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外国人建筑企业

第一章 私营施工企业

  沙皇俄国、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为长期占领东北,进而侵吞全中国,便在东北全 面建立和发展基础产业,大兴土木,营造房屋,黑龙江各地相继出现外国私营建筑企业。
    一、俄国人的建筑企业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5月5日,俄国组建中东铁路建设班子的西道洛夫斯基一行到达 哈尔滨,租用田家烧锅(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间坐北的田家烧锅)设立建设事务所,购买田家 烧锅开荒后的土地(今西香坊,红旗大街以西),建设职工住宅、车站、库房、办公场所等。 修筑中东铁路的民夫大部分来自山东、河北两省,也有铁路沿线的破产农民,至年末已达 2.5万人。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前后,随着中东铁路的铺设,在所谓铁路附属地域的西 香坊、南岗、道里3地进行土木工程和房屋建筑建设,出现了一批白俄建筑包工商,至1920年 (民国9年)10月3日东省特别区行政公署成立,载入《哈尔滨市政公报》的有革沃交夫、结尔 司诺夫、乌斯果夫、聂元德诺夫、沙发扬次、沙发良司基等,他们承包房屋建筑、道路铺设、 材料运输与采购等。
    二、日本人的建筑企业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得开发南满的权益,日本建筑业相继挤入 东北。1913年(民国2年)12月5日,日本在东北地区成立满洲土木协会。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 后,1934年12月27日,成立日满土木建筑协会,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分别 成立日满土木建筑协会支部,全省先后成立了数以百计规模大小不等的日本建筑企业。在哈 尔滨最早的有白川友一的哈尔滨土木建筑会社、辻光的东满兴业会社、原田孝吉的清水组出 张所,江部继太郎的哈尔滨建筑公司、野板直裕的美丰商会。还有以姓氏命名的日本建筑商 长谷川组、三田组、 谷组、寺泽工务所、淀所等。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建筑业在 东北的企业增多,据1942年底《哈尔滨经济事情》中的统计,在哈尔滨参加日满土木建筑协 会的日本建筑企业有65家,未参加协会的有70家。1942年初,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兼驻伪满洲 国日本全权大使指令伪满洲政府下令,对主要建筑材料钢材、木材、水泥等实行定量配给, 私自倒卖者,以经济犯论处。同时以“集中管理”为名,归并中小型企业,规定只有少数大 型商家具有承包工程权力。因此哈尔滨百余家建筑企业,只剩下20余家。对于承揽日伪军事 工程建筑企业,不仅系日本建筑企业,而且还要由关东军司令部特务部(又称统治部)特许, 登记为“军事衙门御用企业”,哈尔滨有两家,一是瑞穗洋行,一是铃木组。铃木组参加日 本关东军731部队(平房细菌工厂)的工程维修。
    1931年(民国20年),日本侵占齐齐哈尔。1934年,齐齐哈尔有日本土木建筑企业28家。 1935年,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土建协会齐齐哈尔支部。日本建筑企业增至31家,1936年为35家, 1937年为33家,有:复兴工业合资会社、大二公司、亚细亚工务所、向组出张所、长谷川组 出张所、长谷川工务所出张所、日本工业会社出张所、西松组出张所、飞岛组出张所、同兴 和允记公司、大林组出张所、大仓组出张所、罔组出张所、鹿岛组出张所、河村工务所、吉 川组出张所、多田工务出张所、大同组出张所、草场组出张所、久佯组出张所、松本组出张 所、京城土木出张所、京城阿川出张所、福昌公司出张所、铁道工业会社出张所、荒井组出 张所、坂本组出张所、 谷组出张所、清水组出张所、志岐土木会社出张所、昭和工务所出 张所、森本组出张所、铃木组出张所。1942年,齐齐哈尔市日本人的土木建筑企业达44家, 占全市建筑业的86.2%。
    1931年日本侵占鸡西后,侨居大连、沈阳、哈尔滨的日本土木建筑资本家和一些日本浪 人先后到鸡西组建土木建设株式会社。有8大组:株式会社清水组、株式会社高岗组、株式会 社大林组、株式会社阿川组、株式会社调工组、株式会社大仓组、株式会社大福组、株式会 社吉川组。
    1932年(民国21年)日本侵占牡丹江。1937,年牡丹江有日本人经营的建筑企业34家,有: 伊藤工务所、池内市川组、长谷川工务组、长谷川组、原田商会、西松组、西本组、星野组、 飞岛组、合资会社石田牡丹江支店、大林组、大仓土木株式会社牡丹江诘所、冈组、渡岛组、 加藤工务所、吉川组、高冈组、大同组出张所、合资会社草场组出张所、栗原组、松本组、 京城阿川组、京城土木、福井高梨组、藤田组出张所、铁道工业、 谷组、共和组、合资会 社三田组出张所、白井组、清水组出张所、新京阿川组、志岐土木、神开组出张所。1938年 65家,1940年增加到86家。
    1932年5月,日本侵占佳木斯。1937年佳木斯有日本人经营的建筑企业5家:合资会社北 满商事、佳木斯土木公司、寺岛组、一户工材社、三共组。1938年,在佳木斯设有本店或在 佳木斯设出张所的建筑业增加到25家,资本较为雄厚的有8大组:株式会社伊贺原组,资本 150万元(伪满国币,下同);株式会社大同组,资本200万元;福昌公司,资本500万元;株式 会社大林组,资本500万元;株式会社大仓组,资本l 000万元;株式会社清水组,资本500万 元;株式会社福高组,资本200万元;株式会社神谷组,资本200万元。据《佳木斯商工案内》 (伪康德六年十月版)记载,1938年,从事土建劳役的劳工达3万人,在当时使役劳工之多“居 全满第一”。1943年,佳木斯日本的建筑企业增加到45家,有:东满土地、大陆公司、前田 组、建国组、三好组、今井商会日本工会、新福组、兴邦土建、新川组、神州组、佳木斯电 气工事、向阳土建、大庆土建、大同组、松泽商会、满洲土木、满洲铺道、福昌组、八洲组、 满洲松本组、长谷川组、满洲水道、大亚土木、大满土建、鹿岛组、大连中岛组、星野组、 木兴土木、大仓土木、冈田组、大林组、大洼工业、吉田组、南满电气、新京土木、协和洋 行、福高组、抚顺工业、协和电气工业、松田组、总成土木、高冈组、康德组、成川工务所、 京城土木。
    日本人在黑龙江省经营的建筑企业,大多数没有固定资金、固定工人和固定厂址,一名 日本经理带几名技术人员,搭一间席棚子,安一部电话就算开业。每到施工季节,通过中国 的大小把头到河北、山东一带农村招揽破产农民,或由当地日本统治者派劳工、抓劳工当建 筑工人,利用揽来工程的预支费购置材料,支付工资,天寒地冻不能施工时就散伙,工人各 回各家或就近投亲靠友另谋生计,第二年春暖花开再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