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建筑施工现场的构件、材料、工具和其他物料的装卸和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长期以来都是人力挑、抬、扛,完全是笨重劳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个较
长时间,装卸仍然是人力,运输情况有所改善,用马车、牛车、驴车作场内运输。1958年“大
跃进”,施工企业普遍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建筑工人自制各种简易可行机具,如适宜现场使
用的木架独轮砖车、钢筋焊接的砖车、铁板焊接的混凝土推车、砂浆车、推运混凝土构件的
杠杆车和滑轮等,从此放下扁担和杠棒,基本消灭了肩挑人抬。机动翻斗车和装载机是场内
装卸、运输机械化的两种主要机械。1974年,一些企业开始装备机动翻斗车。具有较强机修
力量的施工企业,还组织自行生产机动翻斗车,除自产自用外,还出售给其他企业。1976年,
有的企业开始装备装载机,但装备的速度和数量远不及机动翻斗车,场内装卸和运输机械化
进展缓慢。
1985年,现场的装卸运输仍然是手工工具、车子化和机械化相结合,装砖使用砖叉子,
水平运砖、混凝土、砂浆等大部分仍然是手推车。一些脚手工具场内运输也都是人力装卸车。
这也是由于现场施工的一些特点所决定的,有些工序只有在建筑业实现工厂化和装配化之后,
才能大幅度提高场内装卸和运输的机械化水平。
场内装卸和运输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是施工企业的混凝土构件预制加工厂,砂石进场后由
推土机传堆,机动翻斗车或皮带输送机送至搅拌车间,上料使用皮带运输机或龙门抓斗;半
成品从成型车间至养护窑炉,成品从窑炉至存放场地,用机械传动或塔吊,机械替代了人工。
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构件厂是黑龙江省建工系统较大构件厂之一,1985年,混凝土产
量24 500立方米。这个厂是1972年成立的,当时砂子、河流石的场内运输是人工装卸,手推
车运输;1973年,购置l台手扶拖拉机、l台小四轮拖拉机及其配套的拖斗,水平运输机械化
程度为9%;1974年,购置2台机动翻斗车,水平运输机械化程度为20%;1975年以后又陆续
购进机动翻斗车、装载机,至1977年,已有机动翻斗车6台、装载机l台,共有9台装运机械,
场内水平运输机械化程度达到100%。这个水平保持到1980年。198l至1983年,由于抽调机械
支援公司承担的哈尔滨纺织印染厂工程施工,构件厂场内运输机械化程度分别下降为12.6%、
16.4%、30%。1984年,机械返回构件厂,1984年、1985年水平运输的机械化程度又恢复到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