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佛教寺庙建筑
一、极乐寺
该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东大直街起点处,东邻文化公园。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1.7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筑。由佛教天台宗名僧倓虚法师和地方长
官发起兴建的。1921年(民国10年)筹建,1923年夏秋之交动工,1924年秋落成。共修建三重
殿及两边配殿各七间。1934年又建门头寮(相当于门卫室,现为传达室)。1938年,建七佛塔,
又名七级浮屠。塔前两侧有钟鼓二楼,东西对峙。1939年,建成二层的藏经楼。
该寺座北面南,临街,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青砖琉璃瓦,金壁辉煌。平面布局为一主二
辅格局,由正院、东西跨院和七级浮屠塔四部分组成。正院是佛教徒拜佛、烧香、念经的场
所。院内分别建有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和东西配殿。东西跨院为
僧人食宿的地方,有安养堂、念佛堂、斋堂、膳房、禅堂、司房、教室、宿舍等。七级浮屠
塔位于东院,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建筑。正面向南,紧连砖建的地藏殿,殿为三间,硬山屋顶。
殿前紧接三间卷棚敞厅。塔与殿前,东西各设两层塔式钟鼓楼,布局为国内罕见。塔东南西
三面和北面的三层以上开窗,余皆设拱形佛龛,塑以罗汉浮雕30余尊。殿与塔相通,内供三
大佛、四菩萨,共7尊铜像。殿和塔檐下为龙、凤、狮、鹤等浮雕,造型生动。山门为一高二
低式,以貌似“山”字得名。正中门额上镌刻“极乐寺”3个1米见方的大字。四周围墙为石
砌基底,一砖到顶,涂饰红色。山门正面两侧门墙上由蓝色瓷砖砌成的“法轮常转”(旧时为
“佛日生辉”)4个大字。
极乐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破坏。后国家拨款重新修复,对外开放,并被列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齐齐哈尔大乘寺
该寺位于齐齐哈尔市北市区东南部,又称“大佛寺”。1939年动工,1943年5月1日竣工。
由齐齐哈尔市私人商业瑞庆和经理孔玉书主持修建。该建筑采用传统的古典建筑形式。坐北
朝南,正中l座大门楼。院内殿宇前后排列,前殿为“天王殿”,正殿为“大雄宝殿”,后殿
为“藏经阁”。殿宇为斗拱式建筑,斗拱雕刻精细剔透,造型精美别致,无论是脊兽还是四
角翘檐上的泥塑武士形象十分生动。屋脊低卧的蟠龙和檐下洁白如玉的长廊别具一格。“天
王殿”屋脊中央高耸的经幢,同“天王殿”屋顶绿色琉璃瓦组成的“大乘寺”3个大字交相辉
映。3座大殿周围为8座配殿,呈八卦形排列,正面向里,门窗对正殿而开。配殿为斗拱式建
筑,屋顶由彩色琉璃瓦铺成。配殿之间由涂红砖墙连接,形成直径为200米的正八边形围墙。
1982年,齐齐哈尔市组织力量,挖掘出埋藏在东大乘寺庙周围达30年之久的汉白玉佛像,
共39件,其中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观音、弥勒、韦陀等大型汉白玉佛像。
大乘寺是黑龙江省现存规模较大的琉璃瓦建筑,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解放后,党和政府
在这里修建了西满烈士陵园,对该寺也进行了修缮。
三、肇源县衍福寺双塔
该双塔位于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村,是两座清初喇嘛教的覆钵式塔,是黑龙江省最早,
保存最好的两座佛塔,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衍福寺双塔建于清朝,距今约300年左右。双塔为覆钵式,东西并列,间距32米。塔高
15米,由塔刹、塔身、塔基三部分组成。塔刹高5米,顶端由宝珠、日、仰月和莲瓣伞(宝盖)
构成金顶。金顶的宝盖上镂刻有精致花纹,每当轻风掠过透雕花纹的缝隙,便会发出悦耳动
听的音响。金顶下接呈渐放状的白色刹干,上有南北相同的带有5个梵文的白色相轮十三重。
刹干底部收敛接相轮基座,座呈白色,方形,两级。相轮两侧,由上至下装饰着木质透雕蔓
纹图案的深赭色刹饰。塔身高4米余,覆钵部呈白色,空出处有带角兽头8个。西塔兽头造型
一致,发毛卷曲。东塔殊异,发毛上冲,兽口皆衔彩色缨络。南面开券状龛门,边饰连珠状
砖刻彩绘图案。东塔为对称飞舞双龙,西塔为莲瓣和蔓草。覆钵下接雕有梵文的阶梯台座,
台座高约2米。东塔圆形,三级。西塔方形,四级,每级梵文四面相同。塔基由基座和基台两
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须弥座式,四角有方形角柱,两角柱间塑有彩绘图案,中间是三颗燃
着火焰的宝珠,两侧伏狮对立,两端蔓延着含苞欲放的花朵,须弥座的边缘有雕砖图案。基
座下边为长8米、高3米的白色方形基台,素面,不加雕绘,用大砖以“三虎五顺一丁法”砌
成。
双塔构筑坚实,比例匀称,造型古朴,融蒙、藏、汉建筑风格为一体,是黑龙江省古代
建筑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