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节能工作

  节能办公室成立后,全面开展了节能工作。首先组织人力进行耗能普查,重点抓了万吨 耗能户,并以1979年能耗量为基础,确立节能目标,制定了1981~1982年、1982~1985年阶 梯式节能规划。
    1981年上半年,中共中央颁布了20号文件,提出开展全民节能活动。黑龙江省石油化工 局按照文件精神,逐个企业进行宣传贯彻,同时派专人到哈尔滨化工总厂蹲点调查。根据化 工部的具体要求,从1981年6月开始进行计量仪表的测查工作。按照基础工作规程,对重点企 业和能耗大户进行了电表、气表和水表的测查。
    1981年的节能重点是抓好小氮肥、烧碱、电石、黄磷和原油加工5个行业的计量、单耗。 总目标是:节煤5.7万吨,降低消耗6.3%;节电2 100万度,降低消耗4.3%;节油1.7万吨,降 低消耗10%。
    小氮肥企业:合成氮吨用煤单耗由1979年的3 932公斤,降至3 000公斤以下;电耗由1 774 度降至1 600度。
    烧碱企业:隔膜法碱吨直流电单耗由2 517度降至2 440度。
    电石企业:吨电石电耗由3 851度降至3 600度,焦碳单耗由625公斤降到600公斤。
    黄磷:吨黄磷电耗由19 143度降至18 500度。
    原油加工:燃烧油消耗降低10%。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耗能量较大的企业都健全了能源管理机构,层层制订节能规划,层 层抓节能工作的先进经验。哈尔滨炼油厂领导亲自抓节能管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逐台设备 地普查热能利用率,分析浪费的原因,研制整改措施,使能耗显著下降。哈尔滨化肥厂经过 对全厂热平衡的测算,举办了节能展览,使广大职工明确了节能方向。4名厂长深入车间,分 工包干,抓住8个关键岗位,采取18项节能措施,经过努力,耗能量达到全省同行业的最低水 平,每吨化肥比化工部规定的标准用电降低221度,煤降低93公斤。
    1982年结合企业整顿,加强了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改变多年来耗油用煤不计量,“管 吃管添”的现象。实行了计划供应,节约有奖,浪费必罚的办法。并安装了用电和蒸汽计量 仪表,对8个主要产品实行能耗定额管理。每一种产品都制定了用电、蒸汽的燃料的单耗量。 耗电量较高的黄磷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后,生产一吨黄磷节电15 600度,加上降低焦炭和矿石 的价值,每吨产品降低成本391元。仅此一个产品一年节电近300万度。哈尔滨化工五厂等单 位的动力车间实行成本包干,降低成本分成的办法,调动了司炉人员节煤积极性,精心烧炉, 按生产需要供气,既节约燃料又保证生产供气。哈尔滨颜料厂实行车间成本核算,加强节能 管理后,千方百计利用余热节约能源。立德粉车间把焙烧炉的烟气余热引用到干燥半成品上, 减少了一台干燥炉,全年节油800吨,节电1万度,使每吨立德粉降低成本20元。
    在企业整顿中,省石化行业重点抓了节能措施38项。其中余热利用6项、改造锅炉3项、 改造热管网6项、改造工艺设备7项、安装计量3项、节能措施8项。共节约燃料油7 904吨,节 电600万度。有9个企业改造热管网线1万多延长米,消除了跑、冒、滴、漏现象。哈尔滨橡胶 厂经过两热管网改造,杜绝了蒸气跑、冒、漏的问题。哈尔滨化工二厂改造了3 700多米的热 管网。哈尔滨炼油厂成功地利用尾气砍掉了“火炬”,把瓦斯引向加热炉做燃料,节约了大 量燃料油,又改进了加热炉瓦斯燃料系统,使凝缩油充分气化燃烧,年节约燃料油1 000吨。 哈尔滨化工四厂、哈尔滨油漆厂、哈尔滨颜料厂共4台燃油改烧煤的锅炉,全部按计划改造完 投入生产。
    全省石化行业40种重要产品,有35种产品的能源消耗比上年同期下降。耗能大的重要产 品,如黄磷、电石、小合成氨都有较大幅度下降。黄磷吨电耗下降951度,电石吨耗电降低181 度,隔膜碱吨电耗降低27度,小合成氨吨耗煤下降1 471公斤、吨耗电降低242度。
    在节煤方面,成绩显著的是黑龙江化工厂。该厂提高结焦率,原料煤单耗由1.5吨降到1.467 吨。鸡西磷矿燃炼炉燃烧煤干石一年节煤2 828吨。
    在节电方面,齐齐哈尔化工局在西部电力严重不足、经常停电拉闸的情况下,局领导带 领干部下基层,组织企业避高峰,狠抓夜班生产,半年节电42万度,连续两年被评为东北和 齐齐哈尔市节电工作先进单位。
    节油方面,成绩比较大的单位是牡丹江炼油厂。该厂改用炼厂瓦斯气烧加热炉,节约了 燃料油。
    计量测查的基础工作有所加强。根据国家《关于对工矿企业和城市节约能源若干具体要 求》和国家计量总局下发的计量测查通则《草案》精神,聘请了黑龙江省计量局及哈尔滨市 计量局、牡丹江市计量局对各石油化工企业进行了一次仪器计量普查,并且对桦林橡胶厂、 哈尔滨化工二厂进行了重点测查。发现计量基础十分薄弱,吃大锅饭现象比较普遍。针对存 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加仪表仪器,“分灶吃饭”的意见,杜绝了估模、预算等不科学计 量方法。在全行业实行了节约归己,完成节能定额指标有奖,完不成受罚的奖惩制度。广大 职工体会到节能好处:既节约了能源,又排除了空气污染,每天能工作在空气新鲜、环境清 洁的岗位上,节约能源有利于国家,又与自身的利益挂钩。节能制度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人 人都把节能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计量测查的基础上,开展了能源消耗的大普查及能源平 衡工作。哈尔滨化工总厂经过能量平衡就节约燃料油1 300吨,价值20余万元。
    对一些不花钱也能解决问题或少花钱能办大事的措施予以支持和鼓励。佳木斯石油化工 局要求各厂学习佳木斯化工厂提出的消灭“四大”的做法,即大电机、大锅炉、大井,大变 压器带小机器、大马拉小车的问题。牡丹江市石油化工局对所属企业用电负荷逐户调查,各 企业都装了无功补偿设备,使电功率都达到0.9以上。桦林橡胶厂于1980年开始自筹9万元为 家属楼4 000户职工装电表,取消包干制,结果每月收电费6 000多元。佳木斯化工厂在“扫 浮财”中制定定额管理制度,先后两次调整变压器,将6台变压器减去2台,减少容量720KVA。
    按照国家《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在企业节能升(定)级中, 有国家一级节能企业1户(牡丹江银溪化工厂),国家二级企业6户(佳木斯石油化工厂、佳木斯 化工厂、牡丹江化工一厂、牡丹江奋斗化工厂、黑龙江化工厂、哈尔滨油漆厂),省级企业9 户(牡丹江化工三厂、牡丹江化工四厂、牡丹江炼油厂、牡丹江树脂厂、佳木斯橡胶厂、巴彦 橡胶厂、齐齐哈尔油漆厂、富裕磷肥厂、林甸磷肥厂)。这些先进典型的树立,促进了石化行 业节能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