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灯游园会
冰灯起源于民间。开始,农民用冰坨空心罩,以烛光做马灯,以防风吹雪打。后来,农
民在春节期间设冰灯,以增加节日气氛。传入城市后,一些店铺将冰灯放在门前,以招徕顾
客。到1796—1820年(清嘉庆年间),冰灯又有发展。据《黑龙江外记》记载:“上元,城(齐
齐哈尔)中张灯五夜,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此为难得。”但
此种镂冰造灯长期没有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冰灯有了新发展。1963年2月7日(正月十四),哈尔滨“灯节冰
灯游园会”的出现,开创了我国的“冰雪园林艺术”新领域。这届冰灯游园会是在兆麟公园
举办的,当时利用水桶、盆罐和特制的五角星、飞机、梅花、鸡、兔等十几种模具冻制l 000
余盏冰灯,还用鲜花、活鱼冰成30余种栩栩如生的“冰花”。游园会分前导、观景、文体活
动和灯谜几个区,冰灯主要布置在位于小南岛的观景区内。小岛的中心设有一座两米多高的
三层塔形大冰灯和一个背驮七层宝塔的雪塑大象,成为全园的主景。入夜,灯火通明,如同
水晶世界。这届游园会轰动全城,原定开放三天,后延到六天,共接待游人25万人次。
1964年1月15日,哈尔滨举办第二届冰灯游园会。这届冰灯游园会不仅冰灯的式样增加,
而且开始利用天然冰造景。除兆麟公园中心会场外,还在道外公园、太平公园、香坊公园和
儿童公园设立分会场;道里、南岗一些主要街道广场也布置了冰灯。冰灯活动极盛一时,开
园45天,接待游人达85万人次。1965年,哈尔滨举办第三届冰灯游园会。这届游园会最大的
特点是出现了高层大型天然冰建筑,如大型冰制门牌楼,用天然冰砌筑的7.5米高、由工农
兵冰雕护卫着的红旗塔,形象生动,气势雄伟。1966年,哈尔滨举办第四届冰灯游园会。这
届游园会,在内容、形式、数量和思想艺术水平上都比历年有所提高和发展,冰景一半以上
使用“内含灯”,并采用了部分霓虹灯,使展品更加晶莹斑烂。这届游园会,不仅接待了乌
鲁木齐、呼和浩特、赤峰、丹东、沈阳、长春、吉林等国内来宾,而且接待了来自阿尔马尼
亚、越南、朝鲜、波兰、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外宾。1967年至1978
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哈尔滨停办了冰灯游园会。1979年,哈尔滨举办第五届冰
灯游园会。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到1985年共举办11届。1982年,哈尔滨举办的第八届冰灯游
园会盛况空前,活动历时54天,游人达180万人次,其中包括外宾和港澳同胞8 000多人次;
国内外40多个新闻单位来此拍片;日本录制的冰灯片在东京放映时观众达3 000多万。1985年,
哈尔滨举办以冰灯游园为中心,包括文艺、体育、商品交易等多方面内容的“冰雪节活动月”,
使冰灯游园会由单纯的游览功能发展到与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挂勾,使其更具生命力。
从1964年起,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鹤岗、双鸭山、黑河、五大连
池等城市也先后举办不同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其中齐齐哈尔市到1985年已举办12届。特别是
近几年,齐齐哈尔市举办冰灯游园会的规模、水平及其声望几与哈尔滨媲美。
二、冰雪景致
(一)冰建筑
冰建筑系用天然冰块砌筑的建筑物,最早出现在哈尔滨第二届冰灯游园会上。各地已展
出的冰建筑有冰塔、冰门、冰墙、冰廊、冰牌楼等。哈尔滨第八届冰灯游园会上的“玲珑宝
塔”高达13米,十分壮观。
(二)冰雕
冰雕系用单体原始冰块或多块叠砌后,雕琢而成的冰质艺术品,如冰雕群马、冰雕工农
兵群象、冰雕“钢水奔流”、冰雕“四龙戏珠”等。
(三)冰景
冰景系用冰冻成的景观,如用树枝、草袋等物做骨架,在零下20℃以下的气温中,用水
龙喷浇冻结而成的各种景物,象冰山、冰林等,极富自然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哈尔滨第二
届冰灯游园会上的“珠穆朗玛峰”、齐齐哈尔第十届冰灯游园会上的“冰谷奇洞”等洁白如
玉,巧夺天工。
(四)冰灯
冰灯系用冰砌筑、雕刻或用水模冰制的,内含彩色灯光的立体景物造型,如冰花坛、“
喜鹊登梅”灯、“冰泉吐玉”灯等。
(五)冰盆景
冰盆景系用冰制成的假山石盆景,“冰花”系用鲜活物或塑料制品,如鱼、果、花朵等
做内景,外用冰冻成的点缀品,布置在游园角落。
三、冰雪节
哈尔滨从1982年举办首届群众冰雕赛开始,每年一届,到1985年已举办4届。此外,1983
年还举办首届儿童冰雕赛。1984年,哈尔滨举办第三届群众冰雕赛时,邀请日本和加拿大的
冰雕艺术家来哈表演。齐齐哈尔市在1983年也举办一次群众冰雕比赛。
哈尔滨市政府为使冰雪活动发挥更大作用,决定从1985年开始组织冰雪节活动月,定每
年1月5日为哈尔滨冰雪节。这样,除保留传统的活动项目外,还增加不少新的项目,如“少
年冬令营”、“冰雪文艺欣赏”、“冬泳表演”、“职工冰上体育乐园”、“冰雪节运动会”、
“冰雪节工业产品交易会”等。饭店还开办了冰雪宴。尤其“冰上婚礼”更是一项引人注目
的新颖的冰雪活动。这是以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为主主办的,号召青年男女移风易俗,积
极参加“冰上集体结婚典礼”。1985年就有三对青年参加了这一活动。当时,哈尔滨市人大
常委会和哈尔滨市政府的代表向新婚夫妇致贺词,然后新郎新娘乘马拉爬犁,观赏冰景,及
并肩缓步跨玉桥,过冰廊,穿银树等,一望感到满目冰清玉洁,从而沉醉在热烈欢乐幸福之
中。哈尔滨的冰雪活动,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内容,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黑龙江的冰雪艺术,不仅传及兄弟省市,而且走向世界。从1980年起,我国连续派代表
团参加国际雪雕比赛活动,并获奖。1980年,杨世昌、铁恩厚、王丽生创作的《哪咤闹海》
获加拿大魁北克国际雪雕比赛第二名“创新奖”。1982年,杨世昌、曲维葆、黄兆源、王凡
生创作的《飞天》获日本扎幌国际雪雕比赛B组冠军。1983年,曲维葆、杨世昌、黄兆源、王
丽生创作的《牧歌》获日本扎幌国际雪雕比赛A组亚军。1984年,杨世昌、王松引、金在坤创
作的《家族》获加拿大魁北克国际雪雕比赛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