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设计队伍

  一、建工系统建筑勘察设计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省(含松江省)基本建设任务主要以修复、改建被日伪 破坏的建筑工程为主,新建项目很少。工程设计由留用的外侨、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 员承担,尚无独立的国营建筑勘察设计单位。为适应1953年开始的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的需 要,黑龙江省于1952年筹建独立的国营建筑勘察设计机构。同年10月,哈尔滨市设计公司成 立(今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隶属于松江省建筑工程局,有职工1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120人,外侨占50%。1952年11月,黑龙江省设计公司在齐齐哈尔成立,有职工60余人,其中 工程技术人员30余人。他们来自政府职员、私营建筑工程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哈尔滨市工业大 学毕业的苏联侨民。1953年,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城建部门、佳木斯市房地部门相继组建 建筑勘察设计机构。至1953年底,全省有建筑勘察设计单位6个,职工452人,其中工程师67 人、技术员92人。50年代末,齐齐哈尔建筑设计院、牡丹江建筑设计院、黑河地区建筑设计 院陆续组建,设计队伍不断扩大。到1960年底,全省地市以上设计单位10个,有职工954人, 其中工程师43人(因外侨工程师回国,故数量减少)、技术员333人。1961年,基本建设项目下 马,设计队伍缩小。仅据省建设厅设计院、省轻工业厅设计院、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等单位 1962年统计,职工由1961年末的569人减少到248人,减少57%。1964年,国家财政好转,基 本建设投资额增加,设计力量又有所回升。1965年,全省建筑勘察设计单位6个,职工649人, 其中工程师41人、助理工程师47人、技术员31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建筑设计 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机构被撤销,设计人员被下放,工作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9月,省建筑 设计院被撤销,组建省建设公司设计室,职工由1966年末的262人减到28人。佳木斯市建筑公 司设计室设计人员大部分被下放,有的被迫外流,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69年火车站站前广 场修建毛主席塑像,只好把已下放当工人的人员抽回来搞设计。1972年设计单位陆续恢复, 下放的设计人员逐步调回,设计工作形势开始好转。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筑 勘察设计事业得到振兴,设计队伍发展壮大。除省、地、市级建筑设计院全部恢复工作外, 各县相继组建建筑设计室,全省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建筑设计网络。1985年,集体和个体建 筑设计事务所开始出现。1985年底,全省共有建筑勘察设计单位170个(含集体和个体11个), 职工2 87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9人、工程师782人、助理工程师756人、技术员750人。甲级 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齐齐哈尔市建筑设计院等, 已成为全省建筑设计的骨干力量。
    (一)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
    该院创建于1954年8月。建院初期有职工17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2人,设两个设计室。 1985年,发展到职工36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8人。它是一个能够承担大型公共建筑、工 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的综合性甲级建筑勘察设计单位,设有建筑、结构、供热通风、 给水排水、电气、室内外装饰、建筑经济、工程地质、工程测量等专业;下设深圳、大连两 个分院,4个设计室和时代建筑装饰公司、工程地质、工程测量、新技术研究所等设计、勘 察、科研单位,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30余年,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在全省优秀设 计评选中有10项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表扬奖3项;获省级以上优 秀设计方案奖25项、省级以上标准图优秀设计奖3项、优秀工程地质勘察2项。1981年,郭怡 淬设计的镜泊湖宾馆工程在全省第三次优秀设计评选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和1986年度全国 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该院还承担了国外建筑工程设计任务,1973年,承担了毛里塔尼亚国 家卫生中心和3个地区卫生中心总建筑面积9 100平方米的设计任务。1981年,完成了总建筑 面积2.6万平方米,比赛大厅可容纳1万人的缅甸国家第一体育馆工程的全部施工图设计。建 筑设计方案水平不断提高,在1983年哈尔滨市松花江大桥小区高层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中有两 个方案中选。1984年,在哈尔滨电视台设计方案竞赛中,提出6个方案全部中选。同年,在大 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宾馆、办公楼设计招标中,8个设计单位投标,提出31个方案,惟该院宾馆 设计方案中标。
    
    自建院到1985年共完成建筑设计5 400余项,设计面积980万平方米,规划与总图设计1.6 万公顷;完成工程勘察1 268项,钻探进尺10万标米,地形与工程测量370标平方公里,控制 测量l 600平方公里。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7年中,完成建筑设计1 831项,占建 院以来完成总数的33.9%;完成设计面积512万平方米,占建院以来的完成总数的52.2%; 设计人员年人均设计面积0.5万平方米,是建院初期的8倍。1981年1月,实行企业化管理试 点后,经济效益显著,5年获利润近千万元。
    (二)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
    该院成立于1952年10月。建院初期有职工1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0人;1985年末有 职工18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1人,是一个专业齐全,技术力量较强,可承担大型公共建 筑和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的甲级建筑设计单位。建院至1985年末共完成建筑设计面积约l l00 万平方米。50年代,哈尔滨市著名建筑多为该院设计,如哈尔滨友谊宫、哈尔滨市工人文化 宫、哈尔滨青年宫、哈尔滨少年宫、黑龙江省中医学院、黑龙江省政府办公楼、北方大厦、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七八十年代又创作出一批好作品,有哈尔滨工人体育馆、哈尔滨冰 球馆、哈尔滨天鹅影剧院、哈尔滨市政协办公楼、大庆文化宫等。在全省优秀设计项目评选 中,有8项获奖,其中一等奖l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表扬奖1项。1983年,承担中国驻 马达加斯加大使馆工程设计,包括使馆办公楼、大使官邸、宴会厅、公寓楼等11个子项工程, 采用现代建筑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处理手法,满足了使馆建筑庄严、美观、大方的要求,建 成后成为该国首都一组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在设计中推广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有 6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三)齐齐哈尔市建筑设计院
    该院成立于1959年1月。建院初期只有38人,到1985年已发展到有职工130人,其中工程 技术人员98人,成为甲级建筑设计单位。自建院到1985年末共完成建筑设计面积201.7万平 方米,地质勘察钻探进尺4.5万标米。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7年中完成建筑设计面 积116.5万平方米,占建院以来完成总设计面积的57.7%;完成地质勘察钻探进尺3万标米, 占建院以来完成总数的65.3%。设计水平不断提高,由建院初期承担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设 计,发展到80年代承担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创作出一批好的作品,主要有:获国家 70年代优秀设计表扬奖、全省70年代优秀设计一等奖的齐齐哈尔市水泥制品厂预应力混凝土 管车间;获全省优秀设计二等奖的齐齐哈尔市建工局合建楼、齐齐哈尔市消防大队办公楼、 齐齐哈尔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获表扬奖的齐齐哈尔5 000吨冷库等。设计的大型公共建筑有: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1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齐齐哈尔市联营展销中心大楼;建筑面 积l万平方米、13层的齐齐哈尔电视大楼;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9层的龙江宾馆等。在设计 中大力采用新技术、新结构,60年代采用钢丝网水泥波形拱屋盖、钢筋混凝土折板屋盖、悬 索结构和箱型结构;70年代采用后张自锚预应力屋架、钢筋混凝土门式钢架等。自1979年7月 实行企业化试点后,经济效益发生明显变化。至1985年末,共收取设计费497.6万元,获取 利润201.4万元。1985年全员人均年产值1.17万元,设计人员人均年产值达1.37万元。 二、 非建工系统的建筑勘察设计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省非建工系统的建筑 勘察专业设计单位尚属空白。国家在黑龙江省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工程均为苏联设计,一般 工业项目由中央部属设计院或外省设计院承担。随着工业的发展,建设项目增多,非建工系 统的建筑勘察专业设计机构陆续组建。1958年9月,黑龙江省规模较大并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 专业的省冶金工业厅设计院(省冶金设计规划院)成立,当时有职工140人,其中工业与民用建 筑专业(以下简称“工民建”)25人。其后,农垦、林业、水利等行业的建筑勘察设计单位相 继建立。1965年底,全省有非建工系统的建筑勘察设计单位16个,职工约l 100人。1966年“文 化大革命”开始后,这些建筑勘察设计队伍同样受到严重破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85年,全省已有轻工、化工、农垦、水利、交通、冶金、林业、 纺织、电力、铁路、机械等行业设有门类比较齐全、专业配套的专业勘察设计院(室)87个, 职工6 82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2人、工程师1 610人、助理工程师989人、技术员l 069人; 设有工民建专业的45个单位,有工民建专业人员63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7人、工程师208人、 助理工程师202人、技术员207人。
    农垦、林业的勘察设计单位中工民建力量较强。省农垦系统有设计单位18个,从农场总 局到农场管理局、农场(厂)层层设有勘察设计机构,形成三级设计网络。1985年底,农垦系 统勘察设计单位有职工716人,其中工民建专业188人。省林业系统有勘察设计单位8个,职工 l 836人,其中工民建专业202人。设计力量较强的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62年9 月,当时有职工279人,其中工民建专业36人(工程师6人、技术员30人);到1985年,职工增 加到933人,其中工民建专业人员113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47人、助理工程师51人、技 术员7人)。自建院到1985年末,共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面积135.5万平方米。近几年来, 开始跨行业打入省外建筑市场,承担中外合资项目的设计。林业工业项目已承担了年产30万 件板式家具的大型刨花板厂、年产4万立方米金属壳体干燥车间、年产10万立方米引进设备的 制材车间、年产1.5万立方米引进设备的中密度纤维板厂等设计;民用设计承担了500个床位 的综合医院以及综合性较强的电视台、大型俱乐部、宾馆和高层建筑。它由原专业不配套发 展成为专业配套、技术力量较强的设计单位。
    非建工系统建筑勘察设计单位除承担本系统专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外,还承担地方部分建 筑设计任务,从而弥补了本省建筑设计力量的不足,已成为全省建筑设计队伍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辅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