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篇 货 币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开营口为对外商埠,是黑龙江地区制钱与 银两并用时期。黑龙江缺乏铜、银,制钱短缺,银两不足,是黑龙江早期货币流通中的一个 突出矛盾。
    早在乾隆年间,呼兰就有私帖流通。至光绪中叶,私帖盛行。店不分大小,竞相仿效, 名目繁多。
    自19世纪末到“九一八”事变,是黑龙江地区纸币充斥时期。黑龙江广信公司与黑龙江 官银号成立后,大量发行纸币。与此同时,黑龙江市上流通的纸币,既有俄国的卢布(即羌 帖)、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银券、朝鲜银行的金票,又有地方官银行号发行的票券;既有源 于银两、银元的银两票和银元票,又有从制钱、铜元演进的官帖、铜元票;甚至还有带息的 变相货币四厘债券等等。货币的多元化和半殖民地化,是黑龙江近代货币史上的突出特点。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政府以伪满币强制统一黑龙江境内币制,伪满币成为日本帝国主义 疯狂搜刮中国人民钱财,进行野蛮的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工具。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解放区东北银行流通券体系及时建立起来,并最后统一 于人民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