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城市测量

一、测量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先后 组建城市测量队伍。这支队丛几经调整,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了新的发展。1953 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委员会组建城市测量队,到1955年,因城市测量任务不断加大,该测 量队与市建工局设计处勘探队合并,成立市城建委勘察测量大队。1953年齐齐哈尔市在富拉 尔基区组建测量队,有职工8人,归富拉尔基区城建委领导;同年,划归市城建局领导,职工 增加到26人。1954年,黑龙江省建设厅根据全省城市建设的需要,委托上海市培训和从省内 选调部分测量人员,组建黑龙江省城市勘测大队。1958年,该大队改建成省勘测公司。1962 年,精简机构时,该公司合并到省建设厅建筑设计院,为该院下设测量队(今测量室)。1956 年,牡丹江市城建局规划科设立测绘组,有职工1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齐齐哈尔 市的测量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71年测量队伍减少到3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市的城市测量队伍有新发展。哈尔滨市勘察测量大队,由 1977年的80人到1985年增加到124人。齐齐哈尔市于1984年将勘测队升格为城市测绘处,实有 职工79人(全民所有制53人、集体所有制26人)。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测量队,1985年 末有15人。
    二、控制测量
    1956年,哈尔滨城市勘测大队在城市规划区和全部行政区进行大地控制测量。牡丹江市 由测量组长张玉君带领测量人员,完成了牡丹江市城市三角点的选点、选标及部分水准点的 埋石工作。
    1957年,齐齐哈尔市中心区由国家城市建设部测量公司第一大队完成平面控制测量217平 方公里;同年7月,完成富拉尔基平面控制测量220平方公里。1958年,齐齐哈尔市中心区继 续由城建部测量公司第一大队完成高程控制Ⅱ等水准测量93公里,埋设水准点38个;同年在 富拉尔基区完成高程控制Ⅱ等水准测量40公里,埋设水准点23个。牡丹江市由国家城建部测 量公司第一大队完成城市首级三角网、导线网、水准网的控制测量,埋设Ⅱ等三角点8个,Ⅱ、 Ⅲ等插点17个;布设城市Ⅱ级导线点55个,Ⅲ级导线点219个;Ⅱ、Ⅲ等平面控制范围106平 方公里;Ⅱ等水准点11个,实测26.7公里,Ⅲ等水准点38个,实测116.3公里,观测37公里。
    1973至1974年,齐齐哈尔市中心区完成Ⅲ级导线加密点123个。1982至1984年,齐齐哈尔 市城市测量队完成中心区Ⅳ等导线点46个、I级线加密点155个。
    1982至1985年,鸡西市委托长沙冶金勘察公司重新进行市中心测量,完成Ⅲ等测距基线 边2条,Ⅲ等水准点9个,Ⅳ等水准点10个,I级导线点147个。
    1985年,牡丹江市对1979至1980年完成的三角网重新电算,正式成为该市Ⅱ、Ⅲ等三角 测量成果,建立城市平面控制系统,座标系统定名为“1979年牡丹江市平面座标系”。
    1980至1985年,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测量队先后为全省26个城镇、厂矿做了775.5 平方公里的控制测量,其中Ⅳ等三角点102个、城市Ⅳ等导线70.4公里、I级导线20公里、Ⅱ 级导线61.6公里、Ⅲ级导线11.8公里、I级小三角点86个,Ⅳ等水准385公里。
    三、地形测量
    1953至1955年,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完成1:2000地形图42幅,面积33.6平方公里。
    1956年,哈尔滨市开展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地形测量,进行市区与郊区1:10000的航测, 并出版成套大比例尺地形图、市街图、行政区划图、市郊地图。齐齐哈尔市完成昂昂溪区 1:2000地形图30幅。
    1958年,齐齐哈尔市由黑龙江省建设厅勘测公司完成市中心区l:2000地形图,面积148 公里,绘图157幅。
    1959年,牡丹江市由黑龙江省建设厅勘测公司用一年多时间,完成87平方公里地形测量, 绘制大小地形图128幅,第一次绘制出牡丹江市城市l;2000地形图。齐齐哈尔市由国家建工 部东北综合勘测分院完成富拉尔基区1 :5000地形测量,面积90平方公里,绘图26幅。
    1964至1970年,哈尔滨市勘测大队完成整治松花江用的l :10000地形测量,并绘制出地 形图。
    1970年10月,齐齐哈尔市由解放军总参测绘局完成中心区和富拉尔基区1 :10000航空摄 影测量,1972年调绘,1974年成图。牡丹江市由解放军总参测绘局进行航测,1973年正式出 版牡丹江市l :10000地形图。1981年以此图为依据编制了牡丹江市总体规划。
    1976年,齐齐哈尔市进行市中心区1 :500地形测量。到1985年,共绘330幅,面积20.8 平方公里。
    1978至1985年,哈尔滨市用航测方法,完成全市l :1000地形图更新;完成道外区前进 乡规划用1 :1000地形图;完成埃得蒙顿路至阎家岗机场33公里l :1000带状地形图。
    1980年,齐齐哈尔市因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完成中心区航空摄影140平方公里和富拉 尔基航空摄影67平方公里,由黑龙江省测绘局二大队用综合法绘制l :1000中心区地形图347 幅和富拉尔基区地形图252幅。
    1985年,牡丹江市由黑龙江省测绘局完成l :1000航测地形图,面积87.3平方公里,成 图368幅。
    1980至1985年,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测量队先后完成1 :5000地形图,面积246.9 平方公里;1 :2 000地形图,面积59.9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面积0.44平方公里; l:1 000带状地形图7平方公里。该队从1981年10月开始应用航测综合法成图,至1985年共完 成1 :2 000影象地形图,面积15平方公里;1 :l 000影象地形图,面积2 200平方公里。
    四、工程测量
    1953年,齐齐哈尔市测量队完成富拉尔基嫩江江堤护岸工程测量,埋设富拉尔基城市道 路规划点114个。
    
    1955年,牡丹江市由张玉君带领,完成江堤的选线、实测和放线工作,实测8.7公里。 1956至1957年,由张玉君带领,完成碾子沟工业区、西水源、201水源、铁岭水源等工程测 量工作。
    1964至1970年,哈尔滨市勘测大队完成地下管道测量及建筑物沉降倾斜观测、土壤冻胀 观测、地下水位观测等。70年代,还完成“7381”工程的测量工作。
    1974至1975年,齐齐哈尔市测量队完成齐齐哈尔造纸厂l:1000地形图16幅,面积2平方 公里,满足了该厂扩建的要求。1979年,该测量队完成市区排水工程测量40公里,并绘制出 地形图。
    1980至1983年,牡丹江市测量队完成牡丹江大桥的工程测量工作,为建桥提供了可靠资 料。
    1984年,齐齐哈尔市测量队完成榆树屯化工厂厂区工程测量,绘制l :1000地形图10幅, 面积2平方公里。
    五、测量标志
    测量标志是测量的基本设施。省内几个大中城市从“一五”时期以后,陆续建立一些测 量标志。哈尔滨市50年代后期,在国家主管部门帮助下,建立哈尔滨市110个三角点构成的I Ⅱ Ⅲ等三角网,控制面积2 000平方公里,同时布设176个水准点的ⅡⅢ等高程控制网。
    1959年,鸡西市所做的城市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均设置了永久性测量标志(埋石点)。
    1963年,齐齐哈尔市对中心区和富拉尔基区两个城区独立控制测量网,建造木测量标架 75座、水准埋石98个、导线点埋石84个;城市与国家控制测量用的连测加密,利用省土地管 理局木标架32座,国家木标架6座,水准埋石30个。在800平方公里内,共有325个永久性测量 标志,以后因车辆碰撞、道路施工、开荒种地,有80%的水准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精密 导线点毁坏达70%。同年3月开始维修了103个,1964年维修了71个。
    1977年4月至1979年8月,牡丹江市建造5—9米高寻常三角钢标20座、灌筑2.2米深的城 市Ⅱ级导线点222个、埋设2.4米深的永久性水准点7个;在市区内布设Ⅱ等水准网点25个, 40.2公里;在Ⅱ等网下设Ⅲ等水准点23个,26公里。
    为加强对测量标志的管理,牡丹江市1958年委托市区有关单位和郊区生产队对90余座测 量标志进行保护。1984年,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长期委托保护管理测量标志的通知"以后, 又委托附近有关单位保护测标30座。齐齐哈尔市的测量标志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坏严重。 该市于1982年1月召开全市测标保护会议,1982年4月由城市规划局、公安局、人民武装部下 发《关于加强保护测量标志的联合通知》,并组成工作组进行检查落实。工作组深入到卧牛 吐、梅里斯两个乡,调查3个月,行程4 000多公里,逐个进行查找。市域内共有测量标志372 座,其中国家三角点10l座(完好22座、局部破坏5l座、全部破坏28座),城市三角点122座(完 好60座、局部破坏25座、全部破坏37座),国家水准点39个(完好17个、丢失22个),城市水准 点110个(完好50个、丢失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