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与项目

  一、基本建设投资
    建国初期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一直采用无偿拨款的方式,所有项目无论盈利多少, 都是国家投资。投资渠道分为中央级和省级。中央级投资主要用于中央直属项目上,资金从 中央财政预算中支付。省投资从地方财政预算支付,全部是拨款。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黑龙江省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省份。5年间,全省共完成基本建 设投资38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额6.4%,仅次于辽宁省和北京市,居全国第三位。 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占同期全国工业项目投资额的10.3%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完 成基本建设投资66.3亿元,占同期全国的基本建设投资额5.5%,居全国第三位。
    1963—1965年的恢复时期,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9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四川省。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9亿元,占同期全国的基本建设投资额5%,仅 次于湖北省和四川省,居全国第三位。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5.5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额的4. 3%,次于辽宁、河北、湖北、四川、陕西省,退居全国第六位。投资后移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以阶级斗争为纲,备战备荒,准备打仗,我国大量的建设项目布点南移。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0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额的4.6% ,居全国第七位。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7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额的5.2% ,居全国第四位。这个时期,投资位次的上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中心已全面转 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批基建项目又开始进行。
    从投资情况看,黑龙江省从建国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除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准备打仗”思想的干扰,国家一些在黑龙江省的项目迁移,其它 项目投入也相应减少,导致投资位次后移之外,其它时期一直是国家投资相应集中的地区。 多年来大量的投入以及产业开发的惯性,使我省产业结构形成了重工业为主,采掘工业居先 的结构特征。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投资以机械工业为重点,其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额的35.4% ,占同期全国工业投资额的近四分之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在继续加强机械工业的同时 ,增加了煤炭工业投资和石油等能源工业的投资,开发了大庆油田、加强了四大矿区建设。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发了大兴安岭林区。第五和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加强了电力项目 建设,增加了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投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投资结构有了一些调整,除了继续发展能源等重工 业外,加强了轻工业的投入,1979—1985年,全省基本建设用于轻工业投资32亿元,相当于 1953至1978年25年间用于轻工业投资额的1.9倍。
    二、建设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黑龙江省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国156项重点 建设项目在黑龙江省兴建的有22项,其中有19项在1957年前建成投产。地方重点建设项目有 :哈尔滨和平糖厂、讷河红光糖厂、佳木斯糖厂、齐齐哈尔糖厂、齐齐哈尔造纸厂以及一批 林业局。1950年从外地迁入的一批军工、电机、机床、车辆、工具、轴承、电线、继电器、 造纸、纺织、针织、橡胶等大型企业,这一时期进行了扩建。这些企业的新建和扩建,对黑 龙江省工业基地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 、鸡西、鹤岗、双鸭山市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基地。这个时期建设的项目有:鹤岗东山一号立 井,煤炭开采90万吨;富拉尔基热电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鹤岗兴安台十号立井,煤炭开采 能力150万吨;佳木斯造纸厂热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哈尔滨量具刃具厂,量具刃具5 12万付、1032吨/年;哈尔滨仪表厂,电气仪表10万只、汽车仪表5万套、电度仪表60万只; 佳木斯造纸厂,水泥袋纸5万吨,铜网6万平方米;牡丹江水泥厂,水泥20万吨,哈尔滨和平 糖厂,机制糖1.7万吨/年;哈尔滨糖厂,机制糖2万吨/年;讷河红光糖厂,机制糖6913吨 /年;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立式车床19台;佳木斯友谊糖厂,机制糖2.8万吨/年;绥棱 森工局,森林铁路77公里;汤林线森林铁路33公里;齐齐哈尔车辆厂,贷车制造183辆/年; 第一橡胶厂,汽车轮胎33.8万套;齐齐哈尔糖厂,机制糖2500吨/年;通河森工局,森林铁 路166公里;桦南森工局,森林铁路102公里;大海林森工局,森林铁路204公里;朗乡森工局 ,森林铁路124公里;铁力森工局,森林铁路77公里;上甘岭森工局,森林铁路40公里;查哈 阳农场开荒8929公顷。
    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以后,重点开发了大庆油田,同时开发了大兴安岭林区和七台 河矿区。这一时期,由于受“大跃进”“左”的思想影响,执行了“以钢为纲”的错误方针 ,盲目追求高速度,大办小土群工业,小钢铁厂、小焦炭厂等一轰而起,导致基建规模膨胀 ,投资额大幅度增长。这个时期建设的主要项目有:鹤岗兴安台洗煤厂,洗煤150万吨;鸡西 城子河洗煤厂,洗煤150万吨;鸡西城子河五号立井,产煤75万吨;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煤 炭开采150万吨;双鸭山洗煤厂,洗煤150万吨;北满钢厂,特殊钢16.6万吨;新风加工厂, 铝材3万吨;哈尔滨锅炉厂,高中压锅炉4080吨/年;哈尔滨汽轮机厂,汽轮机60万千瓦;哈 尔滨电机厂汽轮发电机车间,汽轮发电机60万千瓦;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轧钢、炼铁、炼 钢设备6万吨;哈尔滨轴承厂,滚动轴承200万套;哈尔滨炭刷厂,电刷及炭素制品100吨;音 河水库,蓄水总量12500万立方米。
    三年调整时期建设的项目有:龙凤山水库,蓄水总量23300万立方米。
    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投资规模长期萎缩的局面, 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10年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11.2亿元,仅比第一和第二个 五年计划时期增长8.2%,严重地影响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速度。这个时期的建设项目有: 大庆油田,石油开采1130吨/年和石油加工190万吨/年;鸡西发电厂,装机容量5万千瓦; 查哈阳灌区,灌溉面积43万亩;涝洲渠道,灌溉面积40万亩;八三复线工程,输油管线输油 能力151.5万吨;汤源电厂,装机容量10万千瓦;双城洗涤剂厂,合成洗涤剂10000吨;双鸭 山铁矿,铁矿开采30万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不断增加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后续能力,在国 家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建设。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全省建成了 一批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大庆卧里屯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年和尿素48万吨/ 年;松江拖拉机厂,集材拖拉机1500混合台;富裕纸浆厂,漂白木浆20000吨、胶版版纸340 0吨;北部引嫩工程,引水30立方米/秒;青年水库,库容35700万立方米;泥河水库,库容 1亿立方米;赵光糖厂,日处理甜菜500吨;林甸糖厂,日处理甜菜500吨;北安电厂,发电机 组容量2.4万千瓦;境泊湖水电站,发电机组容量6万千瓦;哈三棵树水源工程,供水量16万 吨/日;齐齐哈供水工程,供水量6万吨/日;柴河厚纸板厂,厚纸板2万吨;哈尔滨冷冻厂 ,冷藏库1万吨;哈尔滨制药厂,青霉素盐40吨;大庆第二发电厂,发电机组容量20万千瓦; 佳木斯电厂,发电机组容量20万千瓦;佳木斯农机厂,联合收割机500台;哈尔滨水泥厂,水 泥40万吨;阿城涤纶厂,涤纶短纤维1.6万吨;望奎糖厂,机制糖9000吨/年;肇源糖厂, 机制糖9000吨/年;安达糖厂,机制糖9000吨/年;明水糖厂,机制糖9000吨/年;哈尔滨 市机场,跑道19.2万平方米;省兽药工厂,兽用青霉素15吨。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的重点项目有:拜泉糖厂,机制糖1万吨;依兰糖厂,机制糖1 万吨;巴彦糖厂,机制糖1.4万吨;双城糖厂,机制糖1.4万吨;青冈糖厂,机制糖3万吨; 宾州糖厂,机制糖1.4万吨;林甸糖厂,机制糖1.6万吨;嘉荫团结沟金矿,采矿23万吨、 选矿17万吨;黑龙江化工厂,合成氨60万吨;齐齐哈尔造纸厂,新闻纸3.4万吨;黑龙江乳 品厂乳制品7500吨;黑龙江毛纺厂,毛纺绽10296绽;牡丹江水泥厂,水泥60万吨;齐齐哈尔 建材厂,加工混凝土20万立方米;富拉尔基二电厂,发电机容量6万千瓦;伊春电厂,发电机 容量5万千瓦;牡丹江电厂,发电机容量20万千瓦。
    三、建成投产率、新增生产能力
    “一五”计划时期,全省基建大中型项目投产43个,占同期全国的7.2%,建成投产率为 44.3%,比全国平均43%略高一点。基本建设实现新增生产能力:发电装机7.9万千瓦,煤炭 开采749万吨/年,轮胎28万套/年,木材采运326万立方米/年,水泥生产能力33万吨/年 ,机制纸5.9万吨/年,制糖日处理原料455吨,棉纺5.8万绽,织布机200台,轴承37.3万 套,水库库容量800万立方米。
    “二五”计划时期,全省投产大中型项目17项,占同期全国的3%,建成投产率为14.5%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基本建设实现新增生产能力:煤炭开采1538万吨/年, 铁矿开采171万吨/年,石油开采405万吨/年,石油加工能力16.1万吨/年,化肥10.2万 吨/年,发电装机399万千瓦,木材采运565.4万立方米/年,水泥52.5万吨/年,织布机 642台,滚动轴承2594.8万套,铁路辅轨1428公里,新建公路5397公里,水库容量12.1亿立 方米。
    1963—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基本建设实现新增生产能力为:化学纤维2515吨/年 ,拖拉机45台/年,水库容量4亿立方米,石油开采能力595万吨/年,石油加工能力430万吨 /年。
    “三五”计划时期,全省投产大中型项目35项,占同期全国4.7%,建成投产率为45.5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实现新增生产能力为:汽车100辆/年,拖拉机280台/ 年,新建公路1659公里,石油开采1130万吨/年,石油加工190万吨/年,化肥生产能力18万 吨/年,发电装机24.2万千瓦,木材360万立方米,水泥31.8万吨/年,织布机1609台。
    “四五”计划时期,全省投产大中型项目22个,占同期全国的2.9%,建成投产率为32. 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基本建设实现新增生产能力为:化学纤维7700吨/年 ,汽车生产452辆/年,铁路152公里,新开公路1200公里,水库1.1亿立方米,机制糖日处 理原料1009吨,石油开采1843万吨/年,煤炭开采313万吨/年,发电机组装机54.8万千瓦 ,铁矿开采65万吨/年。
    “五五”计划时期,全省投产大中型项目32个,占同期全国的6.2%,建成投产率为34. 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新增化学纤维1.6万吨/年,汽车830辆/年,拖拉机6 00台/年,合成氨30万吨/年,铁路铺轨138公里,新建公路5063公里,水库7.9亿立方米, 石油开采584万吨/年,化肥104万吨/年,发电装机85.8万千瓦,机制日处理原料4700吨。
    “六五”计划时期,全省投产大中型项目20个,占同期全国的3.8%,建成投产率为34. 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这个时期,是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发展较快的时期,全省基 本建设实现新增生产能力:发电装机124万千瓦,水泥128.6万吨/年,制糖新增日处理原料 7800吨,煤炭开采能力666万吨/年,新增石油开采能力474万吨/年,铁路铺轨190公里,新 建公路475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