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世纪初,随着唐王朝的衰亡,中原地区出现四分五裂的态势。北方的契丹国(公
元916年建都于临潢)趁势崛起。随着国力的增强,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积极准备南下,问鼎
中原。由于东部敌国渤海的存在,契丹不敢轻举,遂有公元925年至926年东征渤海之战。
公元925年末,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亲率契丹军及回鹘、新罗、吐蕃、党项等盟军近30万
人,东征渤海。公元926年正月,契丹军攻占渤海国西部重镇扶余府(今吉林农安)。尔后,
兵分两路,直趋渤海国都忽汗城。途中,契丹大将肖阿古只击败渤海老相率领的3万军队。皇
太子耶律倍、大元帅尧骨率领的另一路契丹军急行数日,于2月23日夜将忽汗城包围。渤海国
王大諲譔(公元907—926年)于2月26日向契丹请降。28日(正月十四日)大諲譔率文武百官
300余人出降。耶律阿保机“优礼释之”,并于正月十七日诏谕渤海各地方州县官吏归降。3
月5日,忽汗城内许多渤海士兵不满渤海王朝的投降举动,自动奋起抗击入城搜索兵器的契丹
士兵,杀死近侍康末但等13人。在部分将士的推动下,大諲譔于3月6日决定停止投降,继续
抵抗契丹军。耶律阿保机遂下令攻城。契丹军从东、西、南三面发动进攻。契丹大将康默记
率士兵首先攻占东门,忽汗城陷落。契丹大军入城,大諲譔率僚属再次“请罪”于耶律阿保
机马前,被

契丹军押至契丹上京临潢府,渤海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