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元代在黑龙江地区的驻军

  1234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灭金,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于大都(今北京)称帝 。1271年建立元朝。1290年(元至元廿七年)元世祖将全国划分为1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中书省为中央,行省为中央派设地方代行中书省职权的政权机构,行省 下设路、府、州、县。今黑龙江地区大体上属辽阳行省。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属于水达达 路和开元路。下设桃温、胡里改、翰朵岭、脱翰岭、索若江等5个府。嫩江流域设蒲峪路万户 府和肇州蒙古万户府。
    元朝的兵制,据《元史》记载:“以兵籍系军机重务,汉人不阅其数。虽枢密近臣,职 专军旅者,惟长官一二人知之,故有国百年,而内外兵数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现仅据 掌握的资料略加记述。
    元朝设在中央的军事机构称枢密院,“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 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庶、无不由之”(《元史·百官》)。枢密院置枢 密使、同知枢密院事等官主其政务。设在各地的行省则为军政合一的政权组织,设平章政事 、参知政事掌军政事务。省下置路、府、州、县。长官称“达鲁花赤”,统揽军政。在各级 军队中,军官的官阶以领兵多少当爵序,分为万户、千户、百户。万户设总管,千户设把总 ,百户设弹压。各级主官又分上、中、下3个等级。
    元朝军队的兵种比较繁杂,按照民族、地区、任务加以编成。(1)以民族区分:有蒙古 人组成的蒙古军,以西北各族人为主组成的“探马赤军”,中原辽金遗民组成的“汉军”, 降附的南宋旧军队改编的“新附军”。(2)以任务区分:有宿卫军和镇戍军。《元史·兵志 》称:“宿卫诸军在内,镇戍诸军在外,内外相维,以制轻重之势。”(3)以驻地地区相区 别:各地方的镇戍军,驻守本地区的称作乡兵,出戍外地、边境的称作戍兵。戍兵是朝廷派 驻地方的部队,原有“更代番值”的制度。元统一全国后,逐渐变为“世守不易”。戍兵属 “军户”。入军籍者世代为兵不得更易,自身战死、病死则由死者弟兄或儿子替补。乡兵是 民兵性质的部队,戍守乡里。在黑龙江和东北地区的契丹军、女直军及辽东乣军,都属乡兵 。元世祖时,建“征东元帅府”于奴儿干地(今苏联境内庙街),统领黑龙江下游的军政事 宜,这个地区的吉列迷、兀者、骨嵬(今库页岛)、水达达等地的乡兵、乣军及在此屯戍的 汉军,统受其管辖。
    元朝统一中国后,又在全国实行了普遍的屯田制,“由是而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 耕之地”(《元史·兵志》)。在各屯田地区设屯田军和操守正军,两军虽属一体但各执分 工,屯田军专事屯田,操守军则专事操练防守。
    黑龙江地区西部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撒儿家族的游牧地,今泰来一带为成吉思汗幼弟 翰惕赤斤封地(府治在今泰来塔城古城遗址),史未见有大批驻军的记载。《元史·兵志》 载:“蒲峪路屯田万户府:世祖至元甘九年十月,以蛮军三百户,女直一百九十户于咸平府 (今辽宁开原)屯种。……三十一年罢万户府屯田。仁宗大德二年,拨蛮军三百户属肇州蒙 古万户府,止存女直一百九十户,依旧立屯,为田四百顷。”辽阳行省在瑞州、咸平、肇州 (今黑龙江省肇源茂兴站)等地有屯田军户4606户,耕地在4000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