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桩基础
一、预制桩基础
该基础系深基础的一种。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建筑物和重要设备时使用。1956年苏联援建
的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制造厂铸钢、水压机、铸铁、粗加工和热处理、大型金工装备、铸
钢清理及锻压等7个车间的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用水冲法和挖
土打桩法打入长8—16米、断面400×400毫米的预制桩1.1万余根。70年代以来,预制桩基础
广泛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1976年施工的哈尔滨工人体育馆工程,1983年以来施工
的大庆三十万吨乙烯部分工程、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一期工程、齐齐哈尔农垦贸易中心大楼和
齐齐哈尔玻璃厂原料车间等工程的基础,均采用打入式预制桩。
预制桩的试桩检验,长期以来采用静测法,即静力压桩法。此方法试验时间长,费用较
高。1984年开始采用动测法试桩。同年,共振法试桩首先在齐齐哈尔实地应用并获得成功。
其后,锤击贯入法试桩技术先后在哈尔滨孙家站仓库、哈尔滨星光机器厂冷库和住宅楼桩基
础试桩中应用。动测法试桩,方法简便,数据可靠,费用较低,效率高。
打桩使用的机械设备,由初期的吊车系重锤半机械化打桩逐步发展到使用柴油打桩机、
多能打桩机、履带式打桩机和单动汽锤、双动汽锤、震动桩锤等机械化打桩。自1982年以来,
桩基础施工机械化程度已达到100%。
二、爆扩短桩基础
该基础是一种扩大头的就地灌注桩基础。主要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各类粘性土壤,基础
埋深在3至9米的工程。桩身直径为25—40厘米。1964年4月,在龙凤大庆炼油厂工地试验,成
功后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1965年8月,佳木斯纺织厂锅炉房工程首次进行群桩爆扩
桩基础施工试验成功。群桩爆扩桩基础的特点与单桩爆扩桩基础相同,但它具有更大的承载
能力。1965年,建筑工程部第六工程局研制成功冻土钻孔机,解决了冬季爆扩桩施工的一大
难题。1966年,由单肢爆扩桩发展为双肢爆扩桩,两肢孔间距为0.8—1.0米,分别下等量
炸药,同时引爆;后又演变成在一根单桩孔中分两次装药,两次引爆的“糖葫芦”桩。哈尔
滨市1964年试验推广爆扩桩基础,至1970年已在65项工程应用,建筑面积达5.15万平方米。
1970年,黑龙江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为解决桩在强冻胀类地基上的冻害和冬季施工问题,在
大头成型并浇灌混凝土之后,采用混凝土管作桩柱,在桩柱周边回填中、粗砂,称之为管式
爆扩桩基础,既解决了地基冻切力对桩的危害,又可节省水泥。1971年,哈尔滨市建筑工程
管理局组织制订了《短桩基础设计施工暂行规定》。
三、钻孔灌注桩基础
黑龙江省冬季气候寒冷,持续时间长,为使基础工程常年施工,1980年开始,省低温建
筑科研所等单位对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基础在寒冷地区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两年时间,先后
在6万平方米26个单位工程中试用,钻孔5 500个,其中冬季成孔、灌注1 953个,总进尺4.4
万米。至1985年末全省推广应用面积达155万平方米。齐齐哈尔市房屋建筑公司自1980年以来
推广应用振拔灌注桩基础。它较螺旋钻孔灌注桩有较大的优越性,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
桩的质量易于保证。在齐齐哈尔、哈尔滨两市采用此桩基础建成的房屋面积达4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