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重点资源
黑龙江省非金属矿产,现已查明和开采的有石墨、石灰石、硅线石、黄粘土、沸石、膨
润土、大理岩、浮石、火山灰等。其分布主要在省内东、北部地区。
一、石
墨
黑龙江省石墨矿床的成因类型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均为鳞片状晶质石墨,其次是接触变
质类型的隐晶质石墨矿。
区域分布。从萝北至鸡西,南北长达500公里,东西宽30~200公里,这套地层属浅海相
陆源火山碎屑——碳酸盐岩建造,部分富含碳质层位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石墨矿。林口至
鸡西一带,石墨矿产地分布比较集中,是全省石墨矿的重要成矿带。在该带850平方公里范
围内,已知有大、中型石墨矿床3处,尚未经地质工作的矿点几十处。带内含矿层位稳定,
矿体多呈复层状,一般2~5层,多达8~9层。矿体规模大小不一,长几百米至千余米,宽几
米至几十米,向下纵深也较稳定。矿石主要自然类型有石墨片岩、石墨石英片岩、石榴石墨
片岩等,测定碳含量一般5~15%,最高达32%,富矿所占比例较大,石墨片径,一般为0.5~0.7
毫米,矿石选矿性能良好。多数矿产地具备露天开采条件。所以现时优势和潜在优势均很大。
(一)鸡西柳毛地区
此区石墨矿床,可按形状分为二型:其一为“脉状型”、呈膨缩分枝极不规则的矿脉状,
石墨鳞片的发育大致良好,普通为5毫米,有时达1厘米,品位一般良好,含碳在30%以上。
其二 “片岩型”普通都是长而厚的层状,且片理显著。此二型均呈鳞状组织,石墨普通为
直径5毫米以下的自形结晶,矿石品位普通30%以下。而以20%左右为最多,矿床长达5公里,
深度300米,估计储量在数百万吨至千万吨。
(二)穆棱县莲花村
泡子沟地区矿床沿变粒岩的片理产出,走向大致为北西30°,倾斜北东60°,矿床长达
120米,宽2米,深度约40米,平均品位20%左右含碳,推定储量为2.4万吨。
(三)林口县奎山村
石墨矿床多呈层状,状或块状赋存于变粒岩及花岗岩中,大体分布于东~西乃至北东7°
方向的地带内,矿体宽0.3~4米,长2~50米,在穆棱河以北的品位含碳20~30%,估计总储
量3.6万吨,穆棱河南部的品位含碳3~5%约14.4万吨。
(四)依兰县双河镇
矿床主要产于片麻岩中,片麻岩之片理一般走向为北40°~70°西,倾斜南西60°~80°
以下储量较大。
二道河口地区:
位于矿床分布的最西北端,长200米,宽5米,深度40米,品位含碳15~20%,储量约为
10万吨。
西沟地区:
位于矿床分布地区南端附近,长约1 500米,宽度平均为10米,深度30米,品位含碳
10~15%,矿量约100万吨。
二道河口—西沟中间地区:本区内有7个地方均有长5~20米,宽1~5米左右的矿床,品
位含碳19~20%。
(五)铁力县神树东站西方约5公里
土状石墨成层状赋存于黝黑色石墨质页岩中,石墨有两层,大致上层为2厘米,下层约4
米,推测长170米,品位较低。
神树车站西南方10公里:石墨矿床乃中生代侏罗纪黑色泥板岩(或煤层)。由于盐基性岩
浆的侵入变质而成,走向北30°东,倾斜南30°东,沿走向长50米,宽30米,深10米,估计
储量约在1.5万吨,含固定碳74.06%。
二、硅线石
硅线石是现代冶金工业具有独特性能的重要耐火材料,又是制造硅铝合金、技术陶瓷及
耐火水泥优质原料,它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黑龙江省元古界麻山群中硅线石分布较普
遍。目前,发现5处富集地段,即鸡西市三道沟、柳毛、西麻山、烟袋岭及密山县黑台。除
黑台外,均分布在佳木斯隆起的林口到鸡西非金属成矿带上。
三道沟硅线石矿床是唯一的进行过系统地表评价的矿床。矿体产于西麻山组的上部,含
矿带长1 600米以上,宽110~280米,矿体呈复层状,已圈定9条矿体长200~900米,厚
9.6~49.9米,矿石主要自然类型有含石墨石榴硅线片岩、黑云硅线片岩。矿石矿物组合简
单,品位变化较大,单样品位波动范围5~38%,硅线石可选性良好,精矿耐火度大于1 830℃,
其它热工指标亦符合冶金部为宝钢需要而提出的工业要求。
黑龙江省硅线石矿产地质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就现有资料分析,林口到鸡西非金属成矿
带不仅是石墨矿产的重要成矿带,也是硅线石最有远景的成矿带之一。
三、黄粘土
黄粘土亦称含针铁矿贝得石粘土(简称黄粘土)。从勘查情况看。黄粘土不仅是省内的特
色矿产资源,也是我国的特色矿产资源,它是一种以贝得石、针铁矿、伊利石为主,并含少
量的高岭石和石英的特殊粘土矿产,呈杏黄色,质地细腻。在氧化条件下,用人工加热随温
度的升高,颜色从杏黄桔黄朱红红褐色的有序变化。因而被用来做染料和涂料。
黄粘土矿集中地分布在齐(齐齐哈尔)嫩(嫩江)线北段讷河到嫩江铁路沿线两侧,目前已
发现黄粘土矿床和矿点15处,其中两处(老莱和双山)已进行详查评价,并探明一定的储量。
这些矿点(床)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形成了一条长约30公里,宽10~20公里的黄粘土矿带。
实际地质资料表明,讷河至嫩江一带第三纪湖盆中的黄粘土矿产资源是非常丰富,找矿
远景很大。
四、沸
石
沸石是黑龙江省潜在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目前,全省已知沸石矿产地有19处,经地质
普查评价的矿产地仅有一处(海林——部落沸石——膨润土矿床)。
据现有资料,黑龙江省沸石矿有两种成因类型:一种是湖相火山——沉积型;一种是火
山岩型。二者均为形成沸石矿的重要类型。
湖相火山——沉积型沸石矿规模大,矿体多呈复层状产出,层位比较稳定,沸石含量变
化不大;并常与膨润土矿间层出现,海林——部落沸石——膨润土矿床即属这一类型。该矿
产于中生带断陷湖盆地中,含矿地层为下白垩统海浪组,有三层沸石矿。已经工程控制的部
分矿体长1 800~2 400米,宽700~1 400米,平均厚度2~6.38米,沸石含量均在50%以上,
分别高达82.7%,以斜发沸石为主,有少量方沸石和丝光沸石等。与沸石矿间层产出的还有5
层钙质膨润土矿,沸石矿已被地方开采,用做硅酸水泥的混合料。
火山岩沸石矿,沸石含量变化大,层位也不及湖相火山——沉积型稳定,但在矿层中可
圈出品位较高的富集地段,如嫩江一带个别沸石矿产地,也含斜发沸石80%以上的富集地段。
沸石矿是火山喷发物质(火山灰流,火山玻璃)的转化产物。黑龙江省处于滨太平洋带的
中生代火山活动区内,地史上频繁而又强烈的火山活动及此期间形成的一系列大小不一的贮
聚盆地,为沸石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和有利的生成环境。目前,牡丹江地区、
合江地区及嫩江地区所发现的沸石矿产地,正是这样的有利成矿部位上,经过地质普查,将
会获得巨大的沸石矿产储量。
五、膨润土
全省已发现膨润土矿产地10余处,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地区和嫩江地区,均属钙质膨润土,
迄今尚未发现可供工业利用的钠质膨润土矿。
据现有资料初步整理,省内膨润土矿有的产于第三系湖相沉积层中;有的赋存在上侏罗
—下白垩统湖相火山—沉积层中;有的存在于上侏罗统煤系中;也有的产于上侏罗—下白垩
统火山岩中。
(一)第三纪湖相沉积层中的膨润土矿,见于龙江县九里店与瓦厂一带,分布面积较大,
矿层也比较稳定,厚度一般均在5米以上,资源远景较大,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该矿已开
采多年,主要用于型砂粘结剂。
(二)产于晚侏罗—早白垩统湖相火山—沉积层中的膨润土矿,具有矿层多、层位稳定、
分布面积较大、蒙脱石含量变化较小,且常于沸石矿间层产出等矿点。如海林一部落沸石—
膨润土矿有3层沸石矿5层膨润土矿,膨润土矿层平均厚1.40~4.75米,矿体分布面积达数平
方公里,蒙脱石含量最高86.4%,最低50.14%。试验证明,该矿经人工改型后可做为钠质膨
润土使用。这是省内最有远景的矿床类型。
(三)产在晚侏罗煤系地层中的膨润土矿,见于穆棱到光义一带,在煤层顶,底板和煤层
之间均发现有膨润土矿,厚0.4~2米,经个别样品试验结果为钙质膨润土,这也是一种不可
忽视的类型,它不仅有矿层稳定,分布面积大,储量可观等特点,而且具备在开采煤矿的同
时顺便开采膨润土矿和有利条件。
(四)存在于晚侏罗—早白垩统火山岩中的膨润土矿,目前仅发现一些矿化线索,尚末发
现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产地。
就现有资料看,黑龙江省内膨润土矿产的时空分布较沸石矿产更广,资源远景亦较大。
除已发现的钙质膨润土矿,寻找钠质膨润土矿也是很有希望的。
六、大理岩
到目前为止,初步统计,在省内所发现的153个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矿点(床)中,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有20余处。总的情况是成矿时代长、分布地区广、远景储量可观。其中
以元古界麻山群柳毛组、寒武系金银库碳酸岩组、中奥陶统关鸟河组和下二迭统玉泉组中的
大理岩远景较大。
产于元古界麻山群的大理岩,多呈巨厚—厚层状、透镜体状产出。较有找矿远景的地区
为鸡西柳毛、伊春浩良河、吉祥—余庆、林口大盘道、桦南孟家岗、老秃顶子等地。
分布在寒武系的大理岩,以密山金银库碳酸岩组找矿远景较大,出露于兴凯湖北,厚度
大于500米。
中奥陶统关鸟河组中的大理岩化灰岩及大理岩,在黑龙江省北部爱辉—嫩江一带较为发
育,延长数公里,质量较好。故认为该区亦可作为大理岩的找矿远景区。
下泥盆统下的黑龙宫组,岩石组合为薄层结晶灰岩、条带状厚层大理岩夹薄层砂岩和砂
质板岩,常赋存有质量较好的大理岩矿层。主要分布在尚志、延寿、宾县、木兰、伊春等地。
下二迭统玉泉组,主要由结晶灰岩,厚层大理岩夹薄层泥质板岩和钙质砂岩组成。大理
岩质地较纯且分布广,被用做水泥原料和炼钢熔剂。该大理岩层较集中地分布在阿城、铁力
及伊春等地。
七、浮石、火山灰
黑龙江省浮石和火山灰矿产丰富,主要产于新生代火山群,如德都县五大连池、克东县
二克山、嫩江县科洛、林口县马鞍山、牡丹江市崴子山等地。二克山浮石经克东县生产试验
可做建筑用轻质骨料,如能有效的加以研究利用,既能节约、又节省运输费用,对改善城乡
建筑将起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