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石棉制品

  石棉亦称“石棉纤维”,为纤维状镁、铁、钙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具有隔热、保温、 耐酸、耐碱、绝缘、防腐等特点。目前,用石棉做成的制品已达3 000多种,为20多个工业 部门所应用,石棉按其用途可分为7大类:
    1.石棉制品:用于石棉纺织制品,石棉橡胶制品、石棉制动制品。
    2.石棉水泥制品:用于石棉水泥管、石棉水泥瓦、石棉水泥板等。
    3.生产烧碱用棉:化工部门用于电解槽等。
    4.石棉保温绝热制品:用于蒸气锅炉外壁和导管上用作保温层等。
    5.石棉电工材料:在电器工业上用作高压器材底板、配电盘、配电板、仪表板等。
    6.石棉沥青制品:是现代建筑工业和交通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
    7.石棉增强塑料制品:用于火箭抗烧蚀材料,火箭尾喷火管及气象控空火箭、飞机的燃 料箱、机翼导热管、轰炸机的柔性挡火板、大型雷达折射望远镜的天线等。
    石棉布(古称火烷布)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是高阁中的珍品。我国石棉储量 居世界第三位,但黑龙江省至今尚未发现储量。
    解放前,黑龙江省没有生产石棉制品的工业。机械、化工、交通运输等所需,全靠进口 和从省外购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石棉制品的需求极为迫切。1953年,开始 在牡丹江市砂石总厂拉古石灰分厂进行石棉制品的生产试验。主要试制的产品是矽藻土石棉 粉。经过几个月的生产试验,试制成功矽藻土石棉粉,产品达到质量要求。同时牡丹江砂石 总厂碳酸分厂成立了一个石棉车间。1955年,该车间又试制成功碳酸铁石棉粉、碳酸钙石棉 粉等8种新产品,并增添了一些设备,有1台木制搅拌机、1台石立磨、1个干燥炉,年产石棉 粉300多吨。
    1956年省建设厅批准牡丹江市工业局将原砂石总厂分立为砂石、石棉两厂的决定。据此 牡丹江市于西卡路成立了地方国营牡丹江市石棉厂。
    6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有些地区也相继建了石棉制品厂,如林口县也开始生产矽藻土石 棉粉。黑龙江省的石棉制品生产,由生产石棉保温材料和水泥石棉制品,逐步发展了石棉纺 织品。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60年代初,在石棉制品中,增添了石棉布、石棉绳、石棉线、石棉盘根、石棉橡胶带、 石棉板,碳酸镁砖、管石棉纸,石棉衣、帽、手套、围裙、石棉水泥瓦、石棉水泥板、矽藻 土石棉粉、石棉砖、碳酸镁石锦粉等。
    进入80年代,石棉制品业发展到700多人,年产品销售额达500多万元,企业利润总额25 万元。
    80年代,根据国家建材局“实行产销直接见面”的批示精神,取消了对石棉制品统购包 销的办法。各厂原来由中央、省以及各地、市包销的产品,逐步转为自销。生产实行以销定 产。自1981年以来,各厂立足于内部挖潜改造,高度重视产品更新和质量提高,降低能耗和 原材料消耗,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从而搞活了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石棉纺织制品
    石棉纤维由于质地柔软,且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所以可同植物棉一样纺织成各种规格 的纱,因其表面平直光滑,往往掺合一定数量的植物纤维(如:棉花、木棉、麻等)混合纺织, 然后进行捻线、搓绳、织布或再进一步加工成扭绳、编绳、橡胶盘根,以供机械、冶金、化 工等行业的耐摩擦、耐高压、耐高温设备或热传导系统作热塞、衬垫、防泄和热绝缘材料。
    (一)石棉线、布
    1956年起,牡丹江石棉制品厂开始生产石棉线(绳)。当时因缺乏纺织设备,主要靠当地 居民手工纺织,从1957年到1963年共建人工手纺织加工部7处,纺户1 940户,产量较低, 每人每天只能纺0 .5公斤。石棉绳是用金属丝、石棉纱、石棉线多股绞拼编织而成。当时生 产也同样采用人工方法,人力摇纺车进行倒线,用拉板人力拉线扭合而成,大规格石棉绳是 利用农村古老的“木爪打绳机”进行生产。1957年牡丹江石棉制品厂使用人工手纺石棉线织 出石棉布,当年即向瑞士出口5吨,其后又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60年代末、70年 代初,黑龙江省石棉纺织制品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牡丹江石棉制品厂自1956年到1985年 石棉绳总产量达4 961吨,1985年产量为113吨。石棉布总产量797吨,1985年产量为23.8吨。 该厂生产的“火炬牌”石棉绳1980年获黑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1982年被国家建材局命名为 优质产品;“火炬牌”石棉布1982年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
    (二)石棉盘根
    石棉盘根系用石棉布(或石棉金属布)浸渍橡胶粘合剂折叠卷制后,压扎成型,外涂高碳 石墨,经硫化处理而成。本产品被广泛用于压力为60公斤/平方厘米、温度为450℃以下的各 种机械设备、液压转动装置、蒸气机的往复活塞、阀门杆、轴端上作密封材料。石棉盘根 1962年由牡丹江石棉制品厂开始生产,从1962年到1985年总产量达749吨,1985年产量为92 吨。
    (三)“664”铜丝石棉线
    牡丹江石棉制品厂于1981年下半年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同美商协商成交160吨订货 合同,1982年1月开始试验生产“664”铜丝石棉线,3月正式投入生产。该产品国际标准为 拉力不低于16公斤,而该厂生产的“664”铜丝石棉线拉力达到16.3公斤,当年签定160吨出 口合同,创汇51万美元。
    二、石棉橡胶制品
    石棉橡胶制品又称石棉橡胶密封制品。黑龙江省生产的石棉橡胶制品主要是刹车带、石 棉橡胶板两种。
    黑龙江省在60年代已经有石棉橡胶制品的生产,开始只生产刹车带,70年代末才生产石 棉橡胶板。70年代以前,石棉橡胶制品的生产设备不全,工艺落后,发展比较缓缦。在生产 中,基本是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从80年代开始,才有所改变。
    黑龙江省生产的石棉橡胶板分为高、中、低3个品种。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密封温度45℃ 以下及压力在60公斤/平方厘米以下的工业管道法兰、压力容器法兰及各种接触面作密封衬 垫材料。如密封水、饱和蒸气、空气、煤气及其它隋性气体等。对各种油介质中的密封,其 耐油性能尚未达到要求。1985年石棉橡胶制品产量为156.7吨。
    三、石棉制动制品
    石棉制动制品属于耐摩擦材料。是以石棉纤维及其纺织品为基材,经浸渍树脂、橡胶等 粘合剂,并混入无机、有机粉状填料等耐摩擦性能调节剂及其它配合剂,经模型加工而制成 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它的特点是耐摩擦性能好,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是各种交通工具、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轻纺机械的制动、离合装置的安全性能、工作效率 和承受载荷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
    黑龙江省生产的石棉制动制品有刹车和离合器片。
    石棉制动制品是在1967年由牡丹江石棉制品厂开始试验的。当时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 的情况下,以大盆、大锅、大桶、大笨模子为工具和设备,学习外省市的经验用土法搞试制, 经半年多的时间,试制成功,当年添置了反应釜、油压机等设备,1967年就生产出刹车片 3.34吨。1969年又增添了离合器磨片机,生产离合器片4.35吨,从此形成了配套生产。到 1985年产量达到642吨。
    四、石棉保温制品
    黑龙江地区石棉保温制品的生产始于1953年,最初产品为牡丹江石棉厂生产的矽藻土石 棉粉,该厂1955年试制生产碳酸镁石棉粉,其后生产了碳酸钙石棉粉。
    到1985年石棉保温制品全省生产十几个品种,除石棉粉外,还有石棉板、斯维利特板、 油浸石棉板、石棉砖、绝热板、石棉线、石棉灰、碳酸镁石棉灰、碳酸钙石棉灰等。
    石棉板(又称石棉白板)是牡丹江石棉制品厂50年代的老产品。直到1982年初,因石棉板 销货量减少,1983年改产耐油石棉板。
    矽藻土石棉粉的生产设备比较简单,建1座干燥室,1盘石磨和1台搅拌机,就能生产石 棉粉。据该厂资料表明,班产矽藻土石棉粉平均达6吨,后来,该厂安装1台滚筒式干燥机和 1台球磨机,并根据工人许大同的合理化建议,将原卧式搅拌机改成立式搅拌机,提高了产 量和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温材料生产基本上形成半机械化的流水作业。后因耗 煤量大、粉尘浓度太高,于1979年末停产矽藻土粉,改从外地购进矽藻土粉,再加工成矽藻 土石棉粉。到1985年,黑龙江省生产各种石棉保温制品产量为706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