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宗教建筑
黑龙江省的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东正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其建筑风格各
异:佛教寺庙继承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和精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伊斯兰教清真寺分
布面广,建筑结构、风格不尽相同;东正教教堂系典型的俄罗斯化的巴洛克建筑风格。
伊斯兰教清初传入黑龙江省。凡回民聚居的地方,就有清真寺或沐浴室。最早的清真寺
有:卜奎清真东寺,建于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宁安清真寺,建于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
年);依兰清真寺,建于1737年(清乾隆二年)。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伊斯兰教愈盛,清真寺建
筑猛增。据1938年统计,全省有清真寺、沐浴室280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著名的清真
寺有哈尔滨清真寺、齐齐哈尔清真寺、阿城清真寺、呼兰清真寺、佳木斯清真寺等。1966年
统计,全省有清真寺78座(包括简易礼拜所),“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遭到破坏,1985年全
省有清真寺40座。
佛教寺庙在黑龙江省分布较广。早期佛教寺庙有巴彦县的兴隆寺,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
年)。明水县的龙山寺,建于1912年(民国元年)。德都县的海慧寺,建于1917年(民国6年),
以及药泉山顶的钟灵古刹等。1924年(民国13年)落成的哈尔滨极乐寺是全省规模最大、建筑
雕琢精美的典型寺庙建筑。据1937年统计,全省有寺庙240处。日本侵占时期,大建寺庙,仅
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日人就建造寺庙15处。“文化大革命”中寺庙建筑被毁,1985年末全
省寺庙及佛堂仅有6处。
东正教堂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而兴建的。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黑龙江省第一座
东正教尼古拉教堂在哈尔滨香坊军政街(今乡政街)兴建。1900年,在哈尔滨市新市街(今红军
街)建造了驰名中外的尼古拉大教堂,亦叫东正教中央寺院(俗称“喇嘛台”)。1910年(清宣
统二年),哈尔滨有东正教堂16座,1920年(民国9年),增至25座。东北沦陷时期,发展到60
余座。50年代,苏联侨民回国,60年代,黑龙江省的东正教教徒锐减。“文化大革命”中,
哈尔滨南岗区博物馆广场中心的尼古拉大教堂和友谊路的圣索菲亚中央教堂被毁,保存下来
的仅有透笼街教堂、革新街教堂、文化公园教堂、东大直街教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