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混凝土工程

  自50年代起,混凝土工程即可在冬季进行施工,施工方法较多,有暖棚法、蓄热法、电 热法、蒸气加热法、热空气套法、冷混凝土法等。60年代以来,又逐步推广应用防冻外加剂。 80年代,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主要采用掺防冻剂法、综合蓄热法、蓄热法,以掺防冻剂法最 为普遍。
    一、暖棚法
    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应用暖棚法,始于50年代初。适用于建筑面积较小,混凝土结构较 为集中的工程。此法施工简单,易保证工程质量。1977年2月,哈尔滨秋林公司地下商店大型 沉井第二节混凝土施工时,采用了暖棚法,暖棚内安装大型管材以蒸气供热,浇注混凝土2 000 立方米。齐齐哈尔13层的联营展销中心大楼工程,1984年末至1985年初,在五至七层现浇框 架混凝土施工中采用了大型暖棚法,使框架工程能够连续施工,保证了施工进度。80年代初, 暖棚法大量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挖土、筏片基础或箱形基础的施工,如黑龙江省航运局高 层住宅楼、黑龙江省物资贸易中心大楼的基础均系采用暖棚法施工。暖棚采用钢管架设,棚 上铺两层塑料布,棚内放焦炭炉,利用太阳能和焦炭炉使棚内温度保持在—5℃至+5℃之间。 此时,混凝土施工掺少量防冻剂,即可获得较好效果。
    二、蓄热法
    混凝土冬期施工采用蓄热法,始于50年代。该方法是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中最简单、最 经济的一种,用于平均最低气温在—16℃以上和表面系数小于5的厚大结构的建筑物、地下建 筑物和大型深基础。
    三、电热法
    电热法施工50年代应用较为广泛。分为3种:电极加热法、电热烘焙法和电阻法。电极加 热法又按电极不同的形状和性质分为4种,每种用于不同的构件,棒式电极用于梁、柱、厚墙、 楼板构件;弦形电极用于少筋的墙、柱及混凝土地面;工具式弦形电极用于楼板及混凝土地 面;片形电极用于无筋或少筋的薄壁、板、梁等构件。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棒形电极。电热法 施工耗电量较大,60年代后很少使用。
    四、蒸气加热法
    蒸气加热法于50年代在工业建筑冬期施工中应用广泛。采用此法施工需要锅炉等设备, 费用较高,当建设单位有供热条件时(不增容),使用此法最为合适。常用的有蒸气室法、蒸 气套法、毛管模板法、结构内部通气法等。蒸气室法用于加热地槽中的混凝土结构,如柱基 础、设备基础等。50年代中期,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新建车间 的杯形基础大多采用此法养护混凝土。蒸气套法用于捣制柱、梁及肋形楼板等整体结构的加 热。毛管模板法用于柱及墙等垂直构件。1957年施工的哈尔滨绝缘厂锅炉房现浇混凝土柱应 用了此法。结构内部通气法是在内部预留孔道,然后通蒸气进行养护的方法。1960年冬,哈 尔滨东安厂自动化锅炉房现浇梁柱,采用了预埋铁皮管通入蒸气养护混凝土。1970年1月,大 庆龙凤炼油厂丙烯腈合成装置各种塔罐的支座框架、园弧梁及柱,采用预埋多节园弧铁皮管, 内部通入蒸气养护。1981年施工的黑龙江省滑冰馆20米长的预制柱,采用预埋两根塑料管内 部通气法养护。
    五、冷混凝土法
    冷混凝土法始于50年代。因掺氯盐对钢筋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故主要用于无筋或少筋的 混凝土结构,如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档土墙、地面垫层及厂区路面等。1956年, 哈尔滨锅炉厂厂区道路采用了冷混凝土施工。同年,哈尔滨动力区安乐街的大庆路至锅炉厂 段路面亦是采用冷混凝土施工,至今已使用30余年,质量尚好。1958年“大跃进”年代,基 本建设规模过大,能源供应满足不了冬期施工需要,加之缺乏科学分析和放松管理,在一些 重要构件(梁、柱)冬季施工时,违反施工规范规定,采用加热材料拌制混凝土时,掺盐量超 过规定,又未加阻锈剂,造成哈尔滨电影院大跨度薄腹梁和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伟建厂厂 房预制柱及牡丹江市工人文化宫现浇混凝土梁板的钢筋锈蚀、混凝土裂缝等重大质量事故。 之后,各施工单位对重要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严格限制使用掺盐混凝土。
    六、热空气套法
    热空气套法是介于暖棚法与蓄热法之间的一种冬期施工方法。此法与电热法、蒸气加热 法相比,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施工简单,附加费用比较低。与暖棚法相比经济得多。其适用 于结构表面系数较大、无法采用蓄热法施工的板状或薄壁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构件。50年代 后期,普遍应用于工业厂房生活间及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楼板。1959年,哈尔滨电机厂焊 接车间地下室顶板、线圈车间三层生活间及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两栋四层住宅楼,均采用此 法进行冬期施工。
    七、掺防冻剂法
    自50年代末期冷混凝土掺盐过量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后,各施工单位和科研部门重视了防 冻外加剂的研究,逐步采用新的防冻剂施工技术。60年代,普遍采用氯化纳加亚硝酸钠防冻 外加剂。70年代,采用有阻锈作用的亚硝酸钠加硫酸钠的—10℃防冻外加剂和尿素防冻剂。 80年代,推广应用的防冻剂达10余种,并形成了系列产品,基本满足了建筑工程冬期混凝土 施工的需要。1981年11月至12月,在黑龙江省司法厅办公楼等1l项工程中应用NON—F防冻外 加剂浇注混凝土2 475立方米。WN—D防冻外加剂1984年9月用于混凝土冬期施工,至1985年已 用于大型重点工程200余项,现浇混凝土100万立方米。80年代,掺防冻剂法与蓄热法配合使 用,称之为综合蓄热法,获得更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