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施工新工艺
一、滑升模板法
简称“滑模法”施工,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一项新工艺。黑龙江省采用“滑
模法”施工始于60年代。全省最早的工程是1965年8月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牡丹江水泥
厂生料搅拌库工程。该工程由3个内径6米、高18米的钢筋混凝土简体组成,采用木模板螺杠
式提升架,人工操作,三简体同步滑升技术。70年代后,“滑模法”施工技术逐步提高,由
“单滑法”发展到“双滑法”,由“同滑法”发展到“群滑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简
体结构发展到框架结构,由等截面结构发展到变截面结构。
1971年,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一队施工的哈尔滨市造纸厂排毒塔工程,塔高60米,
系变径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摇丝杠千斤顶提升滑模法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1974
年9月,“液压滑模”施工技术用于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大庆化肥厂造粒塔工程。该塔
高67米,塔身直径20米,壁厚20厘米。在施工中搭设一个20米直径平面呈放射形操作平台和
87米高自升自卸井架,以液压千斤顶作为动力,用24天全部滑完。1974年,哈尔滨市第一建
筑工程公司在国内首次将“滑模法”施工用于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黑龙江省电
视台大楼。该工程主楼18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1973年,“滑模法”施工技术用于钢筋混凝土烟囱施工。1973年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
工的大庆龙凤炼油厂锅炉房60米烟囱,1975年施工的大庆新华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80米烟囱,
均采用“单滑法”施工。1977年滑模技术进一步提高,采用双滑法施工,即外壁、内衬同时
滑升。省建筑工程处施工的大庆新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120米烟囱,首次采用液压“双滑法”
施工。1979年齐齐哈尔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富拉尔基二电厂180米烟囱,采用“无井架
液压双滑”施工。烟囱为变径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零米处外径为19.5米,上口径为8
米,筒壁厚度由零米处的44厘米,到标高167.5米处渐变至18厘米,由标高167.5米到180米
又增至37厘米,壁厚变化较大,技术较为复杂,经过67个昼夜施工,完成滑升任务,工程质
量良好,获省优质建筑工程奖牌。1983年齐齐哈尔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嫩江前卫粮库
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高38米,4个筒仓联为l组,采用“同滑法”施工。
为便于推广“滑模法”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省建委于1982年3月2日颁发了《滑模
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在全省执行。
二、升板法
升板法是多层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工程施工的一种新工艺。60年代开始试验,70年
代推广应用,至80年代已在全省多项工程中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初期施工的千平方
米工程到80年代施工的万平方米以上工程。黑龙江省第一个升板法施工的工程,是齐齐哈尔
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于1977年8月至1979年6月承建的黑龙江省肥皂厂c 次酸工程,建筑面积
l 343平方米,四层无梁楼盖结构。继之,1980年施工的哈尔滨市商业局百货仓库工程,施工
场地狭窄,要求施工周期短,以减少百货商品露天堆放的损失,设计采用了升板法施工技术。
工程建筑面积11 907平方米,五层无梁楼板结构,柱距为6×6米。当年施工,当年即投入使
用,与常规框架结构工程相比缩短工期1年,提前使用减少百货商品损耗80余万元。1980年6
月齐齐哈尔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齐齐哈尔肉联厂5 000吨冷库工程,建筑面积8 010平
方米,四层无梁楼板结构。柱距6×6米,施工中分为两个流水段,即两个提升单元,每个提
升单元内有柱子20根。楼层板亦分为两部分,中间留一浇板带,两部分的钢筋与混凝土工程
交叉作业。为缩短工期,打破就地预制混凝土柱的常规,在基础施工的同时,在场外预制钢
筋混凝土柱40根。从6月3日基础开工,至11月20日提升楼板全部完成。1982年3月开工的黑龙
江省商业局储运公司仓库,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五层无梁楼板结构,亦采用升板法施工。
为使升板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省建委于1982年3月2日颁发《升板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升板法施工具有诸多优点,但也不尽完善,如提升过程中柱子稳定性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以防止群柱失稳的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