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教建筑

  一、黑龙江省博物馆
    该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与大直街交汇处左侧,为沙俄修建的古典俄罗斯式建筑 风格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名为莫斯科商场,1922年(民国 11年)改为东省文物研究会。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曾先后易名“东省特别区科学研究院”、 “北满特别区科学研究所”、“新京大陆科学院哈尔滨分院博物馆”等。1945年抗日战争胜 利后,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所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改为松江省科学 博物馆;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后定名为黑龙江省博物馆。初建时建筑面积不足1 000 平方米,现建筑面积7 000平方米。
    博物馆建筑平面布局极富特色,采用对称式,中部为两大一小3个单元,两侧各5个单元, 加两个转角处的连接体,共15个单元。15个单元各自相对独立,面向街道和内院各开1门,各 设l部楼梯,单元之间无任何联系。在建筑造型上由5个穹顶组成独具特色的型体。每个单元 以壁柱突出出来,使立面有很强的韵律感。两层窗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上层为1个半圆形 窗,上有坡檐,下层为两个长方形窗,中间开门,门下有台阶,在转角处的穹顶下,各开1个 老虎窗。穹顶和女儿墙上采用新艺术建筑处理手法饰以铁件做的曲线。此建筑被列为哈尔滨 一类保护建筑。
    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主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民国9年),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司街。1928年校舍扩建 后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1966年,教学主楼建成,位于哈尔滨市南岗 区西大直街,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由本校土木系1959年毕业生集体设计,1959年9月开工, 1966年9月竣工,哈尔滨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六工地和黑龙江省第二建筑公司施工。
    教学主楼呈⊥字形,中部十三层,两侧六层,中部屋顶架设金属塔尖。为现浇框架结构, 中部为筏片基础,两翼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钢木屋架,坡屋顶,铁皮屋面,有女儿墙栏 杆。楼的主入口面向西大直街,进入门厅,迎面有两座开敞式楼梯,左侧楼梯旁设有两部电 梯,后部三、四层为礼堂。其造型设计采用对称手法,底层为基座层,二层以上为竖条,柱 式和檐头等处采用西方古典建筑装饰,整个建筑显得庄重、大方。
    三、哈尔滨市兆麟小学
    该校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建于1926年(民国15年),是一座仿西方古典建筑,建 筑面积为7 545.84平方米。原名公园小学;1946年末,为纪念民族英雄李兆麟,该校被命名 为兆麟小学。
    建筑呈 形,为二层(局部三层)砖木结构,可容纳24个班级。平面布置为单廊式,教室 均位于好朝向,走廊净宽4米,便于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入口处位于地段街和公园街拐角处。 门厅主楼梯后面设一突出八角形房间,供会议和观摩教学之用。在地段街一侧翼楼的南端设 一面积为544.49平方米的室内风雨操场。西翼楼的尽端为托儿所。建筑造型庄重、大方。首 层为基座层,墙体用仿重块石砌筑,缝深凹,增强了稳重感,用连续的腰线与一层分开,在 拐角处冠戴一红色半圆型穹顶,以强调入口轴线。入口两侧的小山花、檐头、柱式等处装饰 均采用西方古典建筑的处理手法。
    四、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楼
    该楼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东侧比乐街拐角处,是黑龙江省第一座塔楼结合的高层 建筑,为广播、电视和办公的综合大楼。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省建筑设计院于1974年设 计,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于同年施工,1977年竣工。
    主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二层,配楼四层。主楼高62.90米。屋顶上架设高度为38.80米 的电视天线塔,塔尖距地面101.70米。为避免中山路(市交通主干道)汽车噪音干扰,电视大 楼后退红线40米。底层东部为广播部分,设录音室7间;西部为电视部分,设大小演播室各1 个,大演播室高12.10米,室内设有电视灯光照明和吊布景设备,地面为木地板。有3个候播 厅(其中一处为门厅兼候播厅)。半地下室为化妆室,地下室最下层为五级人防地下室。十一、 十二层为图书阅览室,十四层为彩色电视发射机房,十五层为微波机房,屋顶平台上架设微 波接收器,十六层为水箱室。主楼设电梯两部,室内楼梯l部,北面设室外楼梯l部。黑龙江 省广播电视厅在此楼内办公。
    该建筑为5米×5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箱形基础,采用“滑模法”施工。框架结构 建筑采用“滑模法”施工,在全国尚属首创。采暖首次采用重力循环热水系统(不用循环泵), 不仅节电,而且在停电时采暖系统可照常运行,室内温度不受影响,经几年运行效果良好。
    五、黑龙江省科学会堂
    该会堂位于哈尔滨市太阳岛上坞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 432平方米;黑龙 江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3年5月开工,1987年10月竣工。
    太阳岛上坞地区是新开发区,也是松花江的江渚区。为预防水害,建筑设计采用架空体 系,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基础上设柱,托起梁板,不作围护,枯水期可供旅 游者活动、小憩,汛期利于泻洪不致被淹。建筑造型采用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分散布 置会议楼、服务楼和餐厅等建筑,各建筑之间以曲折自由的平台相连,形成一组独具特色的 建筑群体。室外墙面装饰彩色贴面砖,柱贴大理石,琉璃瓦屋顶及檐口,融现代装饰与古建 筑于一体。室内装修色彩协调、庄重、素雅,天棚以块形胶合板组成图案,表面涂无光漆, 墙面贴塑料壁纸,圆柱外表镶铝合金板。地面分别铺设水磨石和大理石块。照明均用吸顶灯, 其中餐厅的吸顶灯为北斗七星状。
    施工采用分栋、分项,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由于现浇混凝土量大,装饰工程复杂, 汛期、严冬期无法施工,实际作业天数少,以致工期较长。
    会堂为全省科技人员进行学术活动的场所,可供400人会议使用;设有180张床位。
    六、伊春广播电视中心楼
    该楼座落在伊春市伊春区通河路北端山脚下,为广播电讯两用综合大楼;黑龙江省林业 设计研究院1981年设计,伊春林业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处施工;1982年开工,1983年4月竣工; 建筑面积5 540平方米。
    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地形,随弯就弯与山景结合,既突出园林建筑特点,又满足复杂的功 能要求,造型新颖,线条清晰,主楼与辅助工程高低错落。主楼为七层,局部九层,框架结 构。辅助工程为砖混结构。播音室因使用功能要求,构造为大房间内套小房间。室内外装修 色泽朴素大方,正立面为彩色釉面砖和部分水刷石组合,侧立面、背立面和辅助工程为水泥 砂浆抹面分格,涂以浅色涂料。室内正厅和部分房间顶棚为钙塑板,墙面高级抹灰,其余房 间为中级抹灰。大播厅、中播厅、配音室、直播室采用较先进的装饰方法,满足了防噪声和 混响时间的特殊要求。
    七、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
    该文化宫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砖混结构,毛石基础。 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于1955年设计,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56年5月开工,1957 年10月竣工。
    工人文化宫是哈尔滨市大型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之一,设有l 500个坐席的剧场和讲演 厅、音乐厅、儿童厅、舞厅、天文馆等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5 000人进行活动。建筑物呈形, 南端为剧场,24米钢屋架吊天棚,屋架下弦设有屏幕升降机。天棚及内外墙面均为高级石膏 花装饰。出入口立面采用古希腊科林斯柱式,高大的柱廊顶托着巨大的山花,庄严肃穆。中 部为游艺厅,砖墙砌体,高级装饰抹灰。北端为圆形穹拱式儿童厅,屋顶为木结构。装饰工 程质量好,于60年代初被推荐为哈尔滨市装修工程样板。
    八、哈尔滨电影院
    该电影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建筑面积2 300平方米;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于 1958年设计,哈尔滨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三〇五工地施工;1958年9月开工,1959年10月竣工 交付使用;是哈尔滨市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砖混结构,主入口面向大直街,立面呈弧形, 二层为弧形实体墙面,有9个凹进弧形透花花饰。底层有宽敞的门厅和休息廊。观众厅呈扇形, 最宽处为37米,舞台设有16米的宽银幕。
    在施工中,屋面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冷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掺氯盐过量,造成钢筋严重锈 蚀而不能使用,梁被砸掉,改为梯形钢屋架。
    九、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
    该文化宫座落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和市体育场的南侧,建在原“九·一八”国耻纪念 碑的废墟上,是国内大型工人文化宫之一。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设计,1958年破土动工,1959 年4月至1960年4月扩建,1962年全部完工;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
    
    整座建筑由主楼、大剧场、体育馆3部分组成。主楼面积4 900平方米,设有会议室、展 览厅、文化厅、电影厅、图书室和各类游艺活动室。主楼北翼为建筑面积9 600平方米的大剧 场,内设1 460个活动软椅。四壁以花纹布镶贴,素雅、美观,莲花形的楼口宽敞、清洁。顶 棚中央是一串珠花穿成的花蓝形玻璃吊灯,宛如一朵下垂的宝莲花。剧场舞台422平方米,可 容纳千人合唱团登台演出。主楼南翼为建筑面积l 220平方米,容纳1 200名观众的体育馆。 可供蓝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举办音乐会等。文化宫各场、馆、厅、室同时开放 能容纳5 000人参加活动。
    十、哈尔滨市二轻文化宫
    该文化宫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是一座多功能五级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建筑。由 哈尔滨市人防工程设计处1978年设计,哈尔滨市二轻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78年开工, 1980年竣工交付使用。
    该工程使用面积为8 9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土模施工方法,深入地下22米。 设有剧场、展览厅、会议室、贵宾室等,备有电话交换台、变电所,设备比较齐全,可供产 品展销和各种文艺活动之用。
    剧场跨度为20米,有1 500个坐席,两侧及前厅为三层的休息室、展览厅。后楼为四层的 宿舍,设90张床位,有男、女淋浴间,配有通风、空调、采暖等设备。舞台设有自动溶点灭 火装置。5年来接待本地和外地文艺团体演出和放映电影等2 000余场次,使用效果较好。
    十一、大庆市青少年宫
    青少年宫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建筑面积8 900平方米,六层砖混结构,局部为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呈工字形。它由3部分组成,中间主楼为科技部分,以科技为主兼办公、棋类游艺 室;东侧为文娱部分,有810个坐席的影剧院和音乐、舞蹈室;西侧为体育部分,有体操、武 术、乒乓球室。3部分有通廊连接。庭院中有宽敞的草坪,还有雕塑等建筑小品,环境幽雅。
    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于1980年11月设计,大庆市建筑工程公司于1981年4月施工,同年11 月竣工。工程质量良好,获银牌奖,并创造了大型公共建筑在东北严寒地区当年破土动工, 当年交付使用的记录。
    十二、北方剧场
    该剧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满洲里街、海关街形成的直角三角形地段内,建 筑面积5 884平方米。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1979年设计,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同年施工, 1982年竣工交付使用。
    剧场是在原一个容纳800人的小型剧场的基础上,扩建成为现l 800个坐席的大型剧场。 因建设场地狭窄,原有建筑不准拆除,故设计时一层局部架空,二层挑出,充分利用原有建 筑。立面装修采用大面积的乳黄色和局部蓝色瓷砖贴面,底层为深色釉面砖贴面,二层以上 为大面积玻璃窗,整个建筑显得轻快、活泼。二层为观众厅,通过室外花岗岩饰面的大台阶 进入二楼门厅,从门厅到楼座入口,有一坡度很缓的圆弧形楼梯。门厅地面为深灰色大理石, 四周墙面、天棚采用大白、乳白、藕荷等色,与楼梯深色木扶手、木栏杆对比适宜。观众厅 顶部钢屋架,钢丝网水泥板吊棚,装有晶体玻璃片吊灯。观众厅平面为钟形,舞台为镜框式, 观众坐席宽敞舒适,两侧有休息厅。剧场安全设施齐备,设消火栓9处,舞台顶部及台口均有 消防水幕;疏散门总宽为12米,平均每百人为0.66米,遇有意外,观众在3.6分钟即可全部 疏散完毕。利用地道风进行空调,不仅使用效果良好,而且节约了能源。
    十三、哈尔滨朝鲜民族文化宫
    该文化宫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街南侧建国公园内,是哈尔滨市唯一朝鲜民族剧场, 建筑面积2 700平方米。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哈尔滨市兴华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4年 开工,1985年主体部分完成,1986年12月全部竣工。
    文化宫剧场侧厅为二层,前厅三层。内有现代化舞台、影像放映室、排练厅、舞厅、游 艺室、休息室、贵宾室等,可供千余人同时进行各项文化娱乐活动。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结构复杂,造型新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正面二、三层呈锯齿形,似一个拉开的 手风琴,一端的石墙上装饰有象征朝鲜族大团结的玻璃马赛克镶嵌画;另侧平台上为一表现 民族风格的雕塑。主入口临街和广场,门厅内有跑马廊式螺旋形楼梯。剧场为六边形,24米 跨钢屋架,玻璃钢乳云板吊顶;设有1 200个坐席;室内防火、排烟设施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