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包括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其大量使用,是在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 的。“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大量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和各种预制构件。施工中学习 推广苏联的先进施工方法,混凝土按立方强度分为不同标号等级,材料配合比采用重量比, 砂石经过筛分和清洗后使用。通过控制水灰比、坍落度进行施工中间检查,施工采用“真空 作业法”,l天后即可拆模,加速了模板的周转。这个时期混凝土采用搅拌机拌制,使用插入 式震捣器震捣,保证了混凝土工程质量,基本达到内实外光。60年代,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 提高,开始采用低流动性混凝土。70年代,各种外加剂广泛用于混凝土工程,对提高混凝土 强度,节约水泥,保证冬期施工质量均起到重要作用。80年代,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 特种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有了新发展。1983年11月至1984年12月,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五处 施工的哈尔滨锅炉厂九兆伏直线加速器探伤室工程,是全国最大的防九兆伏射线的构筑物之 一,主体长38.4米、宽16.95米、高16.3米,主防射墙厚2.85米,副防射墙厚2.1米,山 墙厚2.2米,顶板最小厚度1.3米,混凝土量达6 500立方米,要求连续施工,不许留施工缝, 不允许产生裂缝。设计规定混凝土干容重为2 330—2 350公斤/立方米,28天实际干容重为 2 660公斤/立方米。混凝土强度设计为200 。28天实际强度为250 。在施工中,采用内外 模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一次施工到顶方案。为保证钢模板的稳定性和刚度,采用排钢管扣件脚 手架组成鸟笼式框架。浇注混凝土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室内外温差,施工 温度不超过23℃,经13个昼夜连续奋战,一次浇注成功,施工质量评为优良。
    为使混凝土冬季正常施工,1984年开始用远红外电热管养护低温混凝土。哈尔滨市华兴 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松花江行署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6层。在一层前厅框架柱 施工时,用电压220V,电功率250W,长500毫米的电热管对400毫米×500毫米截面的柱子进行 加热养护。后又在哈尔滨市政府住宅楼承重梁混凝土工程中应用,梁截面为500毫米×700毫 米,用电压220V、电功率300W、长600毫米的电热管,在外界气温—25℃条件下施工,均达到 了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