的硫酸和矿石原料,就地搅
拌加工生产,产量虽然翻了8番,但质量根本不符合要求。当时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小化肥厂、
小硫酸厂、小烧碱厂产品质量都达不到质量标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对包括质量
管理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作为“关、卡、压”的手段进行批判和否定。
进入70年代以后,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973年5月,黑龙江省石油化工局在牡丹
江化工一厂举办了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化验员培训班,并陆续组织了一些质量检查评比活动。
1974年7月,省石化局又组织了氯碱、农药、橡胶等行业开展了产品质量及设备大检查活动。
同年10月组织电石行业的哈尔滨化工二厂、牡丹江化工一厂、齐齐哈尔电石厂、鸡西电石厂、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五厂等进行质量、消耗、设备检查。11月组织对聚氯乙烯、有机玻
璃、醋酸塑料、环氧乙烷、脲醛胶、尼龙6等产品进行质量检查。
在70年代的“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中,企业管理主要是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
优质、高产、低耗、保安全”为内容,强调依靠工人阶级管理企业。1975年9月,石化部提出
“狠反低标准、横扫老毛病、大破旧传统、跑步学大庆”的口号,黑龙江省石化局及时组织
全行业各企业自觉解剖自己,检查规章制度。哈尔滨龙江橡胶厂开展了万米运输带、万条轮
胎无次品活动。牡丹江化工二厂针对硼酸、硼砂常年质量不合格的情况,组成12人“三结合”
攻关小组,改进了蒸发器,严格了工艺操作,使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1978年化工部下发了《化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试行)》,促进黑龙江省化工产品质量管
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黑龙江省石化局及时转发了《化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试行)》,
并在全省化工企业内组织试行。同时下发《关于开展技术学习、技术练兵的通知》,要求化
工企业迅速开展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并要求各企业组织包教包
学、业余技术讲座、互助小组、技术表演、定期测验、建立职工技术考核卡片等。1979年又
在省石化局生产调度处设专人负责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当年修订了266种主要化工产品生
产的技术标准。各主要地市局和重点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技术
人员。据哈、齐、牡、佳4个市初步统计,新增设质量管理机构30个,充实专业技术人员87人。
一些企业还形成了厂、车间、班组三级质量管理网。大力开展了技术培训,按行业举办了小
氮肥造气和橡胶化验分析等各类培训班13期,对主要岗位操作工人进行了培训和技术考核工
作。各地市化工企业普遍开展了技术表演、技术练兵等活动,参加人数达12 400多人次。
在1979年全国第二次“质量月”活动中,黑龙江省石油化工行业涌现出一批质量先进企
业、先进车间(班组)和个人标兵。经过各地、市石化局评选推荐,省局按行业评比考核,于
1980年3月决定授予哈尔滨化工一厂等8个企业为1979年质量工作先进企业,颁发奖旗;授予
桦林橡胶厂一车间、齐齐哈尔榆树屯化工厂试剂造粒组等13个车间、17个班组为1979年质量
工作先进集体,颁发奖状;授予哈尔滨龙江橡胶厂硫化工梁立斌等45名同志为1979年个人质
量标兵,颁发奖状和奖品。
1980年,哈尔滨化工四厂为了把质量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还开展了“质量日”活动,
每月9号为班组、工段活动日,19号为车间活动日,29号为全厂活动日。在“质量日”中,邀
请有关人员,分析原始记录,查找问题,制定措施,组织攻关。到1985年黑龙江省已评出优
质产品208种。
全面质量管理(TQC),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科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引入中国,并由国
家经委配合全国科技协会在全国推广。国务院要求,1979年试点,1980年推广,1981年普及。
黑龙江省石化局根据省经委和化工部要求,先后选派9名专业技术干部参加省经委和化工部举
办的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桦林橡胶厂、牡丹江化工五厂等企业还派人参加化工部各专业司
局办的学习班。这批骨干力量,既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者,又是教员。通过他们又组
织了橡胶行业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和各地市重点企业质量科长学习班。到1979年末,培训骨
干近千人,培训人数达7 000多人次。齐齐哈尔化工系统,受过全面质量管理教育的人数占职
工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并在系统内选定齐齐哈尔橡胶厂作为全面质量管理试点单位。齐齐
哈尔橡胶厂自试点以来,产品合格率达到99.9%。
1980年3月,国家经委颁发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黑龙江省石化局在全
省化工战线普及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实践于化工生产。省石化局副局
长高岱忠在1980年全省石油化工局、厂长会议上提出要求:“1980年要有20%的企业、30%的
车间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由34个增加到200个。”当年省、市局共举办
学习班16期,培训骨干1 000多人,师资100多人。试点企业由1979年的两家,扩大到31家。
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在试点企业中成立QC小组228个。试点企业中还建立健全生产技术规程,
加强了对原始记录、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的管理,为适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分析产品质量提供
了可靠的数据。各企业普遍建立的原始记录有:(1)原始材料、燃料、检斤入库、消耗和库存
记录。(2)操作记录。(3)各种设备、仪器、仪表运转、检修、保养记录。(4)成品、半成品、
原材料的化验分析记录。(5)包装、批号、发运、合同执行情况的原始记录。(6)用户反映意
见的记录。(7)质量事故检查处理的原始记录。(8)闲置设备、超储物资,以及滞销积压产品
定期检查和化验分析的原始记录。各企业还增添了必要的计量器具和测试分析仪器仪表,使
对原料及产品的质量监测水平提高一步。同时普遍注意质量情报的搜集、整理和调查研究,
掌握国内外同行业质量水平和管理状况。
哈尔滨化工四厂举办了21个质量管理班,受教育面达70%。主产品增塑剂合格率稳定在100%,
一级品质量达到日本标准,接近意大利水平。哈尔滨橡胶厂生产的出口水靴,首次荣获国家
金质奖。
1980年8月在省、地市石化局长座谈会上,省石化局要求全面质量管理试点企业要真正做
到“三全”,即全过程、全部门、全员抓质量;真正做到五转变,即从事后验收转为提前预
防,从少数人参加转为全员参加,从只重视产品质量转为还要重视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降
低成本,从凭老经验办事转为用数据说话,从以国颁标准转为以用户意见、使用价值为标准。
1981年在质量管理培训工作中,轮训局、厂长110人,进一步提高了企业领导层对全面质
量管理的认识。QC小组由上年的228个增加到517个。召开质量管理成果发布会6次,发布成果
61项,对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1983年,省内获部级优秀先进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的化工企业有齐齐哈尔油漆化工总厂改
进过氯乙烯腻子QC小组、哈尔滨油漆厂提高酚醛清漆硬度QC小组、牡丹江橡胶二厂改进网球
鞋设计QC小组、佳木斯化工厂氯碱车间节电QC小组。
1984年,省内获部级优秀先进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的化工企业有牡丹江化工二厂提高硼砂
矿解率QC小组、牡丹江化工三厂二车间QC小组、齐齐哈尔电化厂锅炉工程QC小组、桦林橡胶
厂技术科中心QC小组。牡丹江化工五厂草酸攻关第二QC小组获得了国家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称号。
另有获黑龙江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的企业6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