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水泥管

  东北沦陷时期,生产的水泥管多为小口径无筋管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管,生产工艺基本上 是手工操作,产量低、质量不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齐齐哈尔水泥制品厂开始 生产水泥管,机械化程度仍很低,搅拌、投料均采用人工,管柱吊运靠手动倒链来完成,只 有成型工序采用离心制管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产量不高,产品未形成系列,主要以国家 重点工程的需要来安排生产。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水泥下水管生产在全 省各市县很快发展起来。
    一、水泥排水管和井管
    水泥排水管和井管主要材料为水泥、砂、石搅拌后捣固成型,有无筋水泥管、农用水泥 井管、单筋水泥管、双筋水泥管、水泥涵管等。
    1953年,原黑龙江省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建立黑龙江地区第一家水泥管厂(1958年 改名为水泥制品厂),开始生产水泥排水管。60年代后,为适应重点工程建设、道路桥梁特 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水泥排水管的需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肇州、肇源、佳木斯等 市县相继建立水泥制品厂开始生产水泥管。产品品种规格增加。有φ300毫米、φ500毫米、 φ1 000毫米等无筋水泥管、农用水泥井管、单筋水泥管、双筋水泥管、水泥涵道管和各种 特殊用途的水泥加固管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用的无筋排水管和农用井管大都在农业县生 产,自产自用,多采用投资小、上马快的振动制管工艺。
    1976~1977年两年,牡丹江市、肇州县水泥管厂生产石棉水泥农用井管,供农村水利建 设,后因产品滞销而停产。
    1982年,齐齐哈尔水泥制品厂生产的水泥排水管。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获优良奖, 198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从1981年起,各水泥管厂都完善了化验质量设备,巴彦县 建材制品厂制造的水泥管压力试验设备,获黑龙江省松花江行署科技二等奖。到1985年,全 省生产水泥排水管、井管达32.4万米。
    二、自应力水泥压力管
    1976年5月,哈尔滨市水泥制品厂试制成功φ200毫米、φ300毫米中、高压铝酸盐自应 力水泥压力管,经气压试验达到每平方厘米4公斤以上无漏气现象,为煤气输送和自来水管 道工程提供了新的管材。到1981年,已能生产φ150毫米、φ200毫米、φ300毫米、φ400毫 米、φ500毫米铝酸盐自应力水泥管,生产能力达年产2万米。到1982年因产品滞销停产。
    三、预应力水泥管
    1958~1960年,省内由齐齐哈尔水泥制品厂第一次用土法生产“三阶段”平口预应力水 泥管(20公里)。1960年9月,因该厂失火厂房全部烧毁而停产。1973年,经建材部批示投资 210万元,正式开工筹建新厂,1974年4月1日试制出第一根承插式一阶段预应力水泥管。 1975年2月,该厂自制一水压试验机,经试验所生产的预应力水泥管,在12公斤/平方厘米时, 管体不渗漏,接头不漏水,产品达到国家标准。
    到1981年,省内已能生产φ600毫米、φ800毫米、φ1 000毫米预应力一阶段水泥管和 φ600毫米、φ700毫米、φ1 000毫米三阶段预应力水泥管,总产量达到7万米。1985年, 黑龙江省预应力水泥管产量为3.5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