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建材生产主要是砖瓦、砂石和水泥,在质量管理上非常原始,
除日伪遗留的哈、牡水泥厂有一定的质量检测手段外,其它生产场基本上是凭经验观查的原
始质检方法。自50年代初开始在大中型企业中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其后逐步增加质检设备、
检验手段不断更新改进和完善,一大批工作素质较高的质检人员进入了工作岗位。到1985年
末,全省建材企业质检人员达1 000多人。
1982年,省建筑材料科研所成立建材质量检验站,负责对全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
各建材企业自50年代开始就已设置了质量检定、工艺技术、质检站、化验室等质检机构,
虽名称不一,但其职能都是围绕产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而设置。黑龙江省建材工业局成立
后,更加重视建材产品的质量管理,结合企业整顿工作,全面开展产品质量升级活动。通过
整顿,到1985年大中型水泥企业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小型厂产品出厂合格率达95.7%,
平板玻璃合格率为94.3%,红砖窑内合格率达到86.7%,杜绝了劣质红砖供应市场。各建材企
业普遍成立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使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新的水平。
1979~1985年,已有32家的43个品种成为部、省优质产品,其中部优质产品6种、省优
质产品37种。牡丹江牌425号普通水泥、建设牌红砖、火炬牌石棉绳、工程牌油毡纸保持了
1981、1982年以来的部优质产品,天鹅牌锦砖,经1984年复审再次被评为部优质产品。1985
年建材系统内优质产品产值达1.4亿元,占系统内工业总产值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