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辽代宫帐军和部族军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内蒙昭乌达盟八仙洞一带)称帝,建立辽朝 。
    黑龙江地区全部在其统辖区内,属“黄龙府都部署司”管辖。
    辽代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大。据《辽史·兵卫志》记载:“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 ”其体制大体上由宫帐、部族、京州、属国兵等组成。宫帐军(又称皮室军)为禁军,由皇 帝直接控制;部族军是包括契丹本族在内的诸部落军队;京州军是由汉族乡丁组成的部队; 属国军是境外附属部落的军队。当时,在黑龙江地域既驻扎有部族军,又时常有宫帐军活动 。
    宫帐军,据《辽史·营卫志》记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 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说明辽朝 的统治中心是流动的,随着皇帝“行在之所”而转移,春、夏、秋、冬随季节而异。据史料 记载,约在辽圣宗(984至103年)时,辽帝的四时“捺钵”有了比较固定的地方,春、夏大 体上在黑龙江地域的混同江(今松花江),永安山(大兴安岭南麓一带)。届时这里就成了 辽朝的政治中心和禁军——宫帐军的驻防区。宫帐军为皇帝直接控制的武装力量,是辽军的 主力,设“提辖司”统领。据《辽史·兵卫志》记载,在辽太宗时已有“三十万骑。”其执 行任务的情形是:“皇帝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每枪下黑毯伞一顶,以遮蔽风雪。 枪寨外,有小毡帐一层,每帐住五兵,各执兵器为禁卫。”宫帐军为辽帝亲军,“入则居守 ,出则扈从,葬则用以守陵”。除上述任务外,还要按照皇帝的意志执行征战、平叛等任务 。《辽史·兵卫志》记载:“有兵事……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兵已立见矣。”可见 其机动性和战斗性能都是很强的。
    部族军。《辽史·兵卫志》载,部族军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大首领部族军”,“ 辽亲王大臣,体国如家,征伐之际,往往置私甲以从王事。大者千余骑,小者数百人,著籍 皇府。国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骑,常留余兵为部族根本。”一部分是“众部族军”,“守卫 四边,各有司存”。各众部族军的领导机构为各路招讨司、统军司和各都府部署司。当时的 黑龙江地区,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有越里吉(今依兰一带)、奥里米(今同江一带)、剖 阿里(今苏联伯力)等五国部和黑龙江北岸一带的鼻骨德,分属黄龙府都部署司和东北路统 军司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