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明代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及其卫所
明代中央政权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更为严密,建立了更为完备、兼有军事性质的行政机
构,这就是“奴儿干都司”及所辖的“卫”、“所”。
明太祖朱元璋遣使招抚了女真各部,又多次派员对黑龙江下游吉列迷等部“累加招谕”
。
1403年(永乐元年),明廷派“邢枢偕同知县张斌往谕奴儿干,至吉烈迷诸部招抚之”
。1404年(永乐二年)奴儿干地方部落首领相率入京朝见。于是,受领印信,“赠诰印、冠
带、袭衣”,正式承认他们是明朝地方官员,并建“奴儿干卫”。这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建
置政权的开始,也为建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打下基础。从奴儿干卫建置后的6年中,明朝在鄂
嫩河、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精奇里江、格林河、亨滚河、乌第河和乌苏里江流域等广大
地区,设置了130多个卫、所。1409年(永乐七年)4月,奴儿干地方头目忽刺冬奴等65人进
京,奏请在元代“征东元帅府”旧地奴儿干设立元帅府。5月明廷决定在奴儿干建立都指挥使
司(简称为奴儿干都司),派康旺为指挥使同知,王肇舟佟答拉哈为都指挥佥事,由钦差内
官亦失哈带领并率官前往就任。奴儿干都司建立后驻军多时达3000人,少时也有500人,轮番
戍守,“逾二年遣还”。
奴儿干都司的治所设置在黑龙江入海口的特林(今苏联境内尼古拉耶夫斯克),它管辖
的地区,东起苦夷(库页岛),西至鄂嫩河,南抵日本海,北边一直至乌第河和外兴安岭。
在这片广大地区内建立了384个卫、124个千户所,归奴儿干都司管辖。
这些卫所中的斡难河卫在尼布楚西南斡难河(鄂嫩河流域),卜鲁丹河卫在雅克萨东北
卜鲁丹河(又称博罗穆丹河或博罗木达河)流域,古里河卫在外兴安岭精奇里江上游的支流
古里河流域。喜申卫在伯力地区,襄哈卫在库页岛。
明廷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在派遣军队驻防的同时,还任命当地部落首领任卫的指
挥同知、指挥和千户、百户等官职,并经常派员巡视。明廷内官亦失哈巡视奴儿干都司时,
曾在奴儿干建造永宁寺,并立《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后永宁寺被毁,经重修并立《重
修永宁寺碑记》。碑文记载了奴儿干都司设置的经过。这是明朝继元朝之后,在整个黑龙江
流域行使有效管辖的历史见证(两碑藏海参崴博物馆)。1412年(永乐十年)冬,亦失哈等
巡视奴儿干都司,到达库页岛。召见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设酒食宴请,还赐给男女服装、
器物和谷米。奴儿干都司辖境内,未设州府县,由都司兼理民政。奴儿干都司实际是军政合
一的相当于省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