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一、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镜泊湖古称“忽汗海”,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部,是由火山熔岩堰塞牡丹江河道, 水位提高而形成的长条形湖泊。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窄处仅O.5公里,总面积 127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平日湖面平稳如镜,湖岸峭壁直立水中,湖光山色, 环境幽美。自然形成的大孤山、小孤山、道士山、珍珠门、白石砬子、老鸹砬子、城墙砬子 和吊水楼瀑布等八景流传已久。山上树木茂密,已查明木本植物87种。西北部尚有1万公顷的 原始森林,其中有七个百米左右深的火山口。火山口内壁上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称火山 口森林或地下森林。东南还有宽3—11米、高1—4米、长500米的熔洞。自然形成的“熔岩桥” 和地下森林以东的“小北湖”都是镜泊湖有名的景点。湖北尚有唐代上京龙泉府古城遗址, 并保存有“八宝琉璃井”、“玄武岩石佛”,和“石灯幢”等珍贵文物古迹。
    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镜泊湖建立教师休养所,称“镜泊山庄”。1959年收归省人 民委员会管辖。同年,省人民委员会组织省交通厅、林业厅、水利厅、水产局、文化局和建 设厅设计院等单位成立镜泊湖规划设计小组,对湖区进行勘察,并提出镜泊湖第一次风景区 建设规划。规划确定镜泊湖面积为500平方公里。分休养区、疗养区、风景游览区、狩猎区、 商业服务区、行政区、居住区和生产区八个功能区。对重点风景区——中心公园(湖心岛)、 水产公园(设水上运动场)、植物园和两处风景点提出详细规划,并组织诗人为镜泊湖八大景 重新命名,即:镜泊瀑布、抒屏(道士山)、幻阁(大孤山)、玲珑岛(小孤山)、珍珠门、天鹅 岩(白石砬子)、鱼鹰礁(老鸹砬子)和古城壁(城墙砬子)。
    1979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再次组织有关部门对镜泊湖进行调查。1980年7月,由省长陈 雷带领工作组对镜泊湖进行考察。1980年8月,省政府成立镜泊湖管理局和镜泊湖自然保护区 办公室,属省政府机构,由牡丹江行署代管。同时,成立包括省、地、市、县有关领导参加 的镜泊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980年10月,由省政府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提出镜泊湖游览区 第二次全面规划。1982年11月,国务院国发(1982)136号文件将镜泊湖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1984年,由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组织园林专家,经过两个月的工作,提出镜泊湖全面规划 的修改意见。
    1983年,建成镜泊湖宾馆。这是由五栋楼房组合的建筑群。建筑随坡就势,错落有序, 红色铁屋面,与绿树相映,极其和谐。室内采光良好,共51个房间,几乎每个房间内都可看 到湖面。这是由省建筑设计院郭怡淬工程师主设。她为镜泊湖设计的园林建筑小品如草亭、 爬山廊、水榭等,造型美观,色调明快,均受到好评。
    从1961年起,镜泊湖先后接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刘少奇、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邓 小平等。叶剑英还为镜泊湖题词:“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据1980、198l两 年统计,镜泊湖每年接待游人达60万人次。
    二、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西北火山地带。从1719年至1721年,在小兴安岭南麓断层 带上火山连续喷发,熔岩阻塞讷谟尔河支流白河河道形,成相互连接的5个堰塞湖,后称五大 连池。这里有尾山、莫拉布山、东龙门山、西龙门山、小孤山、东焦得布山、西焦得布山、 卧虎山、笔架山、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药泉山等12座老期火山和老黑山、火烧山两座 新期火山。有由新期火山岩浆流动形成、尚未被土壤复盖的约64平方公里的石龙台地。著名 的矿泉水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早在五六十年前,这里就有人知道用矿泉水治病。当时附 近蒙古、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每逢端午节前后,即携带家眷到矿泉饮水逗留数日,以求祛病 保平安。后来,慕名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为了表示感激、怀念之情,都要在矿泉边 丢一块石头,日久天长就变成了石堆。
    1962年,德都县政府首先在石龙上建起第一家疗养院——德都县疗养院。1964年,省卫 生厅在药泉山脚下建起一座疗养院——省矿泉治疗研究所。1973年至1976年,黑河地区科委 和德都县科委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对五大连池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研究探讨,并编辑出版专著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1975年10月,省革命委员会组织有关厅局对五大 连池进行调查,提出了《关于五大连池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1976年,经省 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五大连池镇。1979年,省政府成立五大连池火山资源保护利用和疗养区 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并在五大连池镇下设省政府五大连池管理处。1980年7月,由省城市建设 局和旅游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对五大连池火山公园做了全面规划。1980年底,将 原上述领导小组改成五大连池管理委员会,原管理处改为省政府五大连池管理局。1982年11 月,五大连池被国务院审定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五大连 池市。1985年6月,由上海同济大学和上海农学院师生合作对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重新规划, 并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此规划进行评议。之后,五大连池市将经上海同济大学修改后的规划 上报国务院审批。
    从1976年建立五大连池镇起,就着手改善这里的疗养条件,如修建洗疗池、大晒场和公 厕等。自1979年建立管理领导小组后,省政府积极投资建设五大连池,五大连池开始改变面 貌,已经建起的项目有:北泉的大型饮亭、圈廊,药泉湖的瀑布、护堤和路灯,药泉山的登 山石阶、铁亭,二龙眼泉的吐水龙头,老黑山的登山道、停车场,并开通药泉山至老黑山、 老黑山至火烧山的游览通路。现在,饮泉已由勺舀变成自流.矿泉区已由荒甸建成绿洲。 1983年以后,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开展,五大连池市积极美化环境,市内主要干道变成了花 园街,各个疗养院实现了花园化。1985年,黑龙江省财政厅干部疗养院和大兴岭地区疗养院 家属区均被评为省绿化先进单位。
    到1985年止,五大连池地区的疗养机构已有50多家,连同旅社和当地农民办的家庭病床 在内,总床位已达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