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东铁路护路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俄在中东铁路沿线所驻护路军共3个大队,3.2万余人;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后调回大部分,尚有万人以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陆续派军护路。1917年11
月由吉林省派兵进驻,成立警备队一营;设置中东铁路临时警备总司令部,陶祥贵为总司令
。这样,中国当局收回了哈尔滨以东的中东铁路沿线护路权,从此出现了两个护路队并存的
局面。
1918年2月,吉林当局在哈尔滨设立吉林中东路警备司令部,仍以陶祥贵为司令。6月5日
,吉林督军孟恩远派炮兵赴哈尔滨等地保护中东铁路,任命高秀山为中东铁路东路警备司令
。10月,委派高宴如兼吉林中东铁路警备司令,陶祥贵改任东路司令,驻防绥芬河。黑龙江
省督军公署以中东路受“俄党滋扰”为由,抽调本省各旅军队分段驻防,统一指挥。同年2月
,黑龙江当局也设立黑龙江省中东铁路临时警备司令部,委派督军公署参谋长张焕相兼总司
令,第四混成旅旅长张明久兼左司令,第二骑兵旅旅长张奎武兼右司令。这样,哈尔滨以西
的中东铁路沿线的护路权也由黑龙江省军队收回。同年9月21日,黑龙江督军鲍贵卿将中东铁
路临时警备司令部改组为中东铁路警备司令部,驻满洲里,委任车庆云为总司令,袁庆恩为
副司令。
1919年7月1日,根据协约国海参崴军事会议关于中国军队负责防护中东铁路的决议,设
吉林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部,仍以第三旅旅长陶祥贵兼任总司令。设黑龙江中东铁路护路
军总司令部,委派海满奉军边防第一混成旅旅长耿玉田为护路军总司令。8月23日,吉林、黑
龙江两省的护路军在哈尔滨合组成立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部,吉林督军、中东路督办鲍贵
卿兼任护路军总司令,并对护路任务作了分工,把全线分为哈长、哈满、哈绥3段,各区段设
司令部:(1)哈满护路军司令部驻满洲里,奉军旅长耿玉田任司令,副司令驻富拉尔基。1
930年1月17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任命程志远为哈满护路军司令,护路军由骑兵十
团、步兵十六团组成,后为第一混成旅旅长万福麟、梁忠甲、苏炳文接任。(2)哈长护路军
司令部驻哈尔滨,吉林第十九混成旅旅长张焕相任司令。(3)哈绥护路军司令部驻一面坡,
吉林第三混成旅旅长陶祥贵任司令,后为吉林第十七混成旅旅长蔡永镇接任。
1920年以后,张景惠、孙烈臣、朱庆澜都先后任过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1922年11月
24日,东三省保安司令部“为统一事权起见,特设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由护路军总司令
兼理,所有东省特别区内之军警、外交、行政、司法各机关均由护路军总司令兼东省特别区
行政长官监督节制”。东省特别区的范围,包括哈尔滨道里和哈尔滨至满洲里、哈尔滨至绥
芬河、哈尔滨至长春等3条铁路沿线地区。
1923年3月1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正式成立,护路军总司令朱庆澜兼任行政长官
。此后,张焕相、丁超、张景惠等先后担任或兼任护路军总司令,直到东北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