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最早的城市桥梁出现在清代。齐齐哈尔市的西泊之桥(即西大桥,后改名西虹桥),
最初为石桥,后改建为木桥。这座桥始建于清代。中华民国时期和东北沦陷时期,城市也曾
建了一些桥梁,但大部分属于临时性的木桥。1926年兴建的哈尔滨市西大桥、齐齐哈尔市的
平定桥和孔定桥、牡丹江市的东地明桥和光明桥等原都是木桥。为数极少的永久性桥梁,不
但桥面窄小,而且设计荷载也低。到1949年,全省共有城市桥梁65座,其中永久性桥梁9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城市道路的兴建,城市桥梁有了很大发展。建国初期,
因财力限制,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修建多为木桥。哈尔滨市1949到1952年共修建桥梁28座,
其中木桥26座,木铁混合桥2座。1952年以后,城市兴起修建石拱桥。佳木斯市于1954年修建
第一座两孔石拱桥——中山桥。鹤岗市于1969年修建第一座五孔悬砌花岗岩拱式桥——曙光
桥。石拱桥是我国的传统,但由于东北气候寒冷,石桥出现裂缝较多,影响整体稳定性,石
桥逐步为新结构所代替。
哈尔滨市于1954年修建的康庄桥,是全省建国以来修建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
鹤岗市1959年修建的富力铁索桥,是全省唯一的一座吊桥。1974年,将该桥木桥墩更换为钢
铁桥架,并增设桥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桥梁建设出现崭新的局面。不但城市桥梁数量增
加,而且结构形式变化多样。预应力混凝土桥、多层次立体交叉桥、人行天桥、地道桥等在
全省各地普遍出现。1960年修建的哈尔滨市东直桥是黑龙江省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桥。1984
年修建的哈尔滨市和平立交桥,是全省第一座分流立交桥。1985年修建的哈尔滨市尚志大街
人行天桥,是全省第一座人行天桥。到1985年底,全省共修建城市桥梁196座,其中永久性桥
梁156座。这些桥梁不仅方便城市交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美化了城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主要桥梁
(一)哈尔滨市松花江大桥 原名哈尔滨东江桥,是全省在松花江上唯一的铁路公路合用
桥。桥的设计载重标准为汽—6吨。由伪铁道部官方研究所日本人田中设计与竣工验收,日本
人高岗负责施工技术管理,中国劳工修建。1932年11月5日开始施工,1933年8月上旬开始架
设铁桥,同年12月13日铁路桥竣工。公路桥于1934年7月竣工。桥墩是采用“沉箱法”施工,
即人在江底下作业,上面用空气压缩机输入空气,电灯线接到江底照明,人由出入塔上下。
铁路桥梁结构为15孔花轮式,下承钢横梁,其中3至5孔为80米、90米的悬臂梁,其余12孔均
为64米跨度,下承横梁。桥长l 040米。桥分3层:上层为人行道,可并通汽车,路面宽7.2
米,为沥青路面;中层是铁路,路面宽6米;下层为桥的检查人员专用的通行道。因桥面窄,
标准低,已禁止重车通行。
(二)哈尔滨市霁虹桥 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北侧,前身为一座10米宽的木结构小桥。中东
铁路局于1926年4月动工改建,同年11月28日竣工。改建后桥为3孔连续钢架混凝土桥,桥长
5l米,车行道宽2l米,两侧人行道宽3米。载重量为:汽—13吨,拖—60吨。此桥由中东铁路
局俄籍总工程师帕什维里多夫负责设计(有道路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多人参加),由中国工人
建造而成。共投资40万卢布。
(三)齐齐哈尔市嫩江大桥 位于齐齐哈尔市西郊、哈尔滨至满洲里公路的咽喉处。因江
中滩宽,分建两桥:嫩江一桥长548.1米,嫩江二桥长354米,全长902.1米,于1935年建成。
是省内西部地区嫩江流域中唯一的大型钢板桥梁,全省钢板桥中最长的一座,是齐齐哈尔通
往西部、南部的重要交通纽带。但是,由于年久失修,钢板腐蚀严重,加上原桥设计载重标
准低,经过试验检测,目前采取限制重车通行和禁止桥上会车的办法维持使用。
(四)牡丹江市海浪公路大桥 位于牡丹江市区南部、佳丹公路133.2公里处,是1938年
修建的横跨牡丹江的公路大桥。上部为钢板结构(12×33米),下部为钢筋混凝土墩台。桥长
396.76米,宽6米。1959年,桥北端加长9米,两则各加宽1.5米做人行道。桥上部为T型钢
筋混凝土梁,下部为5孔。荷载标准为汽—8吨,拖—30吨,交通量为3 000台/昼夜。由于荷
载能力低,桥面狭窄,常发生交通事故,是控制使用的危桥。
(五)牡丹江市光明桥 位于牡丹江市北安街上,横跨金龙溪、银龙溪合流的河道上,是
牡丹江市中心区与碾子沟工业区交通的主要桥梁。1938年建成,木结构。桥长27.2米,桥宽
7米。桥面板采用1 0×8厘米的木方,桥面采用20厘米厚的水泥碎石。桥下部由两座桥台和3
座桥墩组成。桥栏长27.07米,高1.56米。由于年久失修,桥梁变形严重,部分接头腐烂,
于19d9年和1964年进行两次大修。1966年7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主要桥梁
(一)哈尔滨市康庄桥 位于哈尔滨市康庄路上,是连接顾乡区和香坊区的交通要道,是
黑龙江省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桥长29米,宽25米,净空5米,是一座铁路立
交桥。1953年4月动工修建,1954年9月同新建的康庄路同时交付使用。由哈尔滨市建设局所
属土木工程公司施工。在修建过程中,克服很多困难包括每隔半小时通过一列火车给施工造
成的困难。
(二)哈尔滨市东直桥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跨线桥和三棵树跨线桥和三棵树跨线桥
之间,横跨马家沟河,是哈尔滨市区通往宾县和哈同公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黑龙江省修建的第一座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修建于1960年。桥的结构形式采
用预应力简支梁,跨度24米,宽32米,断面为T形梁。设计荷载汽—18吨,验算荷载挂—80吨。
(三)哈尔滨市三棵树跨线桥 位于哈尔滨市区通往哈同公路的始端。于1965年4月动工修
建,同年8月竣工。桥由9孔组成,每孔16.8米,桥长151.2米,桥宽16.5米,车行道13米,
两侧人行道各1.75米,引道长540.2米。桥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预应力双孔空心板梁的新技
术,下部采用柔性墩台。
(四)哈尔滨市西大桥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与滨绥铁路的交叉处。建于189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称大直桥。1926年(民国15年)改建。桥长30米,宽20米,桥体由5孔跨径
5.35米钢木结构组成。中心孔通过滨绥铁路线,桥下净高5.33米。1957年、1980年两次加
固改建。1985年5月,为满足安徽省淮南平圩电厂60万瓩发电机组定子通过桥下的需要,又动
工改建。改建后的桥梁,净空6.66米,设计荷载:汽车—超20吨,挂车—120吨,人群荷载
350公斤/平方米。采用三孔简支梁,上部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为柱式墩。
机动车道宽22米,人行道宽4米,引道最宽处为44米。
(五)哈尔滨市和平路立交桥 位于哈尔滨市主干道之一和平路上,是通往动力区、平房
区以及市郊的交通要道。1984年秋季动工修建,1985年11月竣工。此桥布局结构是:建成整
体箱形框架桥3座。其中主桥为公路桥,宽21米;铁路专用线桥l座,宽7.5米;绥滨线铁路
桥1座,宽18.5米。为下交式立交桥,由3跨组成,中跨16米为机动车道,两侧各宽9米为非
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排水泵站l座,管线269米。由哈尔滨市政设计院设计,哈尔滨市政工程
一公司施工。
(六)哈尔滨市尚志大街人行天桥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横跨尚志大街,在旅游商店与
道里市场副食品商店之间。建于1985年,采用钢结构吊梁,净空4米,净高5.2米,全长33米,
宽4米。设计荷载:人群荷载400公斤/平方米。
(七)齐齐哈尔西虹桥 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中华路西段湖泊之上。于1980年5月开工
修建,同年9月竣工通车。由齐齐哈尔市市政工程设计所设计,齐齐哈尔市市政工程一公司施
工。桥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桥架拱桥。一孔净跨30米,宽18米,为斜杆式桥架拱,下弦杆采
用元弧拱(R=31.875米)。净空:车行道12米,人行道2×3米,桥梁总宽度为18.5米。荷载
等级,汽—15吨,挂—80吨,人群荷载400公斤/平方米。总造价75万元。
(八)牡丹江市光华桥 位于牡丹江市区东部光华路,横跨金龙溪、银龙溪、青龙溪合流
处,是牡丹江市区东部与郊区连接的主要道路桥梁。建于1976年,是一座现代化的铁路、公
路立体交叉桥,由南北两座三孔桥组成。采取大开挖的方式施工。首先由铁路部门分散铺设
的7条铁路线和1条预留线拼转为两组铁路,其中5条线拼一组通过北桥,另一组线路通过南桥。
设计荷载采用“中一活载”标准。南桥,两边孔非机动车通道各宽7.45米,高3.5米;中孔
快车道高5米,宽净11.52米。桥长14.5米。采用300号混凝土浇注扩大墩台基础,门型桥台,
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桥内墩柱间加花格窗,桥台间以挡墙封闭,桥顶主梁空隙以天花格
封闭。北桥,为就地浇注三孔门式桥,两边孔各宽7.5米,高3.75米;中孔宽12米,高5米。
因铁路与道路斜交角为97 4l′20",所以该桥按斜桥设置。引道,横断面的机动车道、非机动
车道和人行道采用不同标高方式处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栏杆。机动车道净宽12.4
米,非机动车道净宽6.5米,人行道宽3米。挡土墙分三级设置,人行道外侧挡土墙最高达4.5
米。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九)牡丹江市牡丹江大桥 位于牡丹江市区南部牡丹江上,距海浪公路大桥下游2.5公
里处。1982年5月开工修建,1984年9月竣工通车。设计荷载:汽—20吨,挂—100吨。桥长520
米,宽20米。其中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5米。为13孔×40米。地震裂度7度。南
北两端引道总长度1 585米。桥上部构造为立柱式混凝土肋拱桥。拱肋采用工字形截面,全桥
宽度由6片拱肋组成。拱上立柱预制装配,桥面纵梁就地浇注,与横梁、立柱构成空间骨架,
上铺预制混凝土板,其上再浇混凝土,形成整体桥面板。桥面为沥青混凝土,人行道采用预
制装配构件,预制水泥栏杆。桥下部为混凝土重力式墩台。主槽采用沉井基础,河滩为明挖
扩大基础,配有表面温度钢筋,迎水侧设有钢板破冰体。其中4号和7号为两个单向推力墩。
该桥由北京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处承建下部工程,重庆桥
梁公司承建上部工程。
(十)佳木斯市中山路立交桥 位于佳木斯市中山路与佳绥铁路交叉口。1972年开始筹建,
1974年竣工通车。由佳木斯铁路工程队施工。其中引道、路灯和排水设施由佳木斯市政工程
队施工。该桥采用下交式,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由3孔组成。中间一孔为快车道,宽9
米,净空4米;两侧为慢车道,各宽5米,净空2.5米。引道长310米,快车道纵坡度为3.69
度。桥下设有雨水井,桥北东侧设有泵站及污水池等排水设施。
(十一)大庆市庆虹桥 位于大庆市让胡路火车站以北,与滨洲铁路相交处。于1983年5月
开工,1984年9月竣工。大庆市石油管理局投资1 000万元,沈阳市市政建设工程公司和哈尔
滨铁路局等单位联合承建。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大庆市石油管理局基建工程部施工。
该桥是由主桥、引桥和引道组成的立交桥。桥长734.17米,桥宽20米。设计荷载能力:汽—
20吨,挂—100吨。主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梁,下部结构为钻孔桩四柱式桥墩。
(十二)大庆市卧龙桥 位于大庆市卧里屯火车站北部。于1985年5月开工,同年10月竣工。
由哈尔滨铁路局和大庆乙烯工程指挥部投资,大庆市交通局主建。主桥由齐齐哈尔铁路局设
计所设计,引桥和引道由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施工单位是大庆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和沈阳市市政建设工程公司。该桥是由主桥、引桥和引道组成的立交桥。全长1 054米,主桥
20米,引桥360米,引道674米。桥宽18.7米。桥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台为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桥墩为矩形变截面双柱式,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十三)鸡西市大桥 位于鸡西市鸡冠区北部鸡勃公路零公里处的穆棱河上。1966年6月动
工,1969年’8月竣工。投资180万元。由鸡西市交通局设计,鸡西市建筑工程公司和鸡西市
交通局施工。大桥全长350.16米,净长300米。桥面净宽:车行道9米,人行道2×1米。结构
形式为重力式墩台空腹截面圆弧拱预制块纵向悬拱桥。悬臂人行道,拱圈宽10米,共12孔,
每孔净宽25米。设计载重为汽—18吨、挂—100吨。
(十四)鸡西市中兴桥 位于鸡西市中心大街与铁路交叉处,是鸡西市第一座公路立交桥。
于1984年2月开工,同年9月竣工。总投资588万元。立交桥主体工程由哈尔滨铁路局勘测设计
所设计,引道及附属工程由鸡西市建委工程科设计。主要施工单位有鸡西市第一建筑工程公
司、鸡西市市政工程公司、鸡西市环境卫生管理局等。该桥是一座公路下穿式三孔钢筋混凝
土整体框架结构地道桥。桥跨度为6.5—9.0—6.5米。其中快车道宽9米,净高4.5米;
慢车道宽4.5米,净高3米;人行道宽2米,净高2.8米,全长31.2米。引道全长718.5米。
立交桥南北引道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3部分。机动车道为混凝土路面,自行车道为
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为水泥混凝土步道板。
(十五)鹤岗市团结桥 位于鹤岗市向阳区与工农区交接处,并与红军路和解放路相接。
修建于1957年。由鹤岗矿务局设计,鹤岗矿务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当时桥体跨度为24米,
桥长18.5米,桥宽10.4米,桥体高度8.9米,承重10吨。1977年,随着解放路和红军路的
改造,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桥长22米,桥宽12米,承重20吨。
(十六)鹤岗市胜利桥 位于鹤岗市解放路北端,是市区横跨铁路线、连接工农区和向阳
区的单孔双悬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由鹤岗市城市建设局设计室设计,鹤岗矿务局煤矿建
设工程处施工。1972年9月开工,1976年10月竣工。桥主体长43米,其中跨径长26.8米,悬
臂长8.1米,宽17米。桥墩深30米。东西两侧设引道,东引道长73.44米,西引道长218.16
米。桥心干道两侧设有人行路板,并建有混凝土栏杆。桥引道两侧砌有块石护坡。承重标准
为18吨。
(十七)伊春市伊春大桥 位于伊春市区通河路上,是跨伊春河去嘉荫县公路的重要桥梁。
1965年修建,1979年扩建。桥的结构形式是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重力式墩台,跨度20米,总
长度205米。荷载能力汽—15吨。
(十八)伊春市伊春东大桥 位于伊春市区通河路上,修建于1984年。钢筋混凝土钢架拱
桥,跨度40米,宽度14米,总长度186米,荷载能力:汽—20吨、挂—100吨。
(十九)双鸭山市中心站立交桥 位于双鸭山市新兴大街中心站的右侧,1983年修建,总
投资202万元。是钢筋混凝土箱涵体结构三孔桥,桥宽2l米,桥长15.5米,荷载能力可通火
车。
(二十)七台河市倭肯河大桥 位于七台河市新兴区,1970年修建。是双曲拱桥,桥长70
米,宽8米,荷载能力汽—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