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职工队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没有石油加工工业。化学工业只有少数以 胶鞋生产、化肥生产、轮胎修补为主的30几户私营企业,大多数是手工作坊,规模比较小。 年产值1 012万元(以1970年不变价计),职工年平均人数为1 384人。1952年,产值达4 533万 元(以1970年不变价计),职工年平均人数达4 512人,主要集中于化学品生产、橡胶加工、化 学药品加工等行业的企业中,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市。1960年,大庆油田初 建,采油及油气加工职工总数达45 700人,其中属于石油化工行业、油气加工企业职工仅为 467人。地方化工有较大地发展,产值34 703.5万元(以1970年不变价计),职工年平均人数26 300 人。至1966年,大庆油田及油气加工职工总数达64 069人,其中属石油化工行业的油气加工 企业职工已达3 922人,是1960年的8.4倍;地方石油化学工业已扩展到化工机械制造、基本 建设、勘探设计、科学研究等领域,产值40 269.3万元(以1970年不变价计),职工年平均人 数为20 709人。职工人数比1960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1962年国家对1958年以来盲目流入 城镇的农业人员清返回乡。
    1972年,黑龙江省化学工业管理从黑龙江省轻化工业局分出,成立黑龙江省化学工业管 理局。地方石油化工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为67 1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 539人,占职工总 数的2.29%。同年,大庆油田、石油工业单位职工为115 981人,其中油气加工职工14 143人。
    1978年,黑龙江省地方石油化工行业、大庆和石油化工单位职工总计为229 935人(此时, 大庆、大庆油田、石化总厂、哈尔滨炼油厂、林源炼油厂等单位尚未划归中央直管。1979年 后分别陆续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其中地方石油化工职工 78 549人,含工程技术人员2 315人,占总数的2.94%。
    1985年,黑龙江省地方石油化工及中直石油工业、石油化工单位职工队伍总数278 279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 998人,占职工总数的8.6%。中直石油工业及石油化工企业主要有大庆 石油管理局、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大庆乙烯工程、哈尔滨炼油厂、林源炼油厂;地方石油化 工企业186户,拥有职工76 76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3户,有职工73 749人,各类工程 技术人员2 525人,占全民职工总数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