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银钱号

  20世纪初,伴随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出现各种类型的金融业。钱桌子和钱铺资本最少, 规模最小,单一经营钱币兑换业务。钱庄或银号承办存、放、汇综合金融业务,也有侧重以 借贷、汇兑或兑换业务为主的。贷庄和汇兑庄则介于上述两类之间,是发放高利贷的小型信 用机构和以经办外地汇兑的信用机构。
    一 钱桌子
    清光绪末期,黑龙江地区货币多元发行,币值不一,流通区域有别,各种货币币值时涨 时落。因此,货币兑换业便应运而生。“钱桌子”是货币兑换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与钱庄业 同期,在哈尔滨曾盛行一时。
    “钱桌子”没有固定店铺门市,只是在主要街道两旁,设桌露天营业,进行不同种类货 币的兑换。
    1915至1918年(民国4至7年),沙俄卢布正处在贬值过程,市面价格时涨时落,日本金 票乘机而入,币制纷杂,商民困乏,物价腾贵。有些具有小资本者,乘机设桌进行钱币兑换 ,时有抬价、骗人、倒把行为发生,一时市面币制更加紊乱。
    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白俄涌入哈尔滨,带来大量俄国纸币。“钱桌子”数量迅速增加 。1918年,哈尔滨全市“钱桌子”323家。1919年,猛增到552家。同年6月11日,哈尔滨临时 警察总局局长张曾榘、代督察长何裕璞明令钱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证书。并要求“钱 桌子”出示粉笔板牌,立于桌前,各种货币比价明码标价,不得随意涨落。对于不满1000元 资本金之“钱桌子”,一律勒令停业。此令下后,经整顿,“钱桌子”经营好转一时。但不 久,钱币兑换业又出现投机骗人现象。
    1922年6月14日,又提出整顿。吉林省警务处处长钟毓发布《取缔钱桌经纪营业章程》和 《取缔钱号营业章程》两项规定,再次进行登记发照,对两业的营业者姓名、年岁、籍贯、 住址、资本、设桌地点和营业地址、营业时间、担任经济范围等一一登记,对各种货币比价 ,以公定价格兑换。经营资本要求提高(这和钱币贬值有关),凡钱号资本须在大洋1万元以 上。不足万元者,只准设立钱桌。并要求不得买空卖空,不得发行私帖,除正当汇兑外,不 得吸收或私运大宗现银出境,不得捏造谣言,扰乱市面演成挤兑之恐慌。经这番整顿,少数 钱号和一批“钱桌子”停业,一部分小资本者,联在一起,开设有固定门市的钱庄或附设于 商铺之内。随着哈大洋的流通,并成为流通中的本位币后,“钱桌子”营业走向萧条。
    二 钱庄、银号
    1904年,广信公司创建之前,龙江、海伦两县已有私人创办的钱庄。1912年民国政府工 商部调查,清政府时期,黑龙江地区各县有钱庄12家。其中,设立在龙江县的有宝丰玉、益 发合、存义公、丽生泰、天成巨、义中源6家;呼兰县有德裕昌、致中和2家;绥化县有德和 号、永兴隆2家;海伦县和巴彦县各1家。
    民国期间,随着黑龙江地区经济发展,钱庄逐渐增多,到1917年,龙江县钱庄已有13家 ,比清末增加一倍有余。绥化、海伦、呼兰等县钱庄也由6家增加到12家。然而,绝大部分钱 庄都是外地人经营的。其中,主要是来自直隶(今河北)、山西两省的钱庄、票号。在总计 25家钱庄中,由直隶帮(包括乐亭、昌黎、临榆、抚宁各县)开设的18家,占绝大多数;山 西帮(包括太原、祁县)设立的3家;辽宁与黑龙江当地设立的仅有3家。
    当时哈尔滨已是北满的经济中心和内外贸易聚散地,金融事业已很发达。1919年4月6日 《远东报》刊载:“道外一隅有银行十家,银号百余家,钱庄数十家,贷庄二百余家”。
    钱庄、银号有独资经营的,也有多人合伙的。凡出资者,对经营亏损都负有责任。资本 一般多在大洋1万到10万元之间。经理由出资者聘请。其业务以存、贷款为主,同时兼营汇兑 和钱币兑换业务,是旧式综合金融业务机构。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黑龙江钱庄、银号转入退缩阶段,其中以哈尔滨为最。1934 年9月,伪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调查,当时黑龙江地区钱庄、银号共有41家。其中哈尔滨19家 ,齐齐哈尔16家,海伦4家,依兰2家。1933至1941年,伪满曾先后3次颁发有关民营银行的法 令,强制整顿、合并。到1938年,银号、钱庄合并为6家独立的股份有限商业银行,即中泰银 行、福德银行、天泰银行、天和银行、恒聚银行、瑞祥银行。1942年,再次合并为德泰银行 与大成银行两家。最后在1944年,合并为哈尔滨银行1家。
    三 贷庄
    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开始出现贷庄,民间俗称“放印子的”。贷庄专门经营高利、短 期和小额放债。放债对象以贫寒劳苦群众和小商小农为主,多设于工人、车夫丛居之地。妓 院聚集的地方,开设贷庄最多。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通河等市、县均有贷庄设置。设 立贷庄要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警察厅、局或征税部门)申报请领执照。批准营业后发给二 联或三联债券,凭以办理借债,并定期照章缴纳红利捐。
    贷庄放债要有铺保,或以衣、物、耕地作押。放债期限最长为3个月。利率浮动,一般在 月利五六分、七八分之间,最低时三四分,也有高达十分上下的。放债取利的方式有3种:即 按天交利的为“日利”;按月收息的为“现利”;期满本利收清的为“期利”。放债的资金 除自有资本金外,主要来自借入和外存资金。龙江县永安里12家贷庄,共有自有资本不满大 洋15万元,而放债总额达到50余万元,大部靠大银钱行号透支接济。贷庄每笔放债额度有限 ,哈尔滨东亚贷庄对妓女放债每笔以300元为度,每个妓院限定不超过1000元。
    贷庄资本少,规模小,业务单一,建撤灵活,转换方便。在贷款利厚时,贷庄增加迅猛 ;贷庄经营不利时,则迅速转业或歇业。1917年7月20日,哈尔滨《远东报》报道:“刻下因 时局不靖,金融紧急,各银行多不肯放款,其大商号亦每出重大之利息向各贷庄贷款”。因 而,贷庄急剧增加。到1918年7月,一年中仅傅家甸设立贷庄70余处。1919年4月,哈尔滨全 市贷庄达到200余家。
    1920年,受羌帖贬值动荡影响,哈尔滨贷庄开始转向囤货、购地或聚赌维持,以后陆续 歇业。据4月20日《远东报》刊载:当时尚存的贷庄,不过四五家。贷庄建撤迅捷情况,各县 也同样存在。在1928至1929年间,绥化贷庄有六七十家,由于放债月利高达五六分,且至3个 月子金变母,一年之间利与本齐,被绥化县居民联名上告重利盘剥。在政府明令限定月利二 分五厘之后,绥化贷庄相继停业。到1930年,已一家无存。
    四 汇兑庄、汇兑所
    清朝末期,黑龙江地区与外地的汇兑业务,最初由钱庄兼营。1912年4月,哈尔滨第一家 钱庄“天和兴”开业后,仍以钱币兑换为主,兼营汇兑业。1914年2月,“福顺德”汇兑庄开 业,专办至烟台地区的汇兑业务,为黑龙江地区专业汇兑庄之始。此后,在哈尔滨出现汇兑 庄多家。每年封江前,山东籍金矿工人将一年劳动收入节余,托人带至哈尔滨交汇兑庄汇往 山东家中。汇水一般为3%。1917年,羌帖贬值后,汇水上升到10%。以后由于羌帖动荡不定, 贬值过多,各汇兑庄在1919年前后相继停止收汇,纷纷歇业。
    1928年9月1日,发行哈大洋的各行号,为维持哈大洋市价,平抑汇水,发展与内地汇款 业务,促进贸易往来,经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批准,成立“银行团汇兑所”,专事汇兑 业务。汇兑所为股份制,按各行号哈大洋发行额多少分摊股金,共集股金1000万元(哈大洋 )。
    汇兑所以公定价格组织对天津、上海汇款。最初两年执行“充分作汇”的方针,资金大 量流往天津、上海两地。1930年,执行“限制现汇,扩大期汇”方针,顶名者不汇,粮钱业 不汇,非商家不汇,并对商号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实行不同的汇款限额,以期防止逃避 银行债务,转移资金。
    至1931年,4年中汇兑所分别向上海、天津汇出上海洋499万元、现大洋8549万元。由于 用哈大洋汇款要折合成现大洋,哈大洋时价不稳,形成贴价,加上期汇利息支出,4年共损失 783万元(哈大洋),按股份多少由“六行号”分摊。
    1932年,日本军占领哈尔滨,并强占东三省官银号、黑龙江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钱号 和边业银行后,银行团汇兑所解体。
    五 货币交易所
    1922年4月1日,于哈尔滨道外南三道街设立货币交易市场,名曰“滨江货币交易所”, 俗称“钱票交易所”。其资本多为军阀、官商所投。这个交易所是进行钞票买卖的公开市场 ,参加交易只限华人,外商拒之门外。外商买卖货币要通过中国经纪人为代理参加交易。美 国的代理经纪人是祥泰号,英国的代理经纪人是汇丰号,日本无固定经纪人,随时找临时代 理经纪人。
    交易物主要是以哈大洋券为本币,对日本金票、官帖、奉票等,交易方式主要是公布哈 大洋对各种钞票之比价,进行兑换。沙俄商会也曾设有货币交易所,但因开设时卢布近于倒 台,无主宰货币进行交易,只徒有其名,并未搞起来。
    交易所的交易方式,分期货和现钞两种,以期货交易为主。期货交易给投机取巧的人以 可乘之机,利用公开交易,进行买空卖空。1927年,行政当局曾明令限制期货交易。到1932 年,货币交易所全年成交额仍达20034.1万元(哈大洋)。
    日本侵占哈尔滨后,因哈大洋等民族货币由伪满洲国公布兑换比价,限期收回,以伪满 币强制流通,货币交易所已无再继续维持之必要和可能,便于1934年12月2日自行解体。
    六 证券交易所
    1918年2月29日,哈尔滨农产银行张贴广告,宣布开办证券交易业务。翌年4月,由商人 陈绍清、张凤亭、诸汾泊、于喜亨、张南钧、傅巨川、王魏卿、王揆喜等8人发起,开办证券 交易所,取名“哈尔滨证券交易所”。资本金现大洋20万元,借道外北三道街天泰号为临时 市场。以国库票、股票、公司债票及其他有价证券为交易物。
    证券交易所开业初期,生意活跃。1920年以后,因币值动荡,物价波动,交易难于维持 ,至当年7月交易所几乎无所事事,终于12月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