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制 度
黑龙江地区早期银钱业,一般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各自的章则制度。
在帐务上采取“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四柱清册”(即相当今之“期初结存、本期
增加、本期减少、期末结存”)方法平衡帐目。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新式金融业创设后,
采取以“收”为借、以“付”为贷,有收必有付,收付必相等的复式记帐法。1931年正式改
用“借”、“贷”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帐规则。根据“资金来源总额”等
于“资金运用总额”原理,平衡帐务。
1948年东北解放后,东北银行总行颁发《东北银行营业会计规程》,东北行政委员会成
立总会计局,实行总会计局核算制度。银行采用“借贷记帐法”,企业实行“收、支”两条
线。即,需要的现金向上级领,收入现金往上缴,把国家投资和银行资金混在一起。这种做
法不利于企业独立经营,降低成本,增加积累和加速资金周转。因此,1949年末,东北人民
政府实行新的独立会计制度和结算制度。从此,银行成为现金出纳、短期信贷及结算中心。
1951至1953年,黑龙江地区东北一级企业划拨清算往来,执行东北银行总行制定的《东
北单行联行会计制度》。储蓄科目只反映个人存款,任何性质的公款,均受现金管理;各单
位除基本建设基金、政府下拨的专用资金建立存款专户外,其它资金只设一个存款户头。当
时,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在错帐冲转、科目归属、利息计算、报表填制等方面经常发生差错
。
1954至1957年,黑龙江地区人民银行推行苏联会计核算办法,对劳动组织实行调整。根
据业务性质、工作量,组成若干个3人对外专柜,对内叫小组,存放结合;取消科目日结单,
建立综合帐卡、余额表、现金收付日记簿、收付款结转表和现金缴款单。按照复式记帐原理
,实行“借贷记帐法”,以综合核算和分类明细核算平衡帐务。这种记帐方法的记帐符号方
向固定,科目对应关系清楚,试算平衡一目了然,科学适用,凭证传递加速,贯彻先借后贷
的原则,防止空头支票,综合监督加强。但是,由于企业来行办事集中,下午的业务量占全
日业务量的70~90%左右,专柜压力加重,会计操作程序失去节奏,不仅差错事故增多,而且
使企业来行办事时间拖长,影响资金周转,企业很有意见。采取“排开时间,定时来行”的
办法后,这一矛盾得到缓解。
1958至1960年是全省银行会计制度被破坏最严重的时期,1961年后才得到治理。“大跃
进”中,银行系统自上而下批判“教条主义”,破除“官气、暮气”,并在大胆改革,先破
后立的思想指导下,掀起改革规章制度的群众运动高潮,废除钱帐分管,实行会计、出纳合
一;取消分户帐,以据代帐,废除“帐要复核”和储蓄事后监督等基本制度;取消先收款后
记帐,实行先付款后记帐,违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帐务差错事故增多,银行、企业往来
帐务出现混乱。
“大跃进”的热潮过后,对会计核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把制度管理
权集中到总行和省行两级,对被破坏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全面整顿。在整顿中,对会计人员
实行定事、定人、定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恢复钱帐分管、分户帐、帐务复核、事后监
督和综合核算与明细核算等基本制度。同时,对“大跃进”以来所发生的错款差帐,组织专
业查帐小组重新进行核对。对错乱严重的行处,省人民银行组织工作组帮助逐年、逐月、逐
日、逐笔核对。为恢复银行信誉,提高会计核算质量,1964年,由省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铁之
带领工作组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办事处蹲点,组织会计、出纳人员练基本功,推行会计核算标
准化管理。取得经验后,在全省开展的比学赶帮竞赛中,推广龙沙办事处的作法,全省各行
处全面推行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掀起“五好帐页”、“五好报表”、“五好凭证”、“
五好钱捆”竞赛热潮,这就是全省银行系统有名的“铁帐房”(“铁帐房”质量标准:(1)
帐表、凭证文字书写,做到写真字,不要草字写简化字,不要造字,数字书写达到标准化(
标准阿拉伯字码);(2)帐簿、凭证、报表,使用整洁,盖章齐清,装订整齐,保管有条理
;(3)现金整点做到,按标准挑净残缺币、墩得齐、捆得紧、封得严、章盖得清。)运动。
这一运动,对推动全省银行系统职工大练基本功,增强银行“铁帐”制度的严肃性,消除“
大跃进”带来的“左”倾错误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竞赛,涌现出一大批记帐和珠算能手
。齐齐哈尔市站前办事处记帐员赵延令,对分管的36户企业存款户的存款余额、现金指标、
贷款额度、工资总额等360个项目熟记在心,有问必答;记帐字码工整,记录清楚,不串户,
不出错,被树立为全省记帐标兵。经两年时间,全省绝大多数行处达到规定标准,会计核算
质量显著提高,银行恢复“铁帐房”信誉。
1966至1978年,会计核算制度再次受到冲击。1966年初,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扬
革命精神,勇于革新创造”的要求,参照北京市分行的试点经验,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
丹江、拜泉4个市、县试行“现金收付记帐法”,并于8月在全省废除“借贷记帐法”,全面
推行“收付记帐法”。在“左”倾错误的干扰下,批判银行“制度万能”、“监督至上”,
执行制度被批判为实行“管、卡、压”。又一次把职工的思绪搅乱,出现有制度不执行,该
管的不敢管,该监督的放松监督等放任现象。加上各级银行机构变动较大,系统领导被削弱
,长时期无人过问会计核算质量,致使许多行又重复出现帐帐不符、帐据不符、帐款不符、
帐实不符、存款发生透支、结算货款扯皮、资产不清等“错、乱、慢”的混乱局面。直到19
72年,才开始对这种混乱情况进行全面治理,在全省开展“双佳”(最佳工作质量、最佳会
计员)活动,要求基层处所的业务日清月结,不积压,并建立巡回检查制度。11月,中国人
民银行颁发《会计基本制度》。支行以下处、所,划为附属会计核算单位,其业务收付,由
管辖行采用并帐、并表的方式汇总反映。各行根据业务量多少分别设置专职或兼职复核员;
县支行设置巡回检查员,加强结算监督。
1979至1985年,执行中国人民银行重新颁发的《会计基本制度》。坚持钱帐分管、有帐
有据、帐折见面、当时记帐、当日结帐、总分核对、内外对帐制度,基层处所实行会计、出
纳双人临柜、交叉复核制度;要求核算质量达到帐帐、帐款、帐据、帐实、帐表、内外帐务
相符;健全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制度;明确会计人员职权、技术职称和任免奖惩等制度。
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建设:一是抓队伍建设,加强思想工作和业务培训,提高干部的素质;
二是抓组织建设,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建立以“三员一柜一组”(“三员一柜一组”即,
记帐员、复核员、结算员;对外称会计专柜,对内称会计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劳动组织,
定岗定员,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把遵守会计制度做为每个会计人
员的必备条件,用岗位责任制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1985年初,全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分别单独建立全国
联行往来系统。专业银行通过人民银行办理资金调度的款项,采取汇款方式,按《全国联行
往来制度》的规定办理,银行不再建立分行辖内往来核算系统,各行相互间的划拨款项纳入
全国联行往来帐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