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供热热源

  一、热电厂热源
    到1985年底,有哈尔滨、佳木斯、鸡西等3个市采用热电厂供应的热源。
    哈尔滨热电厂热源工程。1964年2月28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建设热电厂供热工程, 计划投资480万元。4号供热机组于1965年11月建成,3号供热机组于1966年3月建成。这两台 机组生产能力为蒸汽72吨/小时,1966年陆续向哈锅炉厂、哈电机厂、哈气轮机厂等25个用 户供应生产、生活用热,供热面积64.5万平方米,供热范围在2公里以内。到1968年,两台机 组达到设计和最大供热量,用户发展到139个,供热面积132万平方米。但只能满足供应范围 内需要热源101.5百万大卡/小时的88.7%。1972年,哈热电厂为解决供需矛盾,进行设备 挖潜改造,将原有的2号凝气式机组改为低真空运行供热,于1974年12月建成投产,增加供应 热水43.3百万大卡/小时,供热面积累计达155万平方米,其中生活采暖面积80万平方米。 1982年,哈热电厂开始筹建两台10万千瓦凝气机组供热改造工程,1984年11月建成,增加供 热能力90百万大卡/小时。仅此一项,与小锅炉相比,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30 700吨,供热 面积累计达到203.6万平方米,解决了哈锅炉厂、哈电机厂等70多个用户的生产和生活所需热 源问题。
    佳木斯发电厂热源工程。佳木斯发电厂热源工程是利用佳木斯发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经 过提温后送入集中供热管网。1985年,该厂实有l台2.5万千瓦中压凝气式和两台1.2万千瓦 机组,供热能力:热水80百万大卡/小时。1984年,第一期管网工程建成后,供热面积为89 万平方米。1985年,第二期管网工程建成后,供热面积增加到120万平方米,供热范围达到12 平方公里,停用中小型锅炉238台,拆除烟囱254个,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6万吨,减少烟尘 排放量2 200吨,减少灰渣5.4万吨,初步改变了空气污染、分灶取暖、能源浪费的落后局面。
    鸡西发电厂热源工程。1985年,经国家批准,将凝气式气轮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实行 热电联产,当年建成投产,供热面积58万平方米。
    二、区域锅炉房热源
    到1985年底,有伊春和七台河两个市采用区域锅炉房供应的热源。
    伊春市河西第一小区集中供热站设有4台4吨锅炉,专门生产集中供热的 热源,供热能 力热水6百万大卡/小时。这座锅炉房及管网于1984年筹建,1985 年11月建成投产,当年供 热总量21 229百万大卡/小时,供热面积7.2万平方 米,满足这个小区集中供热的需求。
    七台河市区域供热锅炉房设有2台温水锅炉,供热能力4百万大卡/小时, 1984年5月筹 建,1985年11月正式向用户供热,当年供热总量15 81l百万大 卡/年,供热面积3.9万平 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