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砖石工程

  50年代初,砖石工程冬期施工采用冻结法。50年代中、末期,开始采用缓遭冻结法施工。 缓遭冻结法主要有暖棚法、砂浆掺盐类附加剂(或称抗冻砂浆)、电气或蒸气加热以及氯化砂 浆法。“一五”时期建设的哈尔滨“三大动力”的厂房、住宅建筑普遍采用了冻结法砌砖, 加快了施工进度。但有的工程因解冻期间未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发生倒塌事故。1958年,哈 尔滨一个化工厂冬期施工采用冻结法砌砖,有一车间现浇梁板已完成支模和绑筋,未浇注混 凝土,春季解冻期间,因未采取临时加固措施,致使已砌完的砖墙全部倒塌。
    毛石基础禁止使用冻结法砌筑。当外界气温在—15℃以上时,采用“掺盐砂浆法”施工; 外界气温在—15℃以下时,采用活动暖棚法砌筑。工程量较大,暖棚法满足不了工期要求时, 将毛石基础改为毛石混凝土基础,采用冷混凝土法施工。50年代后期,在严寒季节施工的毛 石基础均改为用冷混凝土浇注的毛石混凝土基础,使用效果好。
    80年代,砖石工程冬期施工中以“掺盐砂浆法”为主。用此种方法施工的砌体,在春季 解冻期间不必采取加固措施。除建筑装修质量要求较高,接近高压电线路、热工要求高的建 筑工程外,大部分冬期砖砌体均优先采用“掺盐砂浆法”。暖棚法、电热法施工使用面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