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劳动保护
第八章 劳动安全
解放前的黑龙江省建筑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没有劳动保护用品,施工设施简陋,
尤其在东北沦陷时期,劳动条件更为恶劣,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伤亡事故经常发生。1946
年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十分重视建筑工人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1948年,在哈
尔滨召开的中国第六次劳动代表大会决议,提出保护劳动者生产安全和健康。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当做社会主义
管理企业的基本原则之一。1954年,全总劳动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企业领导人必须
贯彻管生产管安全的原则。1956年,国务院颁布了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工
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对建筑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
安全技术设施标准、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的安全工作、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贯
彻国务院的三大规程,国家建筑业的主管部门和省的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
规章制度。
省建设厅1964年10月9日制定《关于加强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还制定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各施工企业也都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企业保证安全生
产的规章制度,建立劳动保护机构,配备劳动保护专职人员。1966年前,专职人员一般占职
工总数的3‰左右。建筑工人的劳动保护用品,从1956年贯彻国务院《三大规程》后,开始发
给木工、瓦工、钢筋工、架子工等主要工种用的围裙、套袖、垫肩、手套等。根据规定,测
算36个工种,年人均用布量为4.82尺,人均费用11.05元。1958年,在露天施工的增发棉坎
肩。1963年,劳动部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多数工种按规
定发给背带裤,少数工种发工作服。按标准测算,42个工种人均年用布为11.13尺,人均费
用14.60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劳动保护工作受到严重破坏,安全生产的机构
被撤销,专业管理干部下放队组,规章制度被砸烂,安全生产正常秩序被打乱,一些劳动保
护用具被用作武斗工具,安全事故频频发生。1966至1968年,安全事故千人死亡率为0.31,
比1964年、1965年的千人死亡率O.18高出0.13,上升72.22%。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劳动保护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国家建工
总局颁布了《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省建工局在组织贯彻该规程的同时,制定
“十防一灭”安全措施。“十防一灭”是:防高处坠落、防物体打击、防起重伤害、防机械
伤害、防土方坍塌、防车辆伤害、防触电、防爆炸、防火灾、防中毒,消灭一切事故。1981
年4月9日,国家建工总局在杭州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的决定》,提出使用
安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电动手持工具防漏电装置、
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等10项安全措施。省建工局在杭州会后,召开了国营施工企业安全
科长座谈会,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决定’中10项措施的几项规定》。这个规定包括脚手
架、“三宝”使用、龙门架、塔吊、施工用电、手持电动工具……连同附则等11个方面18条
安全生产具体要求。根据规定,采用百分制的工作方法,建立考核评定标准,每两年对企业
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仅“三宝”利用一项,从1980到1985年末
即预防了186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其中安全帽预防133起、安全网预防26起、安全带预防27起。
在改善施工设施、安全防护装置、改善劳动条件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据省建一公司等
10个国营施工企业的统计,到1985年已有钢管脚手架2 282吨,占全部脚手架的19.3%;改
造374台龙门架的安全装置;新制作标准龙门架252台;增添漏电保护器1 480台,占手持电动
机械台数的59.1%;制作标准电闸开关箱15 200个,占开关箱总数的42.3%;增加防寒安
全帽45 600顶,占职工总数的81.4%;起重机械推广限位安全装置28套,占应安装数的38%。
1982至1983年,19个国营施工企业用于落实10项安全措施,改善劳动条件,耗资达524.9万
元,为安全生产如此投资是前所未有的。劳动保护机构和专业管理干部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有所加强,据1985年底对23个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和7个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
的调查,其中有28个企业设立了专职安全机构,有专职安全干部369人,占职工总数的4.2‰,
其中正式干部166人,占44.9%;以工代干132人,占35.7%;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177人,
占47.6%;文化程度,高中的234人,占63.4%,中专以上的有71人,占19.24%;有技术
职称的30人,占8.13%;工作年限,3—10年的171人,占46.3%,1l—20年的42人,占
11.3%。改变了过去安全管理干部队伍中老、弱、病的多和文化水平偏低现象。劳动保护用
品,1982年按省建工局的标准测算,40个工种,人均年用布量25.4尺,人均年耗用金额为
50.30元,与1963年比较,人均年用布量提高1.82倍,人均年耗用金额增加2.4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