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平板玻璃技术

  黑龙江省平板玻璃工业,从1960年至1985年的25年间,经历了引上、压花、平拉、引上、 浮法生产的发展过程。哈尔滨市玻璃厂1959年建成单机引上生产线生产出省内第一箱平板玻 璃。
    1966年,佳木斯玻璃制品厂用马蹄型直火焰炉,以碎玻璃为原料,生产压花玻璃。
    1967年,肇东县玻璃制品厂建成1座80吨平拉窑,生产压花玻璃,1969年改生产小平拉 玻璃,并建成单机窑。
    1970年,鹤岗市玻璃制品厂建成153吨池式横火焰熔炉和80吨池式直火焰熔炉,2条小平 拉玻璃生产线。
    1975年后,省内陆续建成依安、青冈、双鸭山、七台河、鸡东、牡丹江第二玻璃厂小平 拉玻璃生产线。这种小平拉玻璃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工艺技术简单等优点。依安县玻璃厂, 自行设计了1条2.7米全国最宽板面大平拉机组,采用了4对小炉,弦顶吹风,汽油气化退火 技术,于1980年投产。
    小平拉玻璃生产线是黑龙江省大面积采用的生产方法。虽然大多数平拉玻璃产品质量存 在问题,但为缓解当时平板玻璃供应紧张状况,加之资金短缺,因而大面积发展了小平拉玻 璃生产线,当时平拉生产线全国有72条,黑龙江即有17条,占全国总数的23.6%。
    1975年,肇东县玻璃厂建成黑龙江省首条有槽三机引上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生产工艺 成熟、窑炉燃油构造简单,可以生产不同厚度的玻璃,质量达到国家等级标准。
    1980年以后,黑龙江省开始逐步淘汰小平拉玻璃生产线,开始对小平拉玻璃厂进行改造。
    1983年6月,哈尔滨玻璃厂单机窑改造为年产80万标箱的以原油为主要燃料的六机有槽 窑投产。同年12月,佳木斯工农玻璃厂利用原建材机械厂改造为有槽六机窑也点火烤窑,并 采用了AT—13型煤气炉,沈玻式自动搬切机,原料系统采用先进的MC—24型脉冲袋式除尘器, 改善了原料车间环境。
    黑龙江省最大玻璃厂经国家批准于1984年5月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开始建设,生产工 艺采用有槽九级窑,并引进西德先进的自动原料计量设备和国内第一套自动搬动机组。生产 能力每年可达150万标准箱。
    1985年,鹤岗兴华玻璃厂的平拉机组改为六机窑工程也开始动工兴建。同年10月,省内 第一条小型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线在齐齐哈尔市第二玻璃厂点火,该生产线也是全国第二条小 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线。
    佳木斯工农玻璃厂于1985年引进了1条芬兰汤姆公司大型水平钢化玻璃生产线。建成投 产后,可年产平板钢化玻璃3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