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交通建筑
一、哈尔滨民航机场候机楼
该楼位于哈尔滨西郊阎家岗。省建筑设计院1977年12月开始设计,1978年4月全部完成,
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79年末竣工交付使用。建筑面积7 938平方米。
候机楼系70年代优秀建筑作品之一,在全省70年代优秀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平面布局
合理,根据功能要求,全楼分为中东西3部分,中部为业务厅和候机大厅;东侧一层为贵宾室
和贵宾餐厅,与中部的候机大厅以月亮门、落地罩、博士格相分隔,二层为大餐厅;西侧为
指挥调度部分,通过连廊与指挥塔相连。各部分均有各自的出入口,自成一个体系,与候机
大厅联系方便。型体简单,色彩协调,白色刷石与局部桔红色刷石、马赛克相间,大面积采
光窗配以黑色窗棱.明快清新。内部装修为彩色磨石地面、木护墙及塑料壁纸墙面,天棚装
有吸音板,有机玻璃灯具。中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屋架,东西两侧为混合结构。
二、齐齐哈尔车站新站舍(简称“新站舍”)
该站舍位于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大楼南侧,距市中心2公里处。齐齐哈尔铁路局设计所设计,
齐齐哈尔铁路工程段、电务工程段、富拉尔基工程段、北加工程段等单位施工。1975年12月
破土动工,1979年9月25日全部竣工,1979年11月交付使用。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地
下建筑1 000平方米、室外雨廊800平方米),长137.6米、宽41米、高28.9米,钟楼高49.5
米,塔尖高70米。
“新站舍”是我国近年来新建大型旅客候车室之一,可同时容纳6 000名旅客候车。建筑
造型设计采用非对称式,高耸的钟塔、平直的候车大厅(二层)、单层长廊,形成了均衡灵活
的组合型体。立面设计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竖向划分墙面,柱间满开竖向条形玻璃窗。外墙
以浅橙黄色马赛克贴面,壁柱及檐脸等凸出墙面线条以白色马赛克贴面。在檐脸及雨廊檐部
上口各镶金属黄色玻璃砖1条,檐下阴影区采用绿色马赛克,整个建筑色彩给人以明快温和之
感。室内装修考究,一、二层候车大厅两侧镶有南北风景特色的大幅陶瓷、搪瓷壁画及彩色
浮雕动物壁画。地面、墙裙、柱均为美术水磨石。广厅12根高20米大柱贴镶丹东绿大理石。
楼梯及跑马廊的栏杆采用合金铝条拼成,硬木扶手。天棚为带孔吸音板,外喷浅色油漆。基
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打入桩,上部主体采用预应力与非预应力的钢桁梁组成的复合式多层框架
结构,广厅屋顶为60米×20米钢网架。
“新站舍”设备配套齐全。为满足旅客上下楼和物品运输的需要,在钟楼内及南端各设
乘人自动电梯1部;广播室内设有工业电视;问事处内设电视问讯设备;盥洗室内水嘴采用盆
卤感应线圈自动控制,伸手进盆自动流水,手离盆水即关闭。广场钟楼的正面、南北侧面的
34米高处设有5×6米的塔钟各1座,由室内石英母钟通过中继线带动同步运转。钟楼塔尖顶端
设红灯1盏,用光敏管控制电路,天黑点燃,天亮自动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