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抗日联军对日伪军的作战

  一、密山战斗
    1933年9月中旬,在平阳镇一带活动的人民抗日革命军军长李延禄得到情报:密山县城伪 军骑兵四旅陶团已开赴饶河一带,城内兵力空虚。李延禄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战机,攻打密山 县城。
    密山县城郊有一条经半截河镇到达密山的公路。李延禄决定采取佯攻半截河,实取密山 城的作战方案。他先以人民革命军的名义,给半截河伪商会下达通知书,限期为部队准备好 冬装和粮食,“逾期不交以武力解决”。接着,又派一支小部队在半截河四周出没,给敌造 成错觉。半截河及平阳镇的日伪军得悉后,各自加强防守,日夜加派双岗警戒。就在半截河 、平阳镇日伪军忙于防备之际,人民抗日革命军则于9月16日夜连续行军,进袭疏于防范的密 山县城。这次战斗由一团团长杨太和指挥。午夜12时,总攻开始,密山县城四门枪声大作。 守西门的伪地方官张保董见攻城声势很大,便急忙寻找退路,隔着城门高喊愿开西门,请攻 城部队让路撤退。杨太和下令停火,闪开中路,张保董大开西门后,率队逃出。
    杨太和指挥部队由西门入城后,直扑伪警备队,将猝不及防的伪军全部缴械。此时,其 他各门也相继突破,但部队在进攻县公署时,遭日军机枪火力阻击。杨太和决定不与敌纠缠 ,派一部分部队将日军封锁在院内,命其他部队分头收缴汉奸商号、日伪仓库。17日凌晨3时 ,部队将缴获的各种物资运出城后,全部退出。这次战斗,人民抗日革命军战果甚丰,共缴 获步枪134支、短枪4支、子弹1万余发,及大量其他军用物资。
    二、方正战斗
    1935年3月,为庆祝“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的成立,各路军的领导人赵尚志、李华 堂、谢文东等研究决定共同攻打方正县城。3月9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自卫军支队、 民众军和“明山”队等联合军共450余人,包围了方正县城。拂晓,围城部队分四路向方正县 城发起攻击。200余名守城敌伪军警依托坚固的城墙和炮台进行顽抗。至中午12时,第三军攻 城部队从东门攻入城内,打开伪警察署,毙伤伪警察6名,俘虏伪警务股长1名,缴获15支枪 ,焚烧了日本参事官、指导官住宅。但伪县公署与西大街因敌顽抗未能攻克。其他各部也有 所缴获。后攻城部队得知通河、宾县敌人派兵救援的情报后,迅速撤离方正县城。
    三、刁翎、林口战斗
    1935年9月,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及三军一部决定联合进攻南刁翎。各部队经共同研究 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9月26日上午10时,三军一团、四军二团、独立第二旅及李华堂部、 谢文东部共600余人,向南刁翎发起进攻。在各路部队的打击下,南刁翎地方警察大队60余人 迅速被击溃,大部被歼。伪军守备队段营全部反正。27日,同盟军在西北楞、大盘道一带与 敌增援部队500余人遭遇,战斗进行6小时许,敌人撤走。其后部队接到四军五团团长李天柱 的报告:驻林口日伪军大部出动,兵力空虚。同盟军决定乘机进行突袭。部队急行军,于28 日夜到达林口。29日凌晨3时,从南北两面攻入街内,占领日军兵营,缴获军马近百匹和一批 粮食、弹药,然后撤出。
    四、莲花泡战斗
    1936年2月中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根据军部的指示,从额穆转移至宁安县镜泊 湖一带。2月下旬,该师各团在距宁安县东京城30余里的吊水楼西北地区休整。这时,师部接 到东京城敌军即将出动的情报。第一师遂以莲花泡为中心进行了部署:第三团在东北方向占 据石滩,对东京城方向进行警戒;师部宣传队和第一、二团在莲花泡北面。2月27日夜,驻东 京城的日军和伪军二十七团第三营向莲花泡秘密前进,伪军骑兵第三十三团自东京城上马莲 河出发,向吊水楼以北地区迂回,准备包围第五军一师部队。次日拂晓,战斗打响。由于敌 势较强,日伪军又使用化学武器,战斗对抗日联军呈不利形势,第五军一师虽多次展开攻击 ,但屡受挫折。下午,师部下令各团迅速分路突围。第一师主力撤出战斗后,掩护部队撤退 的第二团四连马连长率领的19名战士,陷入敌军的包围中。马连长虽被毒气熏得处于半昏迷 状态,仍顽强地率领战士潜伏在灌木丛中。当日军指导官林田中佐指挥日军搜索时,马连长 突然开枪射击,将其击毙,其他战士也英勇拼搏。经激战,马连长和全体战士壮烈牺牲。莲 花泡战斗中,击毙日军林田中佐以下官兵70余人,伤20余人。抗联部队也受到很大损失,牺 牲78名,伤45名。
    五、老钱柜战斗
    黑龙江省汤原县老钱柜驻守的日伪军森林警察队百余人,抢掠森林资源,镇压当地军民 抗日活动。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根据中国共产党北满临时省委关于扩大游击根据 地的指示,为拔除该据点,由政治部代主任张寿篯(李兆麟)率军直及洼区青年游击连百余 人组成的突击队,于17日晚乘马爬犁由浩良村出发,途中拔除查巴气、南岔等敌关卡,顶风 冒雪,急行军两昼夜,行程200余公里,于19日晚8时抵达老钱柜。突击队巧妙利用被降俘的 伪警察中队长迷惑伪警察哨兵,顺利解除担任警戒的伪警察武装;然后趁风雪夜暗,一举攻 入日军营房,顷刻大部日伪军被歼,猝不及防的日军森山指导官企图顽抗,被当场击毙,其 余日伪军警缴械投降。此战,毙俘日伪军警察1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余支、子弹4000发、 电台1部,摧毁了老钱柜据点,为建立小兴安岭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六、舒乐河镇战斗
    舒乐河镇是汤旺河军事要地。镇内驻有230名日伪军,100余名伪警察。1936年4月,东北 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司令部保安团、少年连和五、六两个团从汤旺河开始西征, 首先向舒乐河镇发动进攻。为顺利攻占该镇,西征部队选派70名手枪队员,化装潜入街内各 公共场所,策应主力部队。当手枪队出发后,赵尚志进行了战斗动员,旋即发起攻击。各部 队行动迅速,里应外合,一举攻占舒乐河镇。此次战斗,俘虏日伪军100余名,缴获步枪300 余支,拔掉了敌人在松花江北岸的一个重要据点。
    七、虎头山战斗
    1936年8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及部分抗日义勇军计300余人在团长关化新的 率领下,赴方正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当路过宾县到达虎头山附近的李家屯时,遭到日军松本 部队的围攻。部队凭借大院的几个炮台向敌人猛烈射击,从清晨激战至中午,部队为迷惑敌 人,突然停止射击,日军误以为抗日军弹药耗尽,便冲到东南炮台脚下刨墙挖洞,准备冲进 大院。这时,第二团10名突击队员突然跃上墙头,打死了掩护挖墙的敌人机枪射手,随之勇 猛的冲出墙外,击毙正在刨墙挖洞的敌人,夺取了敌人的重机枪,猛烈向敌人射击。在院内 的部队迅速冲出院外,向敌人反冲击,一举击败日军。这次战斗,日军60多名,除逃跑六七 人外,其余全部被歼。共缴获重机枪2挺,步枪32支,手枪7支,弹药2箱。
    八、佛山(嘉荫)战斗
    1936年12月1日,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五师及当地山林队、义勇军400余人,在五师师长景 永安的带领下,向佛山县城发起攻击。联军首先捣毁无线电台、有线电话,切断了县城与外 部的联系,接着又解除了国境监视队的日本军官等30人的武装。伪县公署守军企图抵抗,但 在强大的攻势下,日军参事官及10余名警察逃向黑河。一排伪军在日军桥本中尉指挥下,进 行抵抗,终被击溃。12月2日下午2时,佛山县城被抗日联军占领。
    这次战斗打死日军桥本等9人,伪军3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并活捉了伪县长和警察局 长。抗联部队在进城3日后撤出。
    九、大盘道战斗
    1937年初,抗联五军一、二师和军部直属部队,先后集结在以刁翎为根据地的牡丹江下 游地区。1月下旬,地方抗日救国会密报敌情:驻后刁翎街的日伪军300余人准备向林口撤退 ,并勒令当地居民出爬犁200余张,供其使用。五军副军长柴世荣对敌情进行综合分析后,决 定在日伪军的必经之路大盘道伏击日军。
    1月27日夜,柴世荣率五军二师五团、军部警卫营、青年义勇军和妇女团,于28日凌晨秘 密到达大盘道山上隐蔽设伏。第五团及警卫营占领大盘道两旁柳条通和山坡上的阵地,军部 和青年义勇军、妇女团埋伏在大盘道北面的蛤蟆塘山顶。这时,天下大雪,冰雪覆盖着大地 ,抗联战士潜伏在用冰雪筑成的掩体后,静等日军。中午12时30分,日军尖兵50人,坐着爬 犁向盘道上移动,随后大队载有日军和物资的爬犁全部进入伏击圈内。午后1时,指挥部发出 向敌攻击的命令,步枪、机枪和迫击炮向敌猛烈开火。日军突遭袭击,立刻混乱,在公路上 盲目抵抗。激烈的战斗进行到下午4时,消灭全部日伪军官兵360名,同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 、辎重和粮食。
    十、冰趟子战斗
    1937年1月,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军西征到达海伦县东山里地区。海伦、通北等地日 伪军得知抗联部队北上的消息后,立即调动大批部队对抗联三军西征部队进行围剿。赵尚志 率部在同日伪军进行巧妙周旋后,进入通北的“冰趟子”(结冰后的水草甸子)进行休整, 待机出击。在部队休整时,得到群众报告:有800多名日伪军进山讨伐。赵尚志果断决定利用 “冰趟子”两侧是山,可以设伏的有利地形,打一次伏击战。他立即将部队从山口到“冰趟 子”布置了一个“口袋阵”,并派一个班到山口诱敌入“口袋”。赵尚志把指挥部设在“冰 趟子”东北角的小山上,军部教导队100余人埋伏在半山腰,二师200多人布置在东角的小山 上,新编入军部教导队的原三师100多人隐蔽在东南面的山上。伏击部队严阵以待,静候日伪 军到来。
    次日上午9时许,日军北黑部队300多人及大批伪军乘爬犁来到“冰趟子”。前哨排与敌 接火后,边打边退,诱敌深入。当敌马爬犁冲到山边时,二师部队猛烈开火,击毙一批日军 。跟在日军后面的伪军,见日军遭到阻击,便从南北两侧实施迂回包围,当伪军接近伏击阵 地时,军部教导队猛烈射击,南北山上部队也同时向敌军开火。经过短时间的战斗,南北两 翼的伪军被火力压在冰上,敌军几次想爬起来撤退,都因冰上太滑及火力过猛,未能得逞。 战斗至中午时分,天气由阴转晴,能见度极好。伏兵居高临下,以点射消灭趴在冰上的敌人 。至天黑,剩下的部分敌人爬起向后撤退。抗日联军乘胜追击,大败敌军。
    这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300多人,其中日军指挥官7人,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3挺, 步枪100余支和大量弹药及给养。
    十一、前刁翎屯战斗
    大盘道战斗后,驻在刁翎的200余名日军和伪军1个营,小心谨慎不敢出扰。柴世荣认真 地分析了敌情后,决定乘胜出击,一举歼灭前刁翎的伪军。
    2月1日傍晚,抗联五军四团、五团、警卫营和青年义勇军从徐家屯附近出发,强行军30 里,到达刁翎西山。四、五团分工攻打防所伪军,警卫营和青年义勇军截击后刁翎的出援之 敌。前刁翎伪军二十六团第一营有4个连,分驻3处:营部和一连驻北面张家大院;二、三连 驻西防所;四连驻东防所。夜11时30分,四团杜团长率突击队隐蔽进村,俘敌哨兵后,随即 突进营部大院前门,几个战士跳入院内,将大门打开。突击队迅速扑向院子四角炮台,将炮 台伪军缴械,并将整个院子包围,向进行抵抗的伪营长住所及兵舍猛烈射击。伪营长以下几 十名伪军当即被击毙,其余伪军全部投降。与此同时,五团六、七连将大院伪军全部俘虏。 营部和东大院伪军被解决后,只有西防所前后两个院套的伪军在日军教官和日本宪兵小队的 胁迫下,死力抵抗。突击队向敌发起猛攻,前院套很快即被攻破,经激战后院套战斗亦胜利 结束。这次战斗,打死日军教官5人、宪兵16人,击毙伪军营长以下近30人,缴获大量枪支弹 药。
    十二、小南河战斗
    1937年3月5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率部150余名在饶河县小南河进行抗日活 动。已叛变投敌的前七军秘书罗英引导饶河县日本参事官大穗率领100多名日军对七军部队进 行突然袭击。陈荣久临危不惧,沉着指挥部队,坚决抗击日军的进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 ,击溃了敌军。部队正拟发起冲锋时,饶河县伪警察大队长苑福堂带领200多人从后面突然袭 击过来,部队腹背受敌。在这危急时刻,身负重伤的陈荣久坚持指挥战斗。战至下午,终于 突出重围。此战,击毙大穗以下日军30余人,伤日军10余人,打死打伤伪军数十人。陈荣久 军长在掩护大队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十三、依兰战斗
    1937年始,日伪军加紧在依兰、方正、富锦及毗连地带实行归屯并户和经济封锁,企图 隔绝抗日联军与群众的联系,断绝抗日联军部队的给养和弹药来源。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抗 日联军三、四、五、八、九军在这一带活动的部队于2月在九军军部召开会议,决定围攻伪三 江省重镇——依兰县城,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抗日联军部队成立了攻城总指挥部,周保中任 总指挥,李华堂任副总指挥,并决定在主力攻城的同时,以一部伏击双河镇援敌。当时的依 兰县城是日伪军军事物资集散地,驻有日军150名,伪军700余人。3月19日下午5时,抗日联 军各部队开赴通北及砬子底、马家屯等地,总指挥部进至神树寺。午夜0时20分攻击开始,抗 日联军部队先以炮火袭击日军守备队,接着主力以南大营伪军驻地为目标,攻击前进,首先 突入县城西北防所,将伪军一个排缴械。尔后,从城西北和西南两面夹击据守南大营的伪军 。与此同时,三、四军部队从倭肯河岸向据守在东火磨的日军发动攻击。20日晨6时,将城区 大部占领。由于日伪军抵抗顽强,抗日联军部队无全歼敌人的把握,遂于6时20分陆续撤退。
    双河镇日军闻知依兰县城被围之后,即出动增援。下午2时,日军进入联军伏击圈。五军 二师放过敌先头部队,向敌后续部队猛烈开火。敌先头部队见主力被袭,迅速占领高地,向 联军反击,但即遭八军一师的猛烈打击。战斗进行两小时,敌援军全部被消灭。
    这次依兰战斗,共消灭日军300余人,伤伪军数十人,俘伪军25人,获得大量枪支弹药, 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十四、汤原战斗
    1937年5月,抗日联军第六军为推动松花江下游地区抗日斗争的发展,解决部队物资装备 ,决定袭取汤原。
    汤原县城位于松花江北岸汤旺河与松花江汇合处,是一个军事重镇。5月18日晚,六军参 谋长冯治纲率六军二十八团约300余人的突击队抵近汤原县城。半夜时分,在潜伏人员王春林 等人接应下,进入县城。按照预定部署,兵分两路向北门和县公署发起攻击。王春林带15人 迅速抵达北门,将警卫人员全部缴械。进攻县公署的部队受到敌警察守卫队的顽强抵抗。突 击队一阵猛攻,当即消灭警察局巡官齐藤宽等日伪军数十人。正在双方相持不下之时,王春 林从北门返回,以其未暴露的身份,骗开敌人房门,将敌人全部缴械。此后,突击队以一部 阻击敌增援部队,以另一部打开监狱和仓库,释放在押人员,抢运军用物资。最后,将敌县 公署点燃,部队交替掩护,撤出城外。
    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数十人,缴获迫击炮3门、轻机枪3挺、步枪62支、手枪3支、子弹 3.5万余发、军马35匹和大批弹药。
    十五、五道岗伏击战
    1937年7月末,周保中率抗日联军第五军警卫旅到依东地区进行活动。8月21日,日军黑 石部队600余骑兵自孟家岗出扰。周保中闻讯后,指挥第五军警卫旅、第八军三师及独立师联 合部队400余人,在五道岗设下伏兵。部署是:第八军和独立师骑兵部队担任诱敌任务,第五 军警卫旅部队占据五道岗南北高地,负责截击日军。上午10时,敌骑兵先头部队被诱入伏击 圈,接着,主力也暴露于伏兵阵地之前。伏兵部队突然发起猛烈进攻,敌人立刻大乱。仓促 间敌一部占领道南高地,大部向联军左侧阵地猛冲,但皆被击退。部队乘势反击,将敌压缩 至岗南大道两侧。午后3时,联军全线发起冲锋,敌骑兵200余人突围向太平镇逃去。下午4时 ,战斗结束。这次战斗击毙日军300余人,伤50余人,打死战马200匹,夺获马枪220支、轻机 枪10挺等战利品。
    十六、小孤山战斗
    1938年春,日伪军派出大批部队分路搜索,袭击富锦、宝清境内的抗日联军密营。3月1 8日,200名日伪军和100多名伪兴安军骑兵向宝清西沟与宝石河子之间的尖山子五军密营逼进 。为拖住敌人,防止敌人进入山中破坏抗日联军密营,第五军三师八团一连16名战士(其中 有总部交通员2名)在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带领下,在头道卡子附近的小孤山阻击敌人 。敌遭阻击后,将小孤山四面包围起来,并以迫击炮、手榴弹猛烈进攻。一连战士不畏强敌 ,居高临下,沉着应战。战斗相持一天之久,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敌军强攻不下,便用迫击 炮向小孤山轰击。临近傍晚,部队弹药耗尽。李连长命令2名总部交通员和另2名受伤战士转 移。并命身边战士将枪支摔碎,抛入雪谷中。当敌再次冲上山时,李连长等面对敌人挺身痛 骂,至死不屈。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近百名。八团一连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等12名 抗联勇士壮烈殉国。
    十七、西风嘴子战斗
    1938年9月26日,在虎林、饶河一带活动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部接到地下联络员送来 的情报,获悉敌1名高级官员乘船到挠力河畔小佳河来视察“集团部落”。这时,代理军长崔 石泉与来军部汇报工作的第一师副师长姜克智决定率军部人员及少年连,在敌人返回必经之 地西风嘴子时予以截击。崔石泉等指挥战士连夜构筑工事,挖好掩体,设下埋伏。9月28日晨 ,日军汽艇由小佳河上游直向西风嘴子开来。当汽艇行至距七军埋伏阵地几十米远的时候, 七军军部人员及少年连战士用机枪、步枪向汽艇猛烈射击,舵手当即毙命,汽艇搁浅。敌人 因突然受到袭击,惊慌失措,于忙乱中拼命抵抗,但在七军战士的猛烈火力打击下很快被歼 灭,战斗胜利结束。此次战斗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7支、子弹4000余发,击毙日伪军39人, 其中有1名是伪军政部日军日野武雄少将。
    十八、柳毛河子战斗
    1939年8月,五军三师副师长张镇华带领10多人的小分队执行护送吉东省委特派员任务归 来,途经虎饶地区挠力河,得知柳毛河子沟驻有日伪军“采金保护队”30余人,决定予以突 袭歼灭。
    通过侦察和向两名采金人了解,小分队详细掌握了敌军的武器装备、兵力部署、活动规 律情况。张镇华对小分队作了战前动员,讲明敌人虽配有精良武器,但缺乏训练,战斗力较 弱,且有一部分兵力外出,是消灭敌人的有利时机。鼓励大家坚定信心,一鼓作气消灭敌人 。8月17日上午,小分队以密林为掩护,隐蔽接近敌人,对敌人居住的帐篷形成包围,尔后突 然发起攻击,同时高喊“要枪不要命,打的是日本人”的口号。猝不及防、张惶失措的敌人 多数四散奔逃,少数持枪顽抗的被当场击毙。外出之敌闻讯赶回,但慑于小分队的军威和火 力而不敢靠近。这次战斗打死日军军官1人,毙伤伪警察多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20支、手 枪2支、子弹3000余发。
    十九、讷河战斗
    1939年9月,抗日联军第二支队为打破敌人发动的三省(北安、黑河、龙江)大“讨伐” ,壮大抗日声势,决定攻打讷河县城。
    9月15日,抗日联军第六军参谋长兼第二支队长冯治纲率二支队120余人,绕过敌军数处 据点,向讷河县县城逼近。9月18日23时,二支队兵分3路发起攻击,姜福荣率教导队和八团 攻打伪军驻地北大营,王钧率十二团攻打县公署警务科、监狱和银行,讷河抗日先锋队攻打 警察训练所。当讷河县城的主要街道和据点被控制后,警务科和警察训练所的敌人纷纷缴械 投降。此后,十二团和讷河抗日先锋队全部换上警察服装搜索战场,在街中心俘虏了伪军团 长孙承义。教导队和八团在进攻北大营时,受到日伪军的顽强抵抗。为避免与敌纠缠,以强 大火力将敌军封锁在营房内,另两路攻城部队砸开弹药库、被服库和粮库,运走大批弹药物 资,拂晓前安然撤退。
    二十、克山战斗
    1940年夏,抗日联军三支队决定攻打克山县城。当时县城内驻有伪军1个团、1个警察训 练队、1个日军守备队。由于力量悬殊,采取了“智取”的方案。在攻打克山前一个月里,三 支队不断在北兴镇与讷河的交界处袭击敌人,大造声势,使敌人不断调兵出城“围剿”。
    1940年8月下旬,克山城地下党组织送出情报:西大营伪军已经出城,克山城内空虚。三 支队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袭击克山县城。这时,抗日联军九支队赶到,于是两支队决定 互相配合,共同战斗。
    9月初的一天傍晚,抗日联军三、九支队身着伪军服装,从城西北角缺口处进入城内。部 队进至北二道街十字路后,即分头行动。九支队沿大街直奔伪军团部,在门口处俘虏敌哨兵 ,迅速冲入院内,将伪军团部和迫击炮连全部缴械。与此同时,三支队抵近县公署大院,由 于大门已闭,即从后院墙翻入。此行动被伪警察训练队发现,部队迅速向敌发起攻击,敌向 前院溃退。经过20分钟的激战,三支队占领县公署。
    西门外日军守备队得知抗日联军入城,分乘两辆汽车赶来增援。当敌车行至离伪军团部 20多米处时,遭预伏机枪的扫射,敌机枪射手被击毙,车上死伤多人。敌军车继续向县公署 行驶,驶至十字街炮台处时,又遭阻击。日军慌忙跳车,拼死冲击,伏击部队机枪猛烈扫射 ,日军损失惨重,仓皇逃跑。三、九支队在缴获大量战利品后,从容撤退。
    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伪警察20多人,俘虏伪军100多人,打死打伤日军增援部队大部, 缴获迫击炮4门、步枪500余支、子弹数万发。
    二十一、袭击丰乐镇
    1940年8月,抗日联军第十二支队在许亨植、戴鸿宾的带领下,由安邦河后方基地出发, 赴三肇地区开展平原游击战。9月4日到达肇州县李道德屯,并在茶棚屯附近的瓦盆窑与在这 一地区坚持抗日活动的徐泽民部取得联系,经徐泽民提议,支队决定首先袭取丰乐镇。丰乐 镇位于肇州县城东25华里处,是肇州的商业重镇。镇内有警察30人,自卫团20人。9月11日夜 ,戴鸿宾率100多名战士,从李道德屯出发,分两路攻打丰乐镇。为迅速突破敌城防,挑出3 0名强悍的战士,组成奋勇队,进攻丰乐镇南门。奋勇队先行出发,向丰乐镇靠近。途中,奋 勇队捉获1名巡逻警,得知当夜口令为“梅花”。奋勇队员迅速向南门进发,巧妙的利用口令 将南门敌兵缴械,打开南门。部队迅速向驻丰乐镇的伪警察署突袭。战斗打响后,一部分伪 警察边打边跑,钻入警察署后院,企图负隅顽抗,抗联战士勇猛冲击,翻墙而入,将企图顽 抗的警察全部缴械。此次战斗,缴获各种枪支40余支、子弹10余箱。
    二十二、傲木台激战
    1940年10月初,十二支队准备攻打肇源县城,6日晚向肇源县城进发,由于天气不好,路 滑难走,部队赶到距肇源县城20里的傲木台屯时,天已微明,夜袭县城的计划不得不取消, 临时在傲木台隐蔽一天。傲木台屯是由东、西两个自然屯组成,相距约1华里。三十四、三十 六大队分住东、西屯。10月7日早饭后,日军出现在东屯坝外,毫无战斗准备,三十四大队抓 住战机突然向进入屯内的敌军进行袭击,当即毙伤日军多人。日军占领了地势较高的南江坝 进行顽抗,十二支队也迅速展开,占据各种有利地形与敌对峙。日军接连发动几次进攻,均 被击退。当日下午敌人大量援军赶到,从东、西、南3面将十二支队团团围住。面对不利形势 ,三十四大队决定将部队转移至西屯,与三十六大队会合,支队党委书记韩玉书马上指挥部 队从敌人兵力薄弱的方向向江坝外西南突围。战斗中,部队伤亡不断增加,韩玉书命令张瑞 麟带领伤员沿江坝和大江间的水泡子向南撤退,自己指挥部分战士阻击敌人,最后全部牺牲 。
    傲木台一场血战,共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名,十二支队44人牺牲。突围出来的同志很快 与代支队长徐泽民取得联系,并进行了1个多月时间的休养和整顿,部队战斗力又有了恢复, 继续战斗在三肇地区。
    二十三、霍龙门战斗
    霍龙门位于日军修筑的从嫩江到黑河的“国防铁路”线上,是日伪军的供应总站。该处 驻有伪军1个连,车站南侧有日军大营,东侧有日本铁路工程干部宿舍。日军每天有一列车往 返于霍龙门与嫩江之间。
    1940年10月,抗日联军三支队决定袭击霍龙门车站。由支队长王明贵率120人突击队实施 进袭。作战部署是:八大队主攻伪军骑兵连,七大队以一个中队阻击大营的日军,以另一个 中队收缴车站路警枪械,支队部围歼日本人宿舍。
    天黑时分,部队进抵霍龙门。根据战前部署,各部分头行动。八大队在大队长徐宝和带 领下,首先隐蔽进入伪军骑兵连阵地,迅速冲入营区,将伪军全部缴械。与此同时,七大队 在大队长白福原的带领下,摸到霍龙门车站。白福原命令中队长安邦华带一个中队冲进车站 ,进行缴械,自己带另一个中队飞速冲到日军大营门口准备阻击。这时,日军正从营内向外 冲出,准备增援车站敌军。阻击部队以机枪火力猛烈射击,将敌击退。日军在数次冲锋均告 失败的情况下,放弃增援。突击队以一部监视日军,其余部队冲到车站北侧的仓库,搬运物 资,尔后焚毁车站、营房、仓库,于午夜撤出战斗。
    这次战斗共毙、伤、俘日伪军150余人,缴获步枪120支、子弹千余发。
    二十四、肇源战斗
    肇源城是郭尔罗斯后旗伪旗公署所在地,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处的重镇之一。伪旗公 署院内只驻有武装警察和伪军100余人。抗联十二支队决定联合当地义勇军艾青山部并以城内 报馆、伪旗公署及退职警察中的爱国人士为内应,攻打肇源城。1940年11月6日,部队经一夜 急行军,于7日拂晓到达大拉嘎蒙古屯休息。8日晚11时30分,部队进至县城附近。肇源城群 众抗日组织负责人王秉章出城迎接。然后部队分头进入城内,冲进伪县公署,将伪警察全部 缴械,并打开监狱,放出被监押的爱国者。战斗结束后,打死日伪军9人,缴获轻机枪5挺、 迫击炮3门、长短枪300余支、子弹2万余发、伪币1.2万元、马70余匹以及其他物资。9日, 十二支队在吸收部分青年加入部队后,撤出肇源城。