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风景名胜资源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资源甚多,但大多没有开发利用,已开始开发建设的只有几个。
    一、兴凯湖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东南部,为中苏界湖。湖面面积4 380平方公里,我国只占四 分之一。兴凯湖北部有一座窄条形小兴凯湖,水面积为145.5平方公里。两湖之间有一条18 公里长的100米至数百米宽度不等的沙坝。坝上有高达10米的沙丘,并生长着近千种高低不等 的植物,其中兴凯赤松是当地独有的珍贵树种。湖岗中央路边一棵胸径达40厘米以上的大松 树,枝干伸向路边,似向湖人招手,被称为迎宾松。
    兴凯湖环境优美,湖面辽阔,上空鸥鸟翱翔、湖中群帆荡漾,岸边沙滩平坦,绿树成荫, 是野游和游船的理想地方。湖中鱼产丰富,在几十种鱼类中尤以兴凯大白鱼最著名。兴凯湖 渔业历史悠久。1972年发现的6 000年前的历史遗迹——“新开流遗址”就是以渔业为生的部 落,当时曾挖掘出鱼窖10座。当地现存的“新开流鱼道”,是古老捕鱼方法的沿袭。1976年 lO月竣工的69.4米宽的湖岗泄洪闸,雄伟壮观。闸前密林中树立着新建起的白玉石碑,上面 镌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题词:“兴凯幽清”。
    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兴凯湖视察,认为兴凯湖很有开发前途。1984年9月, 省园林学术委员会选派园林专家对兴凯湖开发的可能性进行技术咨询,咨询意见强调:兴凯 湖中心游览区——湖岗应以保护自然景观的原则进行建设,尽量少建永久性建筑,尤其不应 建立疗养机构和大型宾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现有树木。因缺乏管理,1985年鸡西市在湖岗 西头建起第一座休养机构,当地农民在泄洪闸前盖起了第一座旅游楼,显然与专家咨询的意 见不符。
    二、太阳岛
    太阳岛位于哈尔滨北部,与市区隔江相望。原岛本身面积191公顷,风景游览区总面积 3 800公顷。太阳岛,从1953年起到1984年,先后进行七次总体建设规划或修改规划。1958 年,哈尔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太阳岛为城市风景区,并提出八大景的建设规划。1979 年,组织专家对太阳岛总体规划提出修改建议,建议规划面积为l 960公顷,分太阳滩野浴 区、太阳岛疗养区、公园游览区、上坞疗养区、锦江旅游区、森林植物园区和阳明滩狩猎区 等7个区。1982年,修改总体规划,规划面积扩大为3 800公顷,分十个景区:太阳滩野浴区、 太阳岛服务区、太阳岛公园区、上坞别墅区、自然动物驯养区、体育活动区、顾老大滩疗养 区、锦江公园区、森林植物园区和阳明滩狩猎区。1984年,再次修改总体规划。这次规划将 原来的森林植物园、体育活动区、阳明滩狩猎区和自然动物驯养区改成森林公园区、上坞游 乐中心区、阳明滩游览区和金水河游览区。
    从1953年起,太阳岛陆续建起一系列疗养机构和部分市政服务设施。1956年,修建了太 阳岛围堤(5.5公里)。1978年,哈尔滨市颁布《关于加强太阳岛风景区保护和管理的通告》。 1980年,成立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1981年,建成太阳岛第一个大型景观——“水阁云天” 水榭。1982年,省决定3年内拨款800万元建设太阳岛。此后,在太阳岛上先后建起南围堤美 化设施、金河水榭、上坞大桥等大型建设项目。
    太阳岛的建设与总体规划尽管尚有很大距离,但因太阳岛是哈尔滨的有悠久历史的游览 区,环境宜人,夏季每天游人达5—6万人次,节假日高达20万人次。
    三、二龙山水库
    二龙山水库位于哈尔滨以东50公里处,宾县境内,始建于1958年。水库容量9 400万立方 米,水深17米,800米的拦洪大堤将上游三条河水拦截成1100公顷的湖面。湖中有两岛,称珍 珠岛。大坝东头有二山,弯曲伸入湖中,正对珍珠岛,形成“二龙戏珠”之势,故得名二龙 山。
    1960年,哈尔滨东北林学院曾组织师生对二龙山风景区作过规划,但未能实施。“文化 大革命”期间无人管理,地形和树木都遭到破坏。1981年,恢复管理并成立二龙山管理局, 归宾县管辖。近几年,二龙山水库作为风景区,经宾县人民政府的建设和管理,已初具规模, 并在大坝东头大龙山脚下建起龙泉建筑群,在大坝西头修建15米长6米高的二龙壁浮雕,在二 龙湖畔修建“天鹅朝阳"雕塑,还先后建起一些造型各异的亭阁,如珍珠岛的八角珍珠亭、白 石山上的双层插翠亭、望龙山上的独具风韵的望湖亭,以及南岭和西峰的形色不同的亭阁。 新建的20华里的环湖公路,为游人提供了交通方便。近年来游人逐渐增多,1981年,接待游 人8万人次;1985年,接待游人增到60多万人次。
    四、明月岛
    明月岛位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北嫩江上,距齐齐哈尔市中心约7公里,面积766公顷。岛上 地形起伏,树草丰茂。岛上的龙王庙建于清朝末年。从1925年起至1930年,先后建起4座庙宇, 即三清阁、玉皇阁、白阳阁和三星阁,称为万善寺。1981年11月6日,齐齐哈尔市政府为发展 旅游业,决定将万善寺开辟为游览区。1982年,市政府发动市民在岛上植树15.6万株,基本 上形成护岛林带。岛上的4座庙宇经4年修缮,已焕然一新。万善寺正殿内新塑造了“玉皇大 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彩象,两座配殿还添置了“五子闹弥勒”和“老寿星” 的彩塑。1983年7月,省长陈雷来此视察,将此岛命名为“明月岛”,并题词。1983年,经市 民义务劳动修筑护岛围堤9 000多米。1983年开始修建的4.5公里的环岛游览小火车,已于 1984年6月1日试通车,接待游客。为方便旅游,新购置了轮渡船只8艘,并建立了专用码头。 1985年,明月岛接待游人达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