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石 墨

  石墨,又称黑铅。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轻工、军工等行业。黑龙江省石墨藏量丰富, 矿石品位高。据《黑龙江志稿》记载:“石墨,铁骊县东之铁山堡碾子山站西,景星镇北址 十八公里及东南二十九公里,萝北县,共四处均产石墨。”
    据吉林省图书馆藏《满洲地探险及矿物资源地图》记载:清朝和民国政府曾先后5次派 人沿穆棱河对柳毛石墨矿进行过调查。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也几次派人对柳毛地区石墨 进行过勘查。
    柳毛石墨矿开发于1936年,由日本、伪满合资的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开拓经营。1937 年,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雇用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地质调查所调查员日本人江川山男对柳毛 石墨矿矿床地质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1938年,又有日本人内野敏夫到矿区调查,撰文《东 安省滴道村石墨产状》,对“鞑子沟”石墨矿的位置、地质、交通等产状有所论述。
    柳毛石墨矿开发之初,为露天开采,选矿厂尚未建成,用朝鲜石臼式选矿法进行生产, 产品主要是做坩锅用的精矿。3年后,满洲矿业株式会社将矿山兑给满洲铅矿业株式会社经 营。1939年,日本侵略者在柳毛矿建立第一座选矿厂,机器由日本运进。1942年6月试生产, 1943年9月正式投产。采用机械浮选工艺。1941年开采100吨,1942年开采307吨,1943年开 采500吨,是年并产电极用的石墨4 200吨。1945年选矿工艺采用两段开路破碎、粗磨、扫选、 二次精选的工艺流程,日处理矿石能力为100吨,粗矿品位18%,实收率65%,最终精矿产品 品位80%,年产3 800吨。同年4月,日本人建的第二座选矿厂建成,设计规模年产8 000吨, 但未及投产。
    1945年8月,驻矿日、伪军在撤退时将坑口炸坍、放火将两个选矿厂烧毁,矿山倒闭, 工人陆续逃散。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迅速恢复生产,中国经济建设学会收集的日伪满所有地质及矿山 调查材料,召集过去现场踏查的日籍专家,分别按矿种整理编出《东北地质调查材料》,其 中第14篇为《东北之黑铅矿床》较为详尽地记述了原鸡宁县(鸡西市)柳毛石墨矿的情况,并 以此为根据,东北民主政府所属东北工矿处决定恢复柳毛铅矿。
    1948年4月27日,鸡西矿务局所属大恒山煤矿矿长李宗岱一行8人背着背包,带着咸菜、 苞米面饼来到这个山沟的废墟上,开展矿山的恢复工作。
    经过14个月的艰苦努力,恢复了第一浮选厂,于1949年的8月1日,举行正式开矿典礼, 恢复生产。
    1949年9月9日,经鸡西矿务局报东北煤炭管理局批准,将柳毛铅矿改名为柳毛石墨矿。
    当时有职工462名,年生产规模达到4 185吨。采矿生产采取露天和井下相结合,以露天 为主的手工开采方式,选矿工艺除恢复日伪时期的生产工艺外,增加了电选 。产品质量由 含碳量80%,提高到85%。
    1952年10月22日,因石墨滞销,鸡西矿务局奉东北煤管局令,通知柳毛石墨矿停工,直 到1957年8月,由黑龙江省工业厅主持再次进行恢复工作。1958年7月正式恢复生产,此时正 值“大跃进”,由于片面追求高指标,从1958~1960年石墨产量迅速增长,产量、产值、销 售收入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从1961年开始各项指标下滑,随着钢铁工业的“关、停、并、 转”柳毛石墨矿于1962年6月再次停产。
    1965年,随着全国工业形势的好转,9月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批复柳毛矿复产,1966年3 月正式投产,当年产值达到202万元,产量达到9 034吨,实现利润38万元。
    1978年生产矿石8.8万吨;1979年生产矿石11.5万吨;1980年生产矿石14万吨;1985年 生产矿石18万吨。   1977年以来,矿山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现有潜孔钻1台、3立方米挖掘机4台、7吨翻斗 汽车19台,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
    第一选矿厂选矿能力为年产8 000吨;第二选矿厂设计能力为1.2万吨,一选厂配有24层 高方筛2台,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4R3216雷蒙机1台,年生产200目以上产品为400吨,φ400 万能粉碎机2台,φ600万能粉碎机2台,年生产325目以上产品为800吨,二选矿厂配有24层 高方筛2台,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5R20协蒙机1台,年生产200目5 000吨,φ600万能粉碎 机4台,年生产325目以上产品为1 000吨。
    高碳车间每年可以生产纯度98~99的高碳石墨100吨,柳毛石墨矿年产成品能力27 000 吨,已有20年的出口历史,近年来出口产品不断增加。远销日本、巴基斯坦、西德、英国、 泰国、菲律宾、香港、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用户有174个钢铁厂、 冶金、电碳、轻化工等单位。
    到1985年,石墨矿产品综合质量为90%,最高产品质量达99%,其中L字头的出口石墨有 较高的国际信誉。石墨产量达到28 435吨,占全国产量的13%。
    柳毛鳞片石墨的理化性能:
    1.一般性能
    化学组成:产品中主要组份为碳。除碳份以外,尚有少量的石英、石榴子石、透辉石、 斜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硅、铁、铝、钙、镁氧化物,其组份比例比较稳定,灰份组成中主要 元素为:
    SiO245~55%
    Al2O316~19%
    Fe2O311~10%
    CaO9~11%
    MgO1~3%
    其他有害杂质硫、磷含量均小于0.02%。
    比重和容量:
    比重为 1.5~1.9,容量为0.5~1.2
    熔点:
    在真空中3 000℃时才开始软化,到3 600℃时升华,但在空气中460℃开始燃烧, 1200℃以上燃烧较快,其氧化热效应相当于焦碳。
    理化稳定性:
    石墨在低温下不受强酸、强碱的作用,其理化稳定性极强。但在高温下和酸反应,使石 墨的晶体层间距变大,因此,石墨和酸高温处理再加热,使石墨体积膨胀,一般可增大到 20~80倍。
    2.工业技术性能:
    石墨最主要的工业技术性能是它的润滑性,可塑性,耐火性及导电性等,但是这些性能 随粒度、粗细和含碳量的高低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由于用途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粒度、品位 的石墨。
    润滑性:
    润滑性与晶体的大小及其排列方向一致,摩擦系数小,润滑性强如选用L—395产品生产 石墨电刷,其摩擦系数小于0.18。
    可塑性:
    可塑性的强弱决定于它在固体表面上粘附能力,当用石墨涂抹固体表面时,它能生成薄 膜,粘结力强,可塑性就越高。可塑性又和石墨粉末质点的大小有关。柳毛石墨—325目细 度产品可塑性最佳,但石墨制品的性能要求不同,选用不同细度的石墨,如制造坩锅可选用 80目、100目产品;制造碳刷可选用—325目产品。
    耐火性:
    柳毛石墨中灰份的耐火度为1 240度左右,但其主要组份——碳的耐火性强,因此为镁 碳砖的原料。
    导电性及导热性:
    石墨的晶格中,层间自由电子的存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石墨在电极上的应 用,导电性起着重要作用。如用L—395产品生产碳刷、电阻为10~11Ω电压降为2.2V/m。
    铁力县石墨矿。伪满时期,日本人曾在神树镇的南山开斜井开采,但产量不大,矿石含 杂质较多,日本投降后矿山封闭。1959年铁力县组织力量重新开采,1960年量达3 500吨。 1962年因地下资源不清,乱采乱掘破坏了资源而停产,1965年县建设科重新组建石墨矿,年 产量达9 000吨。1972年移交采石场,后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