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建筑大跨度厂房的增多,普通钢筋混凝土满足不了建筑结构 的需要。5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1956年东北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第一工 程处施工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业厂房,6米跨吊车梁,首次采用台座先张法张拉粗钢筋预应力 混凝土施工技术。同年,该公司第二工程处施工的哈尔滨电机厂15米、18米跨度屋盖承重系 统,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组合薄腹梁,用机械张拉。1957年,由机械张拉发展为“电张法”张 拉预应力钢筋,在18米、24米跨拱形屋架和多边形屋架上应用。1959年,又在哈尔滨电机厂 30米跨度预应力拱形屋架上采用“电张法”取得成功。这是当时黑龙江省最大跨度的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屋架。
    为推广这一施工技术,1959年,黑龙江省建设厅根据建筑工程部技规—3—58试行规范, 制订颁发了“电热张拉粗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操作规程试行草案”,在全省试行。
    60年代后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一步发展。现场大型预制构件粗钢筋张拉发 展到钢丝束“后张自锚”,中小型预制构件采用冷拔低碳钢丝做预应力钢筋的先张法、长线 台施工的钢弦混凝土施工工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模外张拉工艺亦有发展。这 个时期,主要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有:拱形屋架、多边形屋架、薄腹梁、鱼腹式吊车梁、 托架梁、大型屋面板、空心板等。这个时期是全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推广应用高峰 时期,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齐齐哈尔市第一、第二建筑工程 公司等单位在推广该项技术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7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建设局为了广泛推广预应力技术,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举办了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讲座,有1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此后大庆、佳木斯、牡丹江、大 兴安岭、肇东等市、县的施工企业积极采用此项技术,均获得良好效果。1970年,省第三建 筑工程公司在浩浪河电站采用高强钢丝生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1971年,省第二建筑工 程公司采用冷拔低碳钢丝生产预应力空心板。1974年,省建筑工程处在大庆新华电厂二期扩 建工程中,采用高强钢丝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槽瓦和大型预应力双“T”板等,预应力钢筋混凝 土构件生产采用长线法胎模施工技术又向前推进一步。
    80年代,预应力技术应用普遍,省内大小混凝土构件厂均可生产预应力空心板,从单根 张拉发展到成束张拉;从冷拔低碳钢丝发展到低合金钢筋;从先张法发展到后张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