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更新改造的投资项目和效益

“一五”计划时期,国营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只有1.36亿元,占同一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 3.8%,其改造内容多为设备的更新和零星土建,没有进行大的改造。国家统计局也没有要求 把更新改造的投入、完成项目、增加效益单独统计,都是并入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改造项 目与基本建设投资相比,数额较小,影响甚微。
    “二五”计划时期,原有企业更新改造的工作量达到5.1亿元,占同期国营企业固定资 产投资的7.7%。三年调整时期,国营企业更新改造投资4.5亿元,占同期国营企业固定资产 投资的15.5%。完成项目和新增加生产能力,仍然统计在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紧张,黑龙江省由原来的大后方变成了“反修前哨 ”,国家投资重点南移,同时还将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一分为二,迁往四川、青海、宁夏等 地区。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95亿元,占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19.3%。
    “四五”计划时期,更新改造投资增加到15.74亿元,占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2. 5%。但是,投资效果仍未单独统计。
    “五五”计划时期,由于更改资金逐年增加,基建和技改投资比重发生变化,为了正确 反映实际情况。国家统计局要求从1976年起,更新改造(技术改造)投资、完成项目和经济 效益,从基本建设项目中划出来单列。按国家规定,技术改造投资主要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 ,包括:(1)用油田维护费和开发基金进行的油田维护和开发工程;(2)煤炭、森工企业 用维简费进行的开拓延伸工程;(3)交通部门用养路费对公路、桥梁进行的改造工程;(4 )商业、粮食、供销部门用简易建筑费建造的仓库等。
    完成的技术项目,据1980年统计,5年间开工、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工程147项,全部建成 投产的44项。主要有:齐齐哈尔钢厂废钢货场改造工程、鸡西矿务局设备更新、鹤岗矿务局 设备更新、双鸭山矿务局矿井延伸、大庆石化总厂石蜡系统改造和常减压改造、哈尔滨电机 厂锅炉改造、依安玻璃厂扩建、肇东毛纺厂扩建、哈尔滨化工三厂硬化油车间扩建、齐齐哈 尔冰刀厂收尾工程、红光糖厂设备购置等。
    新增加主要生产能力:煤炭开采25万吨,裂化设备处理5.1万吨,合成氨3000吨,轮胎 1万套,人造板8000立方米,水泥2.1万吨,平板玻璃30万标准箱,棉纺锭3.3万锭,棉织机 100台,丝织机192台,机制糖2.16万吨,乳制品953吨,植物油9000吨,机制纸及纸板3000 吨,改建公路48公里,自来水日供水能力0.5万吨。
    “六五”计划时期,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4.51亿元,超过前5个五年计划时期28年总和的 一倍。占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0%,占全国同期更新改造投资的4.3%。5年间完成更新改 造投资分别是10.5亿元、12.89亿元、13.20亿元、11.96亿元、15.96亿元。完成更新改 造及其他投资,从建设性质上看,更新改造占59.8%,扩建占30.4%,新建占9.8%;从投资 结构上看,设备、工器具购置占39.6%,建筑安装工程占57.3%,其他占3.1%;从资金来源 上看,国家预算内拨款占8.8%,国内贷款占22.5%。利用外资占0.14%,自筹及其他投资占 68.6%。
    在建和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有:
    (1)大庆油田维护工程,5年累计投资57.8亿元,新增原油开采能力1160万吨。
    (2)鹤岗矿务局南山立井、兴安立井和富力皮带井改造工程;鸡西矿务局张新立井和平 岗皮带井改造工程;双鸭山矿务局四方台皮带井、宝山皮带井和七星矿二期挖潜改造工程; 七台河矿务局桃山皮带井和新建皮带井改造工程。
    (3)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系统改造睛纶抽丝和节油工程,林源炼油厂、哈尔滨炼油厂、 牡丹江炼油厂、黑龙江化工实验厂催化裂化和常减压改造工程。
    (4)齐齐哈尔钢厂350/500轨机、均热炉和冷轧辊车间改造工程、西林钢铁厂电炉改造 工程、东北轻合金加工厂3.9万吨板带改造工程、松江铜矿采选和铜精矿工程。
    (5)牡丹江建设水泥厂水泥窑扩建工程、哈尔滨玻璃厂、佳木斯工农玻璃厂、鹤岗玻璃 厂、齐齐哈尔第二玻璃厂浮法玻璃扩建工程。
    (6)飞机制造公司引进直升飞机,建成机械厂牵引车,672厂特种生产线工程,哈尔滨 轴承厂小型轴承生产线,哈尔滨电缆厂无氧铜生产线,哈尔滨电碳厂石墨制品,黑龙江锻压 机床厂扩建,龙江电工厂自行车生产线,牡丹江电冰箱厂引进设备,哈尔滨自行车厂、哈尔 滨手表厂、哈尔滨缝纫机厂扩建工程。
    (7)桦林橡胶厂硫化机工程和黑龙江油指化学厂扩建。
    (8)牡丹江纺织厂帘子布转产和染整线,佳木斯纺织厂504台织布机和印染线改造,龙 江纺织印染厂织布分厂和印花生产线,富拉尔基纺织厂500台宽幅布机,齐齐哈尔纺织厂5万 锭,牡丹江毛织厂引进织布机,哈尔滨第二色织厂250台织布机,哈尔滨毛纺织厂5000锭、服 装布二期改造,双城亚麻纺织厂4800锭,哈尔滨第二毛纺厂1万锭和引进精纺机,齐齐哈尔毛 纺厂粗梳毛纺、台车毛纺厂扩建,黑龙江涤纶厂长丝车间、鸡东绒织厂平绒生产线工程。
    (9)佳木斯造纸厂引进纸袋生产线工程。
    (10)哈尔滨糖厂、阿城糖厂、红光糖厂、和平糖厂、齐齐哈尔糖厂、林甸糖厂、安达 糖厂、卫星糖厂改造工程;齐齐哈尔啤酒厂、牡丹江啤酒厂、伊春啤酒厂设备引进,松江电 机厂啤酒生产线、哈尔滨龙滨酒厂扩建工程,齐齐哈尔乳品厂、哈尔滨卷烟厂改造工程。
    (11)滨州复线、滨绥复线铁路建设,改建公路,微波电路建设等。
    有重点有步骤地技术改造,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改造 后的设备大部分达到70.80年代水平,有些产品和设备在省内外行业上起到“龙头”作用。 黑龙江涤纶厂1980年建成投产时,年产涤纶丝1.6万吨,从1981年开始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经过四年的改造,产品品种由1种增加到20多种,产量翻了一番,利税增长2倍,产品质量名 列全国前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有重点的技术改造,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据调 查,在新增产值中60%是靠技术改造取得的。哈尔滨市技改项目投产后,每投入1元人民币, 平均新增加产值1.5元,税利0.4元,资金平均回收期为3年,充分体现了技术改造投资少、 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
    技术改造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的同时, 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管理方法,通过出国培训和国外技术交流,促进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计算机在生产管理、控制和信息处理上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促进了企 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六五”计划时期更新改造新增生产能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