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水泥制品技术
黑龙江省水泥制品工业的历史在全国是比较早的,东北沦陷时期生产的水泥制品就有水
泥平瓦、水泥排水管、水泥方砖,还有1932年开工建造、1934年通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哈
尔滨东江桥,凡此说明黑龙江已经有水泥制品生产技术能力。
从1953年以后,水泥制品行业产品由单一品种发展到多品种多规格的系列化生产,生产
工艺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1953年,齐齐哈尔在富拉尔基
建立水泥管厂,1954年正式投产。50年代生产水泥下水管,从原料砂、石、水泥运输,到搅
拌和装料,主要是靠人工锹装搬抬。水泥管模具吊运,是靠手动倒链来完成,只有成型是采
用的离心制管工艺。
60年代,由于经济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需要,一些县办起了水泥管厂,多是采用投资少、
上马快的振动制管工艺。到70年代,在牡丹江市、肇州县等水泥制品厂,采用三轴式半干法
工艺生产过石棉水泥农用井管。
70年代,制管技术由离心制管工艺又提高一步,普遍采用悬辊法制管工艺。1977年,齐
齐哈尔市水泥制品厂首先采用这种悬辊法制管工艺生产水泥管。提高工效和产品质量。
到1985年,生产水泥管大部分厂家都采用引进澳大利亚罗克拉公司的悬辊法制管工艺,
生产机械化程度有很大提高,生产主要工序全部采用现代化机械,厂内有混凝土搅拌站,车
间有天吊来吊运管模和产品,在产品堆积场地有龙门吊、汽车吊等,钢筋车间有拨丝机、调
直机、剪断机、墩头机、张拉机、点焊机,全部机械化生产。
1959年,齐齐哈尔水泥制品厂开始生产水泥电柱,当时主要是生产实体的分支型、工字
型和六角型水泥电柱,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操作,人工捣制成型,产品质量差,只能作一般
的输电线路使用。到1965年,才试制出环型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柱,由于采取比较先进的离心
工艺成型,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使电柱强度有较大的提高。1966年2月正式批量生产,
生产8米、9米、10米3种规格。1982年生产的“黑龙”牌预应力电杆被评为省优产品。
70年代初,哈尔滨建筑工业加工厂采用“送电线路钢筋混凝土电杆定型图”开始生产高
压电杆。
到1985年,全省钢筋混凝土电柱生产企业,全部采用比较先进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离心
工艺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